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李春霞 《河北广播》2006,(4):24-24,26
今年的“两会”报道除了规定动作之外,分别推出了经过精心策划的重点系列报道,尤其是全国“两会”推出的三组系列报道,抓住了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在报道形式、内容上都有了电台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是我台今年“两会”报道最大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孙愈中 《声屏世界》2008,(10):56-56
常见的深度报道有评述型深度报道和调查型深度报道。从内容上分,有解释性报道、成就性报道、话题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典型性报道:从形式上讲,除了单篇报道之外,还有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组合报道等。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新闻联播类节目中,有一种报道形式正在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分钟报道”这类报道的主要特点有:内容大多为正面报道,且丰题鲜明:形式相对规正,报道长度在3分钟左右,并以系列报道的方式播出。  相似文献   

4.
李瑾 《新闻世界》2014,(8):17-18
《光明日报》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是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的一个成功案例。报道从2012年6月12日起在光明日报新闻版上推出,至9月2日止,共报道了38期42个人物,稿件总字数约十万字,荣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报道的一等奖。本文从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角度分析这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5.
余子瑛 《今传媒》2011,(4):40-43
相比于西方,典型人物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报道形式,本文立足典型人物报道策划,从典型人物单篇报道和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两个方面探讨当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新形式。本文以2010年11月6日前主流媒体对房玫同志事迹的系列报道为例,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典型人物报道,用历史的、扬弃的和批判的眼光分析问题。另外,文章还从策划和组织新闻传播的角度,考察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问题。最终得出媒体同仁应从新闻策划的视角,立足新闻本位,打造媒体品牌,采取媒体联动式报道合力推动典型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6.
关于如何突破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笔者看了《宜昌日报》精心策划和组织的系列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大为感叹。这组系列报道,大胆创新,采用全方位、多层面的报道方式,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全社会的空前反响,从而使大家来共同参与和关注《宜昌日报》的两名资深记者追踪报道一位农民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卖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记者摇篮》2006,(3):63-63
近儿年,《大连日报》在开展农村报道中,以落实“三贴近”为突破口,集中人力,集中版面,注重采写“农民看得懂、喜欢看”的系列报道和重点报道,形成强势报道,影响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张巍  张英 《新闻传播》2005,(2):54-54
纵观当前各地电视台播出的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属于精品的节目可谓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一是策划者、记者精力投入不够,不肯真正”沉下来”做大文章:二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者、策划者意识相对滞后。这样一来,会使许多适合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新闻题材被作成了其他报道形式,浪费了新闻题材。也会由于编导意识偏差和编导手段、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武义电台围绕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题材,曾先后采写播出多篇报道,在全县引起较大反响,有的报道在省、市广播电视新闻评比中获奖。关于扶贫系列报道之所以比较成功,我们的体会是:要善于感受、捕捉和体现素材所蕴含的新意。  相似文献   

10.
报刊     
《传媒观察》2007,(11):64-64
新华日报的沿海开发系列报道,泰州日报的“干事”报道,现代快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江苏经济报的趋势分析和预见性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系列报道可以说是深度报道的一种新闻采写编辑方法。对于深度报道的定义有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深度报道是对题材重大、影响广泛的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外延拓展。系列报道虽然是一种深度报道的形式,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深度报道。笔者认为,系列报道是在新闻事件发生伊始直至结束,按照时间序列所进行的一系列报道,往往由多次报道系统组合而成,比传统意义上的深度报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更广的报道范围,但我国的系列报道因缺少深度报道的编辑策划,往往显得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12.
让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新看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美国出现时,指的是解释性报道。后来,深度报道演化为一种新闻理念和独特的报道要求。从文体划分来说,它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常规武器”。  相似文献   

13.
薛正荣 《中国记者》2018,(8):116-118
近年来,《固原日报》通过专栏、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系列评论、理论专刊等,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全景式挖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题,力求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题报道做到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报道发展到今天,报道形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简要地说体现在由过去单一的一分钟新闻发展到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组合报道……报道形式更加丰富,电视的优势较之其它传媒更加充分地得到了发挥。这其中组合报道就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更能发挥电视优势的全新报道方式。一、电视新闻组合报道概述电视新闻组合报道是:围绕一个新闻主题或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报道的组合。它既可以是单条新闻的放大、扩展(消息+背景),又可以是多条相互关联的新闻的有机集合,从而做到对这一新闻主题或新闻事件全景…  相似文献   

15.
关于深度报道,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如果追溯历史,1986年全国好新闻的评选在我国首次推出了"获奖深度报道作品",并且对其常用形式做了一般界定: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无疑以上三种形式在追踪事件、深化主题、揭示事物本质等方面各有其优势。不过,我们应看到,深度报道之  相似文献   

16.
殷兴龙 《新闻三昧》2006,(12):45-45
经济新闻有宏观报道、中观报道和微观报道,但不管哪个层次的报道,作为工人报刊都应比一般报刊更贴近群众。近一个时期以来,工人日报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继推出了一些能够体现工人报刊经济报道特色的典型报道,如九省市农民工求职路线图、住房、廉租房等系列报道,深受各方好评,有专家评论这是工人日报经济报道的价值回归。工人日报的经济报道曾经经历过几个最典型的时代模式,五十、六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以一厂一店、工业成就形势报道为显著特征。文革时期停刊,1978年复刊后基本沿袭以前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工人日报的经济报…  相似文献   

17.
一、明确思想,做好策划. 系列报道有较强的计划性,其中大多是密切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而进行的成就性报道,因此明确报道思想、制订报道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形式有系列报道、战役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典型报道、长消息等。深度报道的采访与写作比一般报道更复杂、生动、深  相似文献   

19.
李振湘 《中国广播》2005,(12):71-71,80
系列报道就是我们日常讲的重点报道。虽然是重点报道.但因为绝大部分是经验的总结.枯燥、呆板、乏味.要想把它写活.很是不易。这几年我们通过努力.在如何写活系列报道方向探索出了一条借境、借声、借修辞技巧的“三借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