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风琴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666-667,66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拍摄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一、二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探讨女子三级跳远技术中第一、二跳速度分配特点。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高速摄影法、文献资料法和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三跳的技术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选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第三跳的距离较近,并且第三跳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度较小。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的重点;改进和加强弱腿跳远的技术和能力,也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技术水平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法,就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在速度,三级如何衔接,及三跳比例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应更新训练理念,提高专项训练水平;进一步完善女子三级跳远速度、力量、跳跃能力方面训练的内容和手段,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对女子三级跳远三跳结构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较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 12 80米以上各跳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各跳之间、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成绩以及跳跃类型等经过统计学分析 ,得出这些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的结构特点 ,并与国内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的运动员的结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今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要采用摄像和录像解析法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试跳过程中速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每一跳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各跳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分析速度分配合理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男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7.59%和97.92%,其中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男子的最好成绩出现在第四和第六跳次,女子的最好成绩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达个人最好成绩的98.78%和99.80%,最好成绩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女子跳远和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和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对第11届全运会和第29届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6次试跳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分别在20~25岁与24.5~32.5岁;运动员在决赛中竞技能力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前3跳与后3跳的成功率方面,我国运动员的表现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中外运动员在前后3跳出现最佳成绩竞技特征表现为"先扬后抑",其中第2跳次是取得最佳成绩的关键跳次;在助跑速度上,中外运动员前3跳次的平均速度均高于后3个跳次,前3跳的最佳成绩也好于后3跳。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若干技术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7名比赛成绩在13.80m以上的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第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的运动员进行分析对比时发现,我国选手在助跑最后5m的水平速度、第1、2跳及之和的距离、保持助跑水平速度到最后一跳的能力以及三跳的起跳初速度等方面均差于对方。这些是导致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影片解析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次起跳阶段的动作结构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一跳、第二跳起跳的动作结构,有利于保持水平速度,第三跳起跳的动作结构有利于增大冲量。但由于女运动员没有熟练地掌握技术,加之支撑能力较差,从而造成第二、三跳缓冲加深,这样不仅损失了水平速度,而又也没有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相似文献   

10.
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6次试跳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25岁是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表现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成绩达到个人最佳成绩的97.03%;决赛成绩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8.23%。前3跳是决赛阶段出现最佳成绩的关键,其中第2跳尤为突出。第2、6跳的成功率最高,达到了100%;其次是第3、5跳的成功率为87.5%。前3名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达到8.8m/s以上,助跑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影响着运动员的试跳成功率,也影响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与释放。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指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宗强  姜卫芬 《体育学刊》2003,10(5):131-134
采用技术动作摄像法、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若干技术指标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她们的技术类型属平衡式技术,上板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不过速度利用率较高。建议今后运用速度利用率和轨迹利用率指标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技术评估。  相似文献   

12.
笔者采用高速摄影、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内外优秀选手助跑速度变化而影响起跳效果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跳远助跑各段落速度的变化对起跳效果及成绩产生很大影响;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低,起跳前两步速度、速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影响起跳初速度;跳远起跳前一步的速度、速度利用率对提高起跳效果要比起跳前9—10m段的速度、速度利用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台SONY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选取有关运动学参数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我国运动员起跳着地瞬间质心向下的垂直速度较小,符合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在起跳阶段,我国运动员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较低,主要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我国运动员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短,与蹬伸距离较短有关。相对缩小起跳的缓冲时间,有利于提高起跳的垂直速度。决定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诸因素均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健  贾谊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108-110
通过现场拍摄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当中着地角、起跳角等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三跳中的着地角和起跳角均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表现出摆动腿摆速偏慢和支撑腿的快速蹬伸能力较差。另外,在三跳过程中,两腿“剪绞”动作不够充分,第1跳的腾起角度也偏大,对后两跳的成绩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支撑技术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距摆动腿着地点的水平距离较大,在摆动腿缓冲阶段,部分被试摆动腿膝关节缓冲幅度过大,水平速度的损失较为严重;最后一步步长、步长/身高指数较小,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跳高助跑速度转化率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城运会迭标赛的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并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助跑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起跳垂直速度上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我国选手助跑速度没有合理地转化为起跳的垂直速度,助跑速度转化率较低。主要原因与起跳腿伸肌的离心收缩能力有关,另外还与助跑速度有关,助跑速度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水平速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和国外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助跑最后阶段的前半部分其水平速度明显高于国外运动员,但助跑的倒数第一步时,国外运动员达到助跑最后阶段水平速度的最大值,而我国运动员的水平速度却下降到助跑最后阶段的最低值。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世界男子跳远运动的现状,对当今世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括地总结和分析,得出现代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技术有助跑距离进一步延长,助跑速度进一步加快,攻板阶段步频进一步加快,合理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起跳速度快,摆动作用更为突出,起跳蹬伸时机早,适宜的腾起角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我国参加 1998年亚运会选拔赛达到健将以上水平的 7名女子跳高选手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选手在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有一定提高,H_1、H_2 与世界选手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差距在于:起跳离地瞬间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的蹬伸不够,起跳前一步至蹬摆幅度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收集的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前6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我国选手的助跑倒数第1步水平速度低、摆动腿离地时身体内倾角减小,在快速助跑条件下完成好起跳的能力弱以及起跳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幅与摆速偏小,导致H1和H2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最终导致运动成绩低于对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