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出发,按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以人为本"重要执政理念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指出实施个性化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个性化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需要,同时个性化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生自身的需要.笔者指出个性化教学模式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现代化,体现为人的现代性精神。职业教育要通过"以人为本"的哲学观照,回归职业教育合乎价值理性"育人"的初心。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教育评价转变到重视"具体的人"以及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尺度,都体现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在制度设计、体系建设、教育评价、内部治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主张,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基础,并提出具体措施。分析表明,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的基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通过"校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从办学规划上实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的衔接,从基础建设上实现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的衔接,从制度建设上实现招生制度、评价机制的衔接等措施来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有利于推动目前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作出双重定位:既是国民教育体系,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职业教育应当具有"人本"教育和"人力"教育的双重作用和双重价值观出发,提出构建"人本"教育、"人力"教育整合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并从理论层面、实际操作层面详细论述了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指导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立法的指导思想与本国的政治经济背景、法律传统和职业学校的性质密切相关.19世纪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潮,主导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全过程;依循于法学世界观与法治社会价值观,各国都强调通过教育立法来实现依法治教;许多工业化国家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立法来实现科技立国的理想;各国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立法的指导思想,使职业教育成为人一生的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6.
宾晓亮  张晓军 《中国教师》2014,(Z1):150-151
当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下,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背后隐藏着职业教育诸多问题,人们不得不反思职业教育的本质:人的教育。论文根据黄炎培先生"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现今职业教育应从人的个性发展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应该以人的幸福快乐为最终目的;职业教育的教育制度体系应体现人的终身发展和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职业教育应加强职业道德观的培养,树立人人平等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形势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丰富大学生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就"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发展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现在关键能力的组成要素中.在组织教学中,价值观教育被融入到了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如模拟公司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叙述式教学、自助式教学等.而澳大利亚的教育证书体系、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以及TAFE学院的特色办学则强化了学生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思想,促进了价值观教育核心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方向,如何"以人为本""以需求为本"做好"现代学徒制"学生的教学工作是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以行为导向教学法探究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价值观,能够扭转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引导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