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德玲 《情报杂志》1990,9(3):50-53
在当今的信息世界里,既有大量的已知信息,也有不少的未知信息、非确知信息。未知的或非确知的信息,一般称为黑色的;已知信息称为白色的。在系统中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的、非确知的信息,称为灰色的系统。随着灰色系统的确立,“灰色文献”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专业的研究机构,对“灰色文献”的定义、内容、体系以及情报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且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傅金水 《预测》1990,9(3):35-38
1引言系统中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称为灰色系统。按照灰色理论建立起来的模型称为灰色模型。生态系统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内部关系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二是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参数;三是数据有很大的随机性;四是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所以生态系统是个典型的灰色系统。生态问题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生态破坏也很严重。为了正确反映世界变化规律,并对未来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试图运用灰色计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为研究世界生态,改善环境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危机管理是一个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信息管理过程。本文结合灰色系统和物元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企业危机信息管理方案的灰色物元评估模型并加以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灰色系统理论概述内部特性完全确知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内部特性完全未知的系统,称黑色系统。内部特性部分已知,部分不确知的系统,称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用灰色参数、灰色代数方程、灰色微分方程、灰色矩阵等描述。灰色参数是指部分性质已知,其他性质、大小不知的参数。比如某种物质某一年的产量或产值的预测值,就是灰色参数。因为它是预测值,所以不是白色参数,但它至少大于零,这说明它的部分性质是知道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高度发展的世界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依靠大量的信息支撑。然而我们所面临的信息却不只是清楚和不清楚两种,很多的时候我们要处理的信息会是部分清楚和部分不清楚的中间地带。这就是处于信息清楚的"白色"和信息完全不清楚的"黑色"之间的"灰色",即是运用一定的方法理论来研究信息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并带有不确定性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灰色系统理论简介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清楚、部分信息不清楚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是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经济系统的产物,它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信息间的关系,即研究如何利用已知的信息去揭示未知的信息,也就是系统的白化问题。系统的自化就是将抽象的现象、因素找出某种对应量,将系统中各个因素量化、  相似文献   

7.
付沙  肖叶枝  宋丹 《现代情报》2012,32(12):40-43
针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因素的灰色性和模糊性,以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观性问题,结合模糊数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一种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估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信息不完全以及主观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评估的科学合理性。论文通过构建一种信息系统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估模型,描述了信息系统风险的灰色综合评估过程,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完全”状态下的编辑审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编辑选择的过程中,“信息不完全”是一种常态,而“信息不完全”必然导致编辑主体选择的诸多误区和盲区。由一般到个别,由形式到内容,由已知到未知的编辑审稿和选择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解“信息不完全”对编辑主体的限制和制约。全方位加大编辑选择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9.
吴红艳 《现代情报》2006,26(10):144-145,148
本文对“灰色文献”归属权离散、时空离散、价值离散等特点及分布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进而提出应用遗传算法进行编程,达到快速有效的Internet定位,实现读者快速找到特定的“灰色文献”信息地址,获取相关的“灰色文献”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基本理论是:客观世界既有大量已知信息,也有不少未知信息,和非确知信息。未知的或非确知的信息,我们称为黑色的,已知信息称为白色的。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加大,各国均在提高对R&D的投资力度。目前我国R&D资源的效率并不理想,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不足15%,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缺少有效的R&D项目预警评估机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对R&D项目的周期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系统进行分析与预测的强大功能,建立了R&D项目的预警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浅析科技信息与情报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高  崔雪娟 《情报科学》2002,20(11):1167-1168
“信息与情报”的概念,很多年来在人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也容易混淆,其实它们既密不可分、不相关联,但又相互区别。“信息:即音讯或消息,也就是经过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而“情报:是获取的他方有关情况以及对其分析、判断的成果,按内容和性质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军事情报和科技情报等”。信息不完全是情报,但情报一定来源于信息,而科技信息与情报就其内容来说应该是有科技含量的消息或对科技信息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在近距离飞越水星后,发回了水星的最新照片。以前由于信息有限,人们以为水星和月球很相似,表面灰色,坑坑洼洼。然而新的照片显示.水星的表面和月球完全不一样,水星表面大部分被熔岩所覆盖。造成这种地貌的原因是水星早期火山活动比较剧烈,火山喷出的岩浆覆盖了水星的大片表面,并冷却形成了熔岩,而这一切在月球上则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理论的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是对生态工业园进行多目标的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信息的不确切和不完全性,决定了评价系统的灰色性。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灰色评价具有可行性。本文根据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多层次灰色理论设计了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山西省粮食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构造模块,建立了山西省粮食产量的长期预测模型,并提出直到2000年的粮食产量预测值。1983、1984年预测值经实际产量验证,精度均达99%以上。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粮食产量的长期预测模型.具有两大优点:1、可以减少时间序列的随机性,2、可以提高预测精度.注[1]灰色系统理论是华中工学院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创的。所谓灰色系统,是相对手黑色和白色而言。是指系统中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非确切信息,因此可以说是只掌握或只能获得部分信息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是系统理论的发展和推厂,在粮食预测,气象预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依据山西省1949—1982年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试图对山西省粮食产量进行系统分析,建立长期预测模型,给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针对特定的“哲学家们”即青年黑格尔派、在特定的意义上讲的.不能把这句话解释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一切哲学家的哲学都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完全不想也不去改变世界,更不能把全部哲学分为“解释世界”的哲学和“改变世界”的哲学两大类  相似文献   

17.
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政务信息的属性,提出政务信息与市场信息相比,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研究构建了完全信息与非完全信息状态下的两部门信息供给博弈模型,得出完全信息下两部门形成了两种均衡:供给信息或都不供给信息;而在非完全信息状态下,则依赖于双方彼此的信息了解程度,在现实中,政治系统更易于选择不供给信息,而经济系统倾向于供给信息.针对该结论分析了政治系统内部信息了解程度低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政务信息供给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中心评价系统是一个包含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的多目标评价系统,针对该系统中存在的信息不充分现象,本文提出了企业技术中心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在多因子综合评价中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完全信息下大型客机协同研制供应链风险的评估方法。针对大型客机供应链风险评估的不完全特征,建立了考虑接近关联度和相似关联度最大的不完全信息推测模型;依据最大关联度的思想,提出了群体评估者定权的方法;基于灰靶决策框架,提出了考虑风险最大区分思想下的属性权重测算的极大熵方法。将所提出理论应用到大型客机“主-供”模式协同研制“初创期”的供应链风险评估实践,并得到合理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特别是其内涵和外延皆不完全清晰的灰色系统,为了促成系统向某一方向发展,其可行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这些方案的优劣也可能随着系统机制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可变权多层次 FUZZY 可能一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