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某自从丈夫病故后,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承担了照顾年老体弱公婆的责任。没想到1995年间公婆先后去世,1996年张某再嫁后,因居住的三间房屋是公婆留下的遗产,竟引起了家庭财产纠纷,不仅已结婚另居的亲生儿子提出了继承这三间房屋的要求,连早就做人家入赘女婿的原丈夫的亲兄弟也前来要求继承权。这三间房屋究竟归谁继承?丧偶再嫁的媳妇有权继承原公婆的遗产吗?  相似文献   

2.
燕子姐姐:我妈妈总是对我说,未来社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要我从小就培养强烈的竞争意识,努力在班上争第一。我的成绩不错,几乎每次考试都能争得第一,可是我觉得很累,心理压力特别大,像这次我数学就没得第一,我不知如何面对老师和父母,心里很难受。新余市西湖小学五年级朱娜朱娜同学:对于如何争第一,是否该样样争第一这些问题,许多同学都来信诉说了他们的苦恼。姐姐认为,父母激励孩子好好学习,让她努力争第一,不是坏事。但要求要适度,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对于有实力在某些方面争第一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对他们…  相似文献   

3.
陈敏 《老年教育》2010,(10):36-36
我和老公在省城工作,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与公婆相聚。印象中,公婆生活俭朴,虽然儿女都已成家,经济上毫无负担,公公还有退休金,他们却依旧保持着简单、节俭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李松 《老年教育》2014,(12):31-31
<正>公婆手握一纸写有装修款等费用清单的证明,将儿子儿媳告上了法庭,声称此证明为借款凭证,要求儿子儿媳还款。前不久,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审理后,终审驳回了公婆的诉求。该案最主要的一份证据,就是公婆手中的那张抬头写有"证明"二字的纸条。该证明写有:"1、2011年初买空调1.5万元;2、2011年10月28日交两限房维修基金、物业费、电视费、供暖费3.6万元;3、2012年3月交装修、家具费7  相似文献   

5.
于都唢呐“公婆吹”是客家人自我认同、自我确认的身份标志,已在民间流传了1000余年。如今,其音乐曲牌仅存十余首,“公婆吹”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命运。如何把它作为一种“遗产经济”来打造,传承并创新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咱爸咱妈     
许成和李丽是大学同学,从恋爱到结婚,一直恩恩爱爱。婚后,他们通过按揭买了房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有件事让许成很头疼——李丽与公婆关系紧张,每次公婆上门,她都冷若冰霜,待搭不理,让许成左右为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我校语文组在上学期开展了"高质量提问研究"的教研活动,由朱娜老师、缪秋菊老师分别执教《夸父逐日》、《伟大的悲剧》一课。我尝试着从"学"的角度对学生的应答情况进行课堂观察。我采用了两张观察量表——语文课堂学生应答数量表(见表1)、语文课堂学生应答质量表(见表2),意图用一系列具体数据,分别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两个层面,来  相似文献   

8.
《母婴世界》2011,(7):58-59
求助妈咪/张小姐:“我不喜欢公婆来我家。 我的宝宝三个月了.我坚持自己带宝宝.虽然辛苦.但是值得。这段时间我总被一种情绪烦恼着:我不喜欢公婆来我家。说起来.公公婆婆是很喜欢宝宝吧.每天都过来。尤其是公公.不管宝宝是睡还是醒.  相似文献   

9.
温暖的家     
美满、幸福、和睦温馨。这就是我的家。我的家与三口之家相比,属于大家庭。公公婆婆自我成家后就和我一起生活。我结婚时,公婆都已是近70岁的人了。结婚20多年来,我从未跟公婆顶过嘴,红过脸。尊老爱幼,母慈子孝,互敬互爱是我们家的家风。  相似文献   

10.
肖淮 《家长》2009,(2):52-52,55
我与丈夫因感情不合已经分居五年多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并没有正式办理离婚手续。我们结婚后就和我公婆同居一处。分居后,我搬出了我丈夫家,而我的孩子留在我丈夫家由我丈夫和我公婆共同照料。现在孩子上小学了,我丈夫出国援外,孩子很任性,他爷爷奶奶一切顺着孩子,我怕老人把孩子惯坏了,再说我觉得孩子在他爷爷奶奶处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所以,我准备把孩子接过来与我共同生活。可我丈夫和孩子的爷爷奶奶都不同意。  相似文献   

