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王国维把《庄子》书中大量的"故事"与西方的"神话"联系起来,开百年《庄子》神话研究之先声。郎擎霄确认了《庄子》书中神话传说的存在,以此说明《庄子》艺术手法的高超。茅盾看重《庄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庄子改造利用神话材料为寓言的过程中已经使神话非神话化了。闻一多认为庄子崇信万物有灵,对神话采取了吸收、消融和改造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袁珂对《庄子》神话研究用力颇深。新时期《庄子》神话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寓言研究、神话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与《山海经》、屈原的比较研究等几方面。反思《庄子》神话研究,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庄子》研究与《庄子》影响葛亮一汉代的《庄子》研究汉代研究过《庄子》的,从现有资料看,比较重要的,有下列几家。1.《淮南子》《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的一个学术团体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书大约在汉景帝时期。《淮南子》对《庄子》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对《庄子》的研究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著作.其中,“古史辨”派对《庄子》的研究秉承了该派辨伪的特点.文章把“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分为《庄子》的辨伪、庄子的考辨以及《庄子》中的老子与孔子三类,并以此来分析“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文学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独特的文体 《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郭象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弟子记录的。姜亮夫先生说:“《庄子》内篇大体也可算经嘛,而曰内,外,则经、传二词,直是汉儒的说书体例。”又说:“《庄子》的内七篇是主干,外篇就相当于《卜居》、《渔父》。”姜先生说出了《庄子》一书的体例。 《论语》是语录体,《孟子》虽然展开了辩论,直起直落,还残存语录体的痕迹,还没有形成专题论文。《庄子》是专题论文,主题明确,思想集中。篇章完整,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语言组织精而工。专题论文的形成,这是文学语言在表现形式上的进步。文章标题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眼睛。《论语》、  相似文献   

5.
王先谦的《庄子集解》,是清代研究《庄子》的重要著作之一。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广泛征引前人注庄成果,且大量引用了与他同时代学者的较新研究成果;注重篇章内容的训释概括,且对《庄子》文章结构进行了分析;善于用本校法前后互证,使注解更加深刻,有说服力;大量引用经史子集书证,目的重在释义。王先谦为注释《庄子》做出了重要贡献,《庄子集解》的学术成就对后世研究《庄子》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清代训诂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庄子》作为经典,是如何可能的?对此问题,研究的思路有二:一是文本细读,即对《庄子》文本进行细致研究,着重于回味经典的精神世界,探究作为经典的《庄子》经典性何在;另一种思路则可称之为历史追踪,即把《庄子》放在接受史的视野下,去展现《庄子》实际存在的历史状态,呈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庄子》的具体面貌,考察《庄子》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庄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延续近三百年的历史,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注疏家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注释《庄子》文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文章把清代《庄子》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概述每个阶段注疏《庄子》的文献及其学术价值,最后总结清人整理注疏《庄子》文献的特点,以便为后人研究《庄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明代桐城《庄子》研究之风十分兴盛,学者们主要通过以儒解《庄》和会通《易》《庄》的方法来阐释《庄子》,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表现出独特的学术文化特色。同时方以智、钱澄之等人,又因遗民身份,借《庄子》研究来表达故国之思、爱国之情,使明代桐城《庄子》学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为庄子学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庄子》文本中,庄子作为历史人物共出现30次。其中,内篇4次、外篇13次、杂篇12次,是《庄子》一书中仅以正面形象示人的人物。分析《庄子》文本中的庄子形象,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庄子的思想内涵,加深对原典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代哲人、道家重要思想象的庄子,千百年来论者各执一说。本文依据史料,考辨了庄子生卒年代、故里、乡属;对庄子的人生哲理、修真养性、处世哲学等作了简要分析。《庄子》一书的思想内容与内、外、杂篇的划分,文中对一些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后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面对命运的捉弄,庄子采取了一种顺应的态度,呈现出一种悲态人格。庄子的这种悲态心理在《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一段中有所反映:从形式来看,庄子用梦的形式来寄托他的思想,而正是这种形式暴露出他的悲态心理;从内容来分析,蝴蝶又是庄子精神境界的象征,蝴蝶的引用也透露出他的悲态心理;最后一个终极提问,将庄子的悲态心理暴露无遗,将它提升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十分推崇《庄子》一书,他将自己对《庄子》的解读运用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之中,这在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曹雪芹的笔下,《庄子》与贾宝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左右了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其性格的形成,还基本上主导了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章从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庄子的语言整体上谬悠荒唐、调侃夸张的原因。庄子的是非观决定了他不强立是非的超然态度,是《庄子》立言的基础。而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和对受众因素的考虑.《庄子》的章往往不从正面立论,而是利用谬悠荒唐的无端涯之辞,借助形象、故事来寄寓他想要传达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庄子解》集中体现了李贽的道家思想,也体现了李贽对庄学的贡献。李贽从文章学角度对《庄子》内七篇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总体把握各篇主旨、揭示各篇脉络、划分段落,从篇、节、段、句等不同层次,解析《庄子》章法;评述《庄子》中的人物事件,复述《庄子》中的有关段落,评述与复述相结合疏通《庄子》义理;大量征引郭象《庄子注》和宋人《庄》注,借鉴成说,但又能发明新意。李贽的解庄之词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体现了李贽解庄时的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求,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及庄子,世人通常以为庄子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认为其思想是出世的。然而看庄子早期的出仕和中年的游历,著书十万言,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伦理道德的独到见解,对至德之世的向往,对生命的留恋和对百姓的关爱,无不反映了庄子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显示了他热衷政治,期盼干一番事业的入世之心。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在王安石庄子学儒学化倾向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合儒道两家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使后世对《庄子》阐释的儒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善运用神话的人。《庄子》一书气势磅礴,汪洋恣肆,将其独特的道家思想蕴于神话之中,通过运用神话阐释他心中的循环变化思想。从鲲与鹏,庄周与蝶,种有几,混沌之死,瓠与瓢等5个神话可以看出庄子独特的内心世界。庄子以其特有的神话思维方式,气象万千的想象力,影响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哲学追求自由自在的心灵、无功利的审美、超越有限的自我,庄子用他自己独到的视界,给后世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打开了一个新的可供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贬谪永州时期的柳宗元与《庄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柳宗元贬谪在永州的思想、情感、创作等方面如何对<庄子>进行接收,并与李白比较,了解到二人学<庄>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