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于1998年第11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用假设“单位时间”法巧解两道行程问题》的文章,拜读后总觉得其“巧解”有些抽象、复杂化。为此,笔者作了些研究,认为用常规方法解更简捷。现分析如下,供老师们参考。例1 甲、乙两车从 A、B 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当甲车行了全程的3/7时,乙车行了36千米;当甲车到达 B 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7/10。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2.
例1 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当甲车行了全程的3/7时,乙车行了36千米;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7/10,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面对此题,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无法找出36千米对应的分率。为此,笔者引导学生采用假设“单位时间法”,使此题化难为易,突破了难点。由题意可知:甲行全程的3/7和乙行了36千米所用的时  相似文献   

3.
[题目]A、B两地相距3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到达B地后又立即返回,在途中与乙车相遇。从开始出发到与乙车相遇,甲车行了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4.
例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A、B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3/7,并且甲、乙两车第,2012次相遇的地点与第2013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反向才算作相遇),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7  相似文献   

5.
[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人在C地相遇,又经过3小时甲到达B地,乙到达D地,此时乙距离A地还有7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6.
[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人在C地相遇,又经过3小时甲到达B地,乙到达D地,此时乙距离A地还有7于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7.
用扩散联想分析应用题,主要包括:抓住题中的数量关系联想多个新的数量关系,交叉综合已知的两个或多个条件生发多个新的条件的联想,由问题联想多种求解的条件组合,解题经验的回忆等。下面举例说明。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行到全程的3/7的地方与乙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30千  相似文献   

8.
<正>例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在A、B两站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15千米/小时、35千米/小时,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分析1甲、乙两车速度比为3∶7.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走路程的比为3∶7,将A、B两站的路程十等分,可知第一次相遇点在C处,第二次相遇点在D处,第三次相遇点在E处,第四次相遇点在F处.  相似文献   

9.
[题目]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到B地时,乙离A地还有540米。两人同时出发30分钟后,在途中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4/5,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米?  相似文献   

10.
顾海波 《广西教育》2013,(37):35-36
【教学案例】在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阶段,教师出示下面的一道综合复习题:甲、乙两车从A地开往B地,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45千米处与乙车相遇,乙车速度是甲车的2/3。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师:请你们认真审题、深入思考,并说一说看到题目后想到了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1.
例 :甲、乙两人同时从 A、B两地出发 ,相遇后 ,甲用 9小时到 B地 ,乙用4小时到 A地 ,求甲、乙两人从 A、B走完全程各用几小时 ?【解法 1】设甲的速度为 x公里 /时 ,乙的速度为 y公里 /时 ,则相遇后甲到 B地所走的路程为 9x公里 ,乙到 A地所走的路程为 4 y公里。由题意可得 :4 yx=9xy,则 4 y2 =9x2 ,∴ 2 y=3x。则甲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t甲 =4 y 9xx =6x 9xx =15(小时 ) ;乙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t乙 =4 y 9xy =4 y 6yy =10 (小时 )。【解法 2】设甲从出发到相遇走了 x公里 ,乙从出发到相遇走了 y公里 ,由题可知相遇后 ,甲 9小时到 B地…  相似文献   

12.
例3 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同时从A地出发到相距25千米的B地去,甲先到B地后,休息了6分钟,再返回,在路上遇到乙,这时乙已走了2小时;甲到A地后又立即返回,在路上追上乙,这时乙又走了1(5/7)小时,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所谓“时间差” ,就是命题中告诉的时间 ,既不是甲运动所用的时间 ,也不是乙运动所用的时间 ,而是甲、乙运动所用的时间差。这类问题并不复杂 ,但对于初学的同学来讲 ,往往出错。现举例分析如下 :例 1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以 36km/h和 1 5m/s的速度同时从A地开往B地 ,乙到达B地后 5min甲到达B地。问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 :命题中的时间“5min” ,既不是甲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也不是乙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而是甲、乙两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差。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 ,甲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t1,乙车从A地到…  相似文献   

14.
例甲、乙二人赛跑,从A地到B地,同时出发,甲到终点时,乙还差100米。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0米与乙同时起跑,则先到达终点的是;若让乙从起跑线超前100米,再与甲同时起跑,谁先到达终点?现用两种方法进行求解。1、常规方法解:设A地到B地的路程为s,甲到达B地的时间为t,则甲、乙二人的平均速度为:υ甲=ts,υ乙=s-t1001)当甲退后100米时:对甲: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甲=s+υ甲100=(s+s100)t对乙:跑完全程所用时间t乙=υs乙=s-s1t00比较t甲、t乙∶tt甲乙=(s+1s00)t×s-s1t00=s2-s12002由于(s2-1002)-s2<0,即t甲相似文献   

15.
在追及问题中,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差:路程差和速度差。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容易得出:路程差=速度差×时间。在解决追及问题时,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关系式。例:A、B两地间有一条平直的公路。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驶小汽车从B地出发,在A、B两地之间不停往返。他们同时出发,120分钟后第一次相遇;150分钟后,乙第一次追上甲。问:当甲到达B地时,乙共追上甲几次?甲到达B地时,乙在什么位置?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出,在首次相遇与首次追上之间,乙在150-120=30(分钟)内走的路程为AC+AD,而甲走完AC+AD需要120+150=270(分钟)。因此,甲、乙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例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4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再走3小时,甲离B地还有1千米,乙离A地还有8千米。问乙还要走几小时才能到达A地?(2003年“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全国青少年数学竞赛江西分赛区小学五年级试题)分析和解:首先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B间的路程既等于甲7小时的行程加上1千米,也等于乙7小时的行程加上8千米。也就是说:甲7小时的行程比乙7小时的行程多(8-1=)7千米,所以甲1小时的行程等于乙1小时的行程加上1千米。…………①从线段图的左段还可看出:甲4小时的行程等于乙3小时的行…  相似文献   

17.
例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8千米。甲、乙同时出发,甲比乙早到5小时,若甲到B地后立即原路返回,则在距B地15千米处与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及甲、乙两人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中考都会出现与溶解度曲线有关的选择题,下面就以几道题为例,分析归纳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解题思路A要求比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当温度小于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当温度等于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当温度大于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所以A错误;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降到  相似文献   

19.
[题目]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行完全程的7/12时与乙车相遇,相遇后乙车继续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用3.5小时行完余下的路程,求甲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方程的建立离不开相等关系.怎样去找相等关系?我们先以例1为例: 例1 甲乙二人同时由A地步行去B地.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3千米.当甲到达B地时,乙距B地还有6千米.甲走了几小时?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