11.
给食物化妆     
《家教世界》2015,(9):13
宋朝饮食的最大特色就是热闹。这个热闹不是说饮食种类非常丰富,多得数不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那种热闹(当然了,宋朝饮食也确实让人眼花缭乱),而是爱打扮、爱扮俏,不管食物多么普通,都要把它装饰得五光十色、花枝招展的那种热闹。举个例子说,一个宋朝媳妇蒸了一锅馒头,完了要给公婆端过去。这要搁元朝,直接端过去就行了,宋朝媳妇却不这样。馒头一出锅,她必须找一红漆木盘,把给公婆的馒  相似文献   

12.
山林 《现代家教》2000,(7):28-28
古时候,做父母的很注意教育女儿孝敬公婆,并且把女儿孝敬公婆视为家门的荣光。唐朝有个大官叫李晟,他当过太尉,掌管全国的军队,还当过中书令,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李晟的一令女儿,嫁给一姓崔的官员,按当时的习惯就称她为崔氏。下面要讲的,就是李晟教育崔氏孝敬婆母的一段故事。那是李晟一次过生日的时候,大清早,崔氏就赶回家来为父亲祝  相似文献   

13.
仁岷 《学习之友》2006,(10):31-31
全国妇联开展了“全国婚姻家庭道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赡养方式中,由于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在城市高达69.0%,在农村为59.9%,因此老人的赡养也就以分开居住,经济和精神慰藉的方式为主,与老人同住赡养老人是一种补充方式。调查显示,城市居民2001年平均每月为父母(公婆)花销123.85元,而农村居民在2001年全年为父母(公婆)的平均花销是463.76元;城乡子女更多强调对老人物质照顾的满足,而对老人的精神需求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4.
让湖 《家长》2009,(Z1)
编辑同志:我与丈夫因感情不合已经分居五年多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并没有正式办理离婚手续。我们结婚后就和我公婆同居一处。分居后,我搬出了我丈夫家,而我的孩子留在我丈夫家由我丈夫和  相似文献   

15.
"赚钱啦,赚钱啦,买静心送给妈。"这是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其实在开始时还有一句话:"(送)你妈还是我妈?"自己的父母和公婆是否有区别?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微妙的关系有公婆的人最能体会。我刚结婚时许多朋友都羡慕地对我说:"你们自己过日子多好,不像我们和公公婆婆一起过,矛盾不断。要是我们有钱,第一件事就是买房和他们分开过。千万不  相似文献   

16.
陈建芬是胜利油田滨南社区老年管理中心基层老年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老年大学舞蹈和声乐班的兼职教师。她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年迈的公婆和自己的母亲,连续多年被评为敬老养老好儿女。  相似文献   

17.
“一花一世界”,佛语不余欺也。眼前这个话题(200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便传神地折射出当今教育“丑媳妇”在应试“公婆”的摧残下所处的尴尬境地。《列子》是一部哲学论著,除了第一篇  相似文献   

18.
由于闽南民间舞蹈的传承缺乏历史文献资料而使得人们难以追溯其发展演变的足迹,因此,以闽南民间舞蹈《火鼎公婆》《踢球舞》为例,分析《火鼎公婆》的主要道具“火鼎”及《踢球舞》的主要道具“彩球”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足迹,从中探寻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足迹。结果表明,闽南民间舞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并源于舞台的需求及人们审美知趣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 A老师是一个好强且工作敬业的老师,她老公在外地工作,最近由于公婆生病,时有迟到的现象。结果校长在会上就批评她:怎么总是迟到?还翻出她以前的事。她一气之下,走出了会议室。  相似文献   

20.
刘兰芝才貌俱全,集古典美于一身,不堪公婆虐待,主动请归,后遭兄逼嫁,以死殉情。实为时代的悲剧,妇女的战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