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浅论了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分析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的规范约束、有效激励以及明确产权、降低交易成本的内在功能与效应,提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对我国而言,应从制度创新入手,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保证,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从当代世界经济增长路径的新情况导入到分析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不足,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交易成本等方法论及技术创新的垄断结构来说明技术创新的激励因素;运用数理模型分析激励创新的制度因素,并逐步阐明了理想制度在外部势力冲击下,创新产品生命周期和垄断结构如何被破坏,及现实环境中免费乘车者与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博弈;通过实证证明模型的结论,提出现行制度设计的缺陷和相应的修补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替代封建主义,创新了私有产权、建立了独立的产权制度,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相适应,独立的企业法人产权制度扬弃了个人产权的独立性、实现企业财产组织制度的创新和资本社会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独立产权制度嬗变的这一历史过程,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制度创新的关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是土地制度创新,农民有了自主的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增长,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产权的残缺不利于农地市场化经营,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阻碍了广大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农户土地产权残缺,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解决农村财产制度与农业产业化的矛盾,依照制度创新的一般性理论,既要创新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又要创新我国农村财产组织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在阐释经济模型时总是忽略制度的作用,然而,制度经济学家却强调制度的重要意义。制度经济学家科斯指出: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条件下,产权的不同安排对资源配置是有实质性影响的,这就是科斯定理的基本内容。而另一个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产权通过减少交易成本,给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激励与约束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提供高层次的人力资本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经济增长刺激了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人力资本产权天生地依附于其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必须有足够的激励制度才会充分使用其人力资本,使可能的经济增长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必须充分实现其价值,才能向高等教育系统准确地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号,使高等教育建设保持合理的规模、层次和结构。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主张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能够解决上述激励问题和信息问题,因而应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一种无形财产,法律为该项财产界定了"产权",形成了知识产权。通过市场机制的配置,知识产权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内生变量的作用。市场失灵为政府的介入提供了理由。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是政府介入知识产权市场的制度安排,它与知识产权制度规范一起共同构成知识产权结构性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9.
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进展与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在当代获得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则成为解释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具有长期主导决定性的重要变量。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受制于制度因素的激励及影响。因此,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生产,必须关注对制度的研究,必须进行教育制度创新。对目前中国教育而言,关键是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明晰人力资本生产的产权,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在教育领域中的关系,使教育制度创新步入“全球化”的发展路径———混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产权本质上是技术创新主体拥有的排他性的占有关系和权利。产权制度可以保证技术创新资产拥有者一定的独占权,排除仿制者对技术创新产权所有者利益的侵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持续、有效的激励动力。因此,要保持创新活动的持久和效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通过技术创新产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实现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产权本质上是技术创新主体拥有的排他性占有关系和权利。产权制度可以保证技术创新资产拥有者一定的独占权,排除仿制者对技术创新产权所有者利益的侵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持续、有效的激励动力。因此,要保持创新活动的持久和效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通过技术创新产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实现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后由于欧美等国的需求不足,我国的外贸出口不断受到挑战,于此同时,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不够合理、急需转变,为外贸出口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制度环境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迫切需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制约着一国对外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明晰的产权结构、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其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有效的产权界定和保护制度、良好的信用制度为出口企业提供一个可靠的交易环境,并能降低交易过程中的费用。我国财税、金融等方面对外贸的支持体制不健全,外贸企业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完善财税、金融等对外贸出口的支持体系,全面扶持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以形成促进出口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的制度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产权理论角度看 ,产权明晰和有效保护产权的制度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人事制度就是人力资本产权制度 ,是激励人力资本产生最大收益的制度保证 ,是在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基础上的制度设计。高校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建立符合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能够保证人力资本产权明晰和完整的岗位聘任制 ,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本文以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为理论基础 ,着重对岗位设置中的定岗定编、聘任标准和组织、薪资激励三个重要环节进行制度解析 ,并就目前岗位聘任制的弊端进行对照分析 ,最后对岗位聘任制操作程序中的关键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当代价值的一个方面,在于其在“第一生产力”中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四种基本途径:通过培植劳动者主体的心智因素构筑人力资本之根本;通过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解放生产力;通过转变为社会技术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软科学研究提供决策咨询创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创业"的激励需要通过机制来保障.通过比较研究,对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国家的知识产权支撑创新创业政策进行梳理,总结、归纳知识产权对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这套机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通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政策为激励"双创"提供基础性制度供给;二是建立确保知识产权既可以作为"双创"的基本投入,也能成为"双创"有效产出的知识产权投入—产出运行机制;三是强力保护知识产权有助于促进"双创"形成良性有序的竞争机制;四是建立健全针对"双创"且完善有效的知识产权实施机制是激励"双创"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提高教师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对教师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激励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题。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阐述高校实施人力资本激励的必要性,认为高校人力资本激励的重要前提,是明确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只有明晰教师人力资本产权,使制度安排明确化,才易于形成激励机制,促进高校教师发挥其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7.
产权问题是民办教育制度建设应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对构成产权的所有权、收益权、退出机制三个要素进行分析后认为:民办教育制度安排的关键就是明晰产权激励政策;承认民办学校是"公众产业",其存续过程的收益权与剩余财产分配权应属于出资举办者;要建立积极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新课题:产权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激励问题是理论界尚未全面系统地展开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以全新的视野对产权激励、产权激励机制进行定义,并将产权激励机制概括为制度激励等六种具体形式。文章还着重论述了产权激励的生成机理以及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在调整产权结构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权问题是民办教育制度建设应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对构成产权的所有权、收益权、退出机制三个要素进行分析后认为:民办教育制度安排的关键就是明晰产权激励政策;承认民办学校是"公众产业",其存续过程的收益权与剩余财产分配权应属于出资举办者;要建立积极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目益增强,构建企业整体激励的框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企业需要激励对象的分析,说明了产权、组织、补偿等激励制度与方法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它们构成了现代企业完整的激励体系.并构筑了企业整体激励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