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出版者权是基于向公众传播作品而享有的权利。实践中,出版者权法律保护存在着出版者权法律保护主体范围过窄、出版者注意义务过重、涉及出版行为侵权责任分担不公、侵权赔偿认定难且偏低等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于出版者权的性质认识不清、法律规定有缺陷、出版者权集体管理制度不健全、出版者的管理模式不完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确立期刊编辑出版者著作权是对编者权利的保护,是对编辑主体创造性劳动的肯定,也是对编辑主体积极性的激励。期刊编辑出版者著作权内容包括修改权、出版发表权、摘编权、复制发行权、获取报酬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以及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等。维护期刊编辑出版者的著作权要从强化著作权意识、依法取得著作权人作品的专有使用权、履行告知义务防止作者滥用发表权,追究法律责任来应对网络侵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论侵害商誉权及其法律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誉权是商誉主体依法对其创造的商誉享有的专有权和享有商誉不受侵害的权利。侵害商誉权是一种独特的侵权类型,表现在:侵害商誉权的客体是法律保护的商誉;侵害行为表现形式多样;侵权人大多是被侵权人的竞争对手;侵害后果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一特别的侵权类型,笔者建议通过两个途径来救济其损害:确立商誉权的法律地位,用直接保护方式保护商誉权;全方位地依法确认、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网络版权保护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特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人们迅速、大量地获取信息,同时也对传统作权保护提出了挑战。在新环境下,要保护作权人权利不受侵犯,必须明确网络作品的版权内容,准确地作出侵权认定和侵权的责任界定,并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网络作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然存在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对人的自然存在的保护应该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应承认精神权的独立性.精神损害是以精神权为侵害客体的民事侵权的必然法律后果,而不是侵害其它权利的民事侵权的偶然后果.区别侵害精神权的民事侵权和其它民事侵权,使其成为独立的民事侵权种类,有利于精神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是成员权人基于建筑物的物理构造、使用功能和权利归属的不可分性形成的共同关系而彼此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只有加强对成员权的法律保护,才能进一步维护区分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广大业主的意愿。文章在分析成员权的概念、内容,行使原则与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员权在行使过程中所遇到的侵权问题及应采取何种方式救济,以期实现对区分所有权人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演绎权之沿革及其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绎权是著作权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财产性权利,是对作品演绎的专有权。演绎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演绎作品的创作和利用。在19世纪中期以前,作者的著作权控制主要限于对作品的大量复制。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英美法院逐渐赋予作者控制其作品被他人再创作的权利,直至系统地限制他人创作演绎作品的自由。当著作权扩张到演绎权时,对演绎权的保护优先关注的是对作者受合法保护的著作权利益的保障。演绎权的设立是著作权扩张史中重要的里程碑。设立演绎权的正当性可以从激励与接近之间平衡的关系加以认识,一方面,需要通过将著作权保护扩张到演绎权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励作者创作;另一方面,也需要保障公众对作品接近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著作权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一方面是从正面规定权利人享有的这项专有权利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侵权行为的制裁来实现。应扩大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主体范围的规定,将广播组织纳入其中,充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同时,信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在分析具体侵权行为时,应注意区分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对它们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权侵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院校学生享有实习权。侵犯学生实习权利的主体类别有政府侵权、学校侵权、教师侵权、实习单位侵权、中介机构侵权,侵犯的客体有实习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其过错分为第三人过错与受害人过错。对于实习侵权,有学校承担教育管理责任、一般的民事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劳动侵权责任三种认定方式及两条实习侵权处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冲突及技术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主要从作权的角度讨论网络环境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冲击:包括网络发表权问题,复制权问题,多媒体作品及数据库的作权问题。表现为知识产权冲突范围扩大化、网络侵权多样化、权利冲突复杂化。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差异和权利主客体的变化。由网络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是能够也必须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全社会的著作权法律意识日益提高。因此,学术期刊社要努力把版权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论文的网络出版权问题、未发表论文的侵权问题、处理好署名权问题、修改权问题、“抄袭行为”与“文责自负”等问题。期刊编辑既要有责任维护期刊权益,更有责任维护作者权利。  相似文献   

12.
判断第三方插件是否侵犯宿主软件著作权,需要考虑最终用户、第三方以及宿主软件著作权人三方的法律关系,以及第三方插件如何影响了宿主软件的功能。对于未经授权的第三方插件改变宿主软件的功能,从技术手段上来看是修改和拦截。修改可能会侵犯宿主软件著作权人的修改权,拦截则会侵犯宿主软件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开发者应当考虑开发插件是否会影响宿主软件的性质和功能,避免自己的插件作品侵权。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atutory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in works created in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with illustrations of copyright in employer institutions. Distance teachers and their employers — universities, TAFE colleges, schools and colleges of advanced education — are all subject to the law of copyright in making, reproducing and distribu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pyright protection under the Commonwealth Copyright Act, 1968 and Amendments (1980), (1984), is given to literary, dramatic, musical and artistic works as expressions by authors of their creativity.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conventions apply in Australia.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re prohibited from ‘authorising’ the making of infringing copies. Certain dealings b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ith hard copy or software materials do not constitute breach of copyright.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权是数字版权保护法律环境中版权人和邻接权的享有的一种专有权,电子出版物制作中对版权作品的利用受到该权利的制约,对此可以依据拟使用作品的不同版权状态采用不同的数字化权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但昭伟 《中国德育》2006,1(5):13-20
“最低限度的道德”强调让每个人在不侵犯他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享有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权利。与之相应,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教学生知道每个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知道并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权利;有意愿追求自己认定的幸福生活;能尊重或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能在他人权利遭到侵害时见义勇为,挺身而出。道德教育在实施时宜以上述二、三、四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有其特殊的法律保护方式和法律保护原则,因此,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认定方法也与传统侵权行为的认定有所不同。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权利人应当在诉讼中明确其举证责任以及举证要点,有针对性地提供证据,以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  相似文献   

17.
网络版权保护问题,尤其是网络版权侵权问题,已经引起包括法学理论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所见述及网络版权侵权行为表现的文章往往只包含了几种基本的侵权行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侵犯权利管理信息,侵犯技术保护措施,以及侵犯数据库权利等。实际上,版权权利人及邻接权人享有的网络版权不仅包括经济权利,还包括精神权利。网络环境下侵犯版权精神权利的情形,应披纳入到法律的调控范围之内。基于此,重新梳理分析网络版权侵权行为之十种表现,提出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一直存在很多的争论,即是以版权还是以专利权来保护计算机软件最为科学、计算权软件是作品还是专利等。这些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日益突出。这里着重探讨计算机软件的保护现状及其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