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奥运会仪式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个体仪式化行动结构、程序性仪式结构和仪式性奥运会的整体结构,仪式主体分别为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个人属于集体,集体又属于民族国家,仪式主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递构关系。这种递构关系决定了由不同层次仪式主体展演的仪式及仪式的象征意义之间必然存在着同样的逻辑关系。正是在奥运仪式情境中,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的共同在,场为不同层次仪式结构的象征意义的递构提供了可能性,并成为仪式性奥运会历史性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仪式内涵、系统流程、仪式表演人员的选拔与培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以湖南省汝城县客家“香火龙”为研究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汝城“香火龙”的文化起源、制作工艺、传承方式、组织形式、仪式过程、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汝城“香火龙”是一种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的民间信仰仪式,仪式所用的主要道具的制作就地取材、工艺精致独特,仪式主要以“口传身教”的方式在村落宗族内部传承;龙灯理事会是汝城“香火龙”的组织机构,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起龙、接龙、化龙;汝城“香火龙”具有农耕性、宗族性、规约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武当》2007,(2):I0005-I0005
2006年12月30日上午,武当山摄影家协会揭牌仪式暨武当山第一届摄影作品展在磨针井武当书院举行。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陈勃、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樊德寿应邀出席仪式。陈勃和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主任李发平为协会揭牌。该协会的成立为湖北省摄影界增添了一支新生力量,同时,也为武当山摄影艺术创作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对繁荣武当山文化事业,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揭牌仪式后.出席仪式的专家和来宾观看了武当山第一届摄影作品展,并对展出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9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育英学校举行了“国家体育总局资助北京市100所学校健身器材捐赠仪式”,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和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北京市体育局、市教委等领导同志参加了捐赠仪式。捐赠仪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市体育局、市教委领导和受赠单位代表分别做了讲话,国家体育总局张发强副局长还将印有“送中国体育彩票情谊,愿学校体育蓬勃发展”的牌匾赠送给北京市教委。国家体育总局向北京市100学校捐赠了体育彩票公益金总价值500万元的青少年体育健身器材,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对广大青少年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6.
4月24日,长虹——中国乒乓球队战略合作续约暨中国乒乓球队出征第50届世乒赛壮行仪式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长虹公司总经理刘体斌、副总经理李进、总经理助理陈练等出席仪式,中国乒乓球队全体教练、队员参加仪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学为基础,从仪式学的视角解读和比较武术与现代奥运会的仪式。认为武术礼仪教育的历史悠久、形式得到规范和统一、教育功能显著。建议发展武术的礼仪教育,在武术活动中强化武术仪式,培养“习武先习德”的文明理念,以此来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5,(6):53-57
以组构理论为依托,采用文献资料、思辨等研究方法对仪式中的身体操演现象进行研究。研究从仪式与身体操演的多元共生、仪式体育化、仪式中的身体操演变迁和动因审视等角度进行解读,认为:规定性的体感实践契合了仪式主题的形象化处理和仪式意义的高效传达,致使体化实践与仪式的多元共生;在身体操演作为仪式载体的同时出现了仪式对体育元素的遮蔽和解蔽效应;宗教驱动、人本驱动和世俗化驱动传达了身体操演变迁动因的三重变奏;身体操演仪式的反结构与结构特征主导了身体操演的神圣与世俗的组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2008,(11):F0002-F0002
北京:2008年10月26日,北京市第二届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在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举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及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有关领导参加了起跑仪式。  相似文献   

10.
象征符号是仪式中保留着仪式行为独特属性的最小单元,也是仪式语境中独特结构的基本单元。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法、深描等研究方法,扎根于罗锦社龙舟竞渡仪式这一个案,通过对仪式过程的深度描写,归纳整理罗锦社龙舟竞渡仪式中的象征符号,并对其功能所指进行深入探讨。罗锦社龙舟竞渡仪式前的准备包括动员、修理船和运动员训练;仪式过程包括祭拜神明、请江、游港、拜安、出社竞赛、异社祭神、辞江等七个环节;仪式中的象征符号主要包括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虚拟象征符号六大类。罗锦社龙舟竞渡仪式中象征符号的功能主要指向:隐喻——作为意义浓缩的表征方式;交融——作为情感交流的支撑载体;枢纽——作为人神对话的媒介中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奥运圣火点燃仪式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学的物质、制度、精神3个层面解读奥运圣火点燃过程中所蕴含的理念与创意,从而深入理解和传承奥运文化。奥运火炬作为奥运精神的物质文化载体,其设计造型对彰显东道主本土文化与教育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奥运火炬传递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奏,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性,符合奥运文化的发展要求;奥运圣火点燃更是整个开幕式中的核心环节,是主办国对奥运情感的抒发、奥运精神的理解、奥运承办的勇气的现实见证,为体育、艺术、科技精髓的融合提供了现实舞台。  相似文献   

12.
"视觉时代"奥运会开幕式教育意义的消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视觉传媒为主的时代,奥运会开幕式因为媒体暴力和霸权作用而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其教育意义的淡化,甚至消退。而开幕式的教育意义是顾拜旦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设置开幕式等仪式的最根本目的。比较了视觉时代前后开幕式的变化,探讨媒体导致了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机制。在此基础得出视觉时代的开幕式正逐渐丧失了其基本的奥林匹克教育意义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特征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进行归纳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阐述奥运会开幕式对世界不同文化间传播交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宇 《冰雪运动》2015,(2):37-42
中国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必然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冬季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具有典型特征的奥林匹克仪式中的缺憾环节为研究对象,并从文化学、传播学、美学视角进行理论探析,客观论证奥林匹克仪式的缺憾与美的文明界限,积极提倡和谐、包容、文明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朽精神.以期用新的研究视角解读奥林匹克仪式文化并引起学界共鸣,推动奥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仪式人文价值与高校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一股奥林匹克教育热潮正在形成。在高校开展以奥林匹克仪式为主题内容的奥林匹克宣传活动既有利于配合北京奥运宣传,又因其独特而鲜明的符号文化特征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发展多种能力以及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等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服装是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重要内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服装设计既要突出开幕式表演主题,又要注意效果;既要突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又要便于演员进行动作表演。在体现奥运精神的前提下,更要追求至高无上的艺术表现力。文章以24届至27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服装为研究对象,从服装的基本情况、服装设计的特点以及设计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开幕式表演作品服装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在传承本国优秀历史文化方面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值得举办北京奥运会时去借鉴,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源于古奥林匹克竞技中的一种"点香火"仪式。火炬的火种采自希腊王国的奥林匹亚。引燃火种、传递火炬、点燃奥运会主运动场上的巨型火炬,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时代奥运会开幕式的特点进行详细综述,进而分析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展望了奥运会开幕式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奥林匹克的内涵、意义及其承载的时代精神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红 《体育科研》2016,(6):24-29
北京奥运会是一种历史记忆,还是一种具有永恒现代性指意的仪式,其呈现出来的宏大的叙事性压倒了中国人对奥运会赛事内涵的记忆,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文化纪念碑。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国家秩序变更后催生出来的仪式化产物,它还是一种对中国固有仪式的升华形态。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取得了51枚金牌是由于举国体制的制度支撑,北京奥运会就此得以升华为一种中国内产式国家仪式。奥运会还是一种身体展示度极强的仪式活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北京奥运会也成为中国人寻找与西方社会和解的突围点。北京奥运会缔造出来的强大的超仪式的视听镜像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力,在更高的意义上重塑了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