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接受“仁政”、“行王道”的思想时,认为齐国想通过武力战争掠夺的方式称霸天下是不可能的,即齐国想“以一服八”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擅长论辩的孟子在这里的说理并不能让人信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师范毕业已二十多年了,回想起来,许多上课的内容至今已不留什么印象了,只有一句话仍记得那么清晰.那就是老师为了动员人人讲普通话在黑板上写的:“引而置之庄岳之间”.经老师解释,我们得知那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同戴不胜谈话时,打了这样的比方:有个楚国大夫,想让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认为“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来打扰他,虽然天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意思是在把小孩放到齐国都城中去数年,即使时常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孟子在这里通过比喻,说明环境可以影响人、改造人的深刻道理.这是唯物主义的,是十分可取的.它不但是学习语言的原则,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橘树和枳树     
正晏子是春秋后期齐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有一次,他要去楚国访问。听到这个消息,楚王对大臣们说:"在齐国,晏子可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等他来了以后,我想找个碴儿羞辱他,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吗?"  相似文献   

4.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齐景公门下有3名武功超群的勇士,他们虽为齐国立过不少功劳,但都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横行霸道。齐国的宰相晏婴就想除掉他们。晏婴知道,用武力绝对制服不了3人,只能用计谋。于是,  相似文献   

5.
汉代刘向的《说苑》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的故事。田忌由于同相国邹忌闹矛盾,逃到了楚国。楚王待田忌如上宾。一天,楚王问田忌:"现在楚齐两国都很强大,势均力敌,互有吞并之意。面对这样的形势,我该如何应对?请先生不吝指教。"田忌早有准备,对楚王说:"要想对付齐国并不难。假如齐国派申孺领兵前来攻打  相似文献   

6.
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齐王想找人替自己画像,先后找了很多人都不如意,最后找来齐国最有名的画工。画工说他画不好人,只会画别人没有见过的鬼怪。齐王感到很奇怪,齐国最有名的画工,怎么连一个人都不会画呢?画工解释说:"鬼怪最容易画,因为它本身就没有固定的形状,谁也没有见过,所以最容易画。  相似文献   

7.
鸡鸣狗盗     
<正>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  相似文献   

8.
山东高青陈庄M35所出■簋,器主之名不能确释,当依字形定名为■而非"引",■的身份是齐国的高级贵族,可能是卿的级别,疑与天子命卿制度有关。铭文所见齐师当为齐国之军队,其辖属权也归齐国国君所有,而非周王朝所有,西周金文中所见的诸国军队为周王室所派官员职掌,多为联合作战时的统一指挥问题而非诸侯国军队归周王室辖属之证据。周王命■司掌齐师可能与周王烹杀齐哀公相关,其细节史籍记录不详,故只能做推断之辞。  相似文献   

9.
门庭若市     
此语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大臣叫邹忌,人长得很英俊。一天,他问妻子":我和徐公比,谁长得好看?"(徐公是当时齐国出了名的美男子。)他妻子说:"你好看,徐公比不上你。"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说":你是世界上最英  相似文献   

10.
相传,战国时期的苏秦主张合纵抗秦,遍游六国。到了齐国都城临淄,他对齐宣王进行游说,齐宣王慨叹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雄兵,抗秦的兵源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若再加上别处兵源,力量就更加强大。"苏秦的这种算法显然是如意算盘,因为临淄城不可能做到每户出三个男子当兵,这里有各种情况,有的是鳏寡孤独,有的有女无男,有的只是老弱病残,所谓临淄21万雄兵仅仅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说孟子的这个话主要是对士大夫讲的,那么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就不需要骨气了呢?春秋时期有个故事,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黔敖想发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有个难民经过,他傲慢地吆喝道:"嗟!来食。"用今天的话就是说:"喂,来吃吧!"看他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对于把尊严看作比生命还重要  相似文献   

12.
据钱穆先生考证,孟子两次游齐,前后共达二三十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据了孟子周游时间的半数以上。那么当时的齐国究竟有什么突出之处,吸引孟子长期滞留呢?历来人们均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齐国的强盛,然而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长期滞留,是相似的文化心理、齐国的强盛和敬贤礼士的文化政策,以及稷下学宫的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孟子长期游齐的这一个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孟子的研究,同时有助于分析齐国在战国中后期成为诸国"文化重心"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孟子两次游齐,前后累计达20-30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孟子周游时间的一半以上。人们往往将吸引孟子长期滞留齐国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齐国的强盛,深入分析便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长期滞留,是相似的文化心理、强盛的国力和敬贤礼士的文化政策以及稷下学宫的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厘清孟子长期游齐这一个案,不仅有助于对孟子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对于分析齐国在战国中后期形成"文化重心"的背景,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职趣     
公元前684年,齐国大军进攻鲁国,两军在长勺作战。鲁庄公听到齐国敲第一遍鼓,便打算下令击鼓进军,一旁曹刿日不可。等到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才说可以。于是鲁军进击,大破齐国军队。鲁庄公忙问何故,曹刿笑曰:“第三次鼓就算加班了,你见过加班还有想好好干活的吗?”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有时想表达一件事情的不可能,通常会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来。"的确,想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西升东落",恐怕你得先想办法克服地球自转,这似乎并不可能。或者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为什么平时看到太阳都是东升西落的。我们知道,地球是绕着地轴"倾斜"自西向东转动的。太阳并不是自己主动"升起来"的,而是地球在绕着太  相似文献   

16.
《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而晏子勇敢而机智地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个历史故事。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  相似文献   

17.
<正>《晏子春秋》中记载,齐国的晏子出访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并问道:此人哪国人,犯了什么罪?答:齐国人,偷窃罪。楚王即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都很喜欢偷盗吗?晏子回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晏子用植物的生长受环境影响这一自然规律揭示出了环境育人的道理。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处处体现文明礼仪素养,校园良好  相似文献   

18.
晏婴历仕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三代之英,功勋卓越,与管仲齐名,史称管婴。礼治思想是晏婴改革的指导思想,将礼升华与天地秩序共存,以礼融贯政统治国御天下。在"以礼治国"思想指导下,晏婴内安社稷、外靖邦邻,对齐国内政、外交进行针对性改革。在内政方面:重社稷、薄赋敛;匡公室而抑私门;举贤而任能,行节俭而抑私欲;外交方面,以"诸侯相见礼为先"为外交原则推行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外归其义的外交政策。改革初见成效,抑制了陈氏等权卿私门的壮大,保证了姜齐政权的稳定,维持了齐国的大国地位,进而为齐国谋求霸权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种种局限性,改革未取得彻底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明代嘉靖年间吏部文选司郎中黄祯,曾作拟骚《天齐一解》,将"天齐"释为北极太一神。经分析,此说不但更贴近"天齐"的原始蕴义,而且更切合齐国的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天齐"进入齐国的官方祀典应是在战国时期,其作为北极星神体现的"王者居中"的至尊理念与齐国由来已久的称霸思想是一致的。后来又由燕齐方士将北极太一神传入后世,特别是进入汉代宫廷,成为了汉代的最高天神。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上学生最重要的活动,是"想";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想"。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否则,他的教学很可能就是盲目的。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这个问题可能特别值得探究。儿童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世界会有哪些疑问?他们会不会、有没有能力把不明白的问题全都问出来?……和小学教师交流时,我常常忍不住要请教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