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冬 《出版广角》2016,(12):36-37
数字产品对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数字出版运营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发布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为版权的评估明确了方向和实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王志刚 《出版科学》2012,20(3):25-29
版权资源是出版产业的生命之源,因此出版企业应该重视版权业务的战略化管理。本文以部分美国出版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版权获取、版权运营、版权保护三个层面分析其经验,以期对我国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同方知网、方正阿帕比和盛大文学作为主要研究个案,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现状以及版权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数字出版企业应建立以版权为核心的商业发展战略,从而走出阻碍企业发展的版权困局.  相似文献   

4.
王志刚 《编辑之友》2011,(7):126-128
版权资源作为出版企业的核心资源,需要企业整体运营和系统开发。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出版企业总体版权意识较弱,尤其缺乏版权业务战略运营观念和能力。因此,国内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国外发达国家出版企业版权业务管理中汲取经验。基于这个目的,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德国爱希博恩出版社(Eichbom Verlag)、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Bloomsbury publishing)和企鹅出版集团(Peguin group)等企业  相似文献   

5.
版权质押融资可以充分利用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价值,有效缓解出版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出版企业版权质押融资的三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版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主导下的“政府贴息+独立评估+反担保”的版权质押融资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运行机制设计;然后对出版企业开展版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最后给出了完善我国出版企业版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汪昕 《出版参考》2018,(2):45-46
版权资产作为出版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它在出版企业创新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尝试从摸清家底、做好基础技术性管理、建立强调版权内容要素的管理模式、完善版权资产管理制度、主动谋划、积极尝试版权资产的应用、加大激励、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八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出版企业自身版权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运用版权资产盈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版权作为数字出版企业的核心资源,其获取、开发和保护需要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技术支持。版权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数字出版企业快速获取有效的版权信息、实现版权信息的共享.更好地对版权这一隐形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挥其在企业生产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版权输出的五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的第5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引进版权881项,输出版权615项,引进和输出的比例首次降为1.43:1,基本上实现了版权引进和输出的大体平衡.这一事实像一支强心剂,鼓舞和振奋着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也将激励更多的出版企业从事版权输出.然而,版权输出毕竟是一种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阅读心理等诸多因素,因此,我国出版企业在进行版权输出时不能只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必须在结合国际、国内出版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赵彬 《今传媒》2014,(6):74-76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以产品形态多样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数字出版产业,正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出版企业正面临着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严峻考验。以中华书局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企业的"核心利益"屡次遭到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的分食,版权纠纷频发。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版权管理和运营制,增强企业的数字版权维护意识和重视数字版权开发领域的合作,成为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版权输出是我国图书走出去的关键所在。版权输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作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版权输出的现状、问题,认为要提高我国版权输出水平,一是要提高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二是要拓展出版企业的海外营销渠道,三是要打造出版企业的国际品牌,四是要加强数字出版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出版众筹平台的全版权运营战略主要包括版权生产、社群经济和“生态圈”构建.版权生产主要可以通过整合上游传统出版企业、整合数字出版企业以及平台自出版的方式来实现.社群经济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模式,构建社群不仅可以激发平台的双边用户对出版众筹项目的参与感,同时也能激发社群用户自组织参与版权生产.“生态圈”构建是以版权生产为源头,不断延伸整个出版众筹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发挥版权在影视、网游、动漫、周边衍生产品等各个子系统中的价值增值,从而实现出版众筹平台全版权运营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版权书之危     
谭嘉  刘莉 《出版经济》2004,(9):13-15
版权贸易的欣欣向荣,也不尽是阳光无限,其中也暗藏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处在发展的“瓶颈”,版权书贸易何去何从? 版权贸易一边倒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图书出版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低水平呈现,主要表现就是部分出版机构把版权贸易图书作为自己的主要赢利点,版权书引进数量之多背后是出版原创力量的薄弱。  相似文献   

13.
国际版权贸易中,国内外出版企业之间的一切贸易往来最终都是以合同的形式来体现的。随着我国国际版权贸易的蓬勃发展,涉外合同激增,涉外合同管理正逐渐成为现代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目前涉外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两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访问相关网站的形式.对我国24家出版集团及其下属的163家出版社开展了版权意识情况调查.经过整合调查所得信息,从出版企业的版权管理机构、网站版权相关栏目、反盗版联系方式三个角度对我国出版企业版权意识现状进行了整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地区图书版权贸易现状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版权贸易是当前国际经济活动中最活跃、最有创造性和最广泛持久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出版、广播、影视、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在我国,最活跃的是出版领域的图书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电子书出版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电子书的版权属性,探讨了电子书的商业利用模式.认为明确电子书的属性与厘清版权权属是发展电子书产业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书版权开发与利用模式是出版传媒企业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7.
版权资源是国家资源,是出版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应以政府为主导,整合营销版权资本,开辟国际、国内两个版权市场,加快推行"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版权产业,以促使出版业利润的最大化,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版权贸易的巨大逆差。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欧美数字出版商对版权的绝对尊重令人印象深刻。文章选取欧美国家的部分数据库出版商、在线出版商和阅读终端出版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版权获取方式做出了初步总结,以期对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版权获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版权可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易。版权贸易本质上是商品交换。政府应把版权资源看作是国家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加强对引进与输出的指导与管理,将这种无形资产转变为商品,并进而转化为有形资本;不仅吸收优秀外来文化,还要承担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任,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到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刘禹 《出版参考》2007,(10S):27-27
作为现代出版的发源地和出版行业的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向来十分重视版权工作。版权贸易是版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商务印书馆的版权贸易从引进版权起步,进而与重要出版机构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迄今已形成引进、输出、合作开发新选题并重的良好局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