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加坡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委员会(PQAC)是一家旨在对新加坡学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以保证学前教师培训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专门机构.它制定的《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详细规定了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在学员准入资格、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教员素质、设备和资源等六个方面必须达到的标准.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导师进行访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所致专业领域的局限,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导师与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关系由传统的“师徒关系”向“科研伙伴关系”转换,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导师对研究生学业、职业规划给予建议和指导的同时,应加强对研究生心理状况、思想道德修养的了解;导师的个人素质、制度和环境、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前教育教师的素养。澳大利亚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与成果,具有重视学前教师职前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指导项目为载体解决学前教师入职适应困境、以全过程培养模式促进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等特点。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我国应深化协同培养模式支持学前教师专业成长、重视加强学前教师全过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指导项目助力教师专业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面对存在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养与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学科整体水平;通过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的模式应对学科结构调整对导师要求的改变;加强导师遴选、上岗及考核制度的建设,切实提高导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华文模拟教学中指导教师、主讲学员以及听课学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指导教师的角色在模拟教学中应在总设计师、典型化学生、主持型导师之间转换;主讲学员的角色在模拟教学中应在参赛选手、特型教师、受评学员之间转换;听课学员的角色应在特型学生、观摩者、点评者之间转换。  相似文献   

6.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责任,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词汇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发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词汇发展呈现良好的年龄发展态势,其中表达性词汇发展优于理解性词汇发展;母语为普通话的学前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优;城镇地区学前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显著优于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公办幼儿园的学前儿童及班级中师幼互动质量越高的学前儿童其词汇能力发展越好;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学前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显著正相关。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重视提升班级师幼互动质量,加强对母亲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与儿童互动的指导,促进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词汇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前课程论研究经历了数个发展阶段,学前课程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了较深入的探讨,学前课程论的学科体系基本成型;学前课程论研究与学前教育实践的双向互动加强,学前课程论研究的服务、指导功能凸显;学前课程论研究的国际视野日益拓宽,本土化研究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研究深度不足、研究主体单一、独特性凸显不够和中国化程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项目借鉴美国关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有关研究思想,开展了基于管理问题解决的"国培计划——2016年中西部幼儿园园长培训"。通过训前调研反映的学员欠缺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和园所管理经验的现状,拟定了以保教理念转变为支点、撬动园所管理实践改革的课程方案设计思路。通过设计影子研修手册,引领学员聚焦问题;影子研修与导师指导双管齐下,凸显计划性、全面性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基于幼儿园管理问题解决,推动学员主动思考与交流等方式,持续跟踪,细化和明晰问题,推动学员围绕问题开展系统研修,拟定园所实践改革方案。返岗行动研究阶段,项目组通过微信群、qq群继续跟踪学员实践研究情况,分门别类开展问题指导,并基于学员所在地园所保教管理工作需求开发、建设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资源包,为农村幼儿园开展低成本、有质量的保教活动提供长效支持。  相似文献   

9.
学前游戏教育在幼儿心智、体能、个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者应非常重视游戏教学,加强游戏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满足幼儿身心需求,达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及重要性,提出构建适合高职教学实际的"学前导学+学中助学+学后促学"三维互动混合式学习模式,阐述了该模式指导下的网络课程开发原则和方法,并以课程应用实例论证了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探究式教育游戏的学习交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互是学习和游戏共有的重要因素,对于促进快乐学习为目的的教育游戏,好的学习交互设计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探究式教育游戏中学习者与游戏界面的操作交互设计,以及与探究式游戏活动、指导者和同伴的信息交互设计的一些探讨,以期提高探究式教育游戏设计时对显性学习交互的支持,进而促进学习者隐性的概念交互,形成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激发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虚拟社区中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使自身的内在要求与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引起和维持学习者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的学习活动,并激励、指引学习者的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在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虚拟社区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激发的影响因素,通过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教师因素、学习者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影响学习者在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激发的四大要素,学习者在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的激发有赖于以上各因素协同作用的发挥,由此提出了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学习动机激发因素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培训迁移是评估培训是否成功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现代学徒制培训应重视培训迁移。培训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者个人特征、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内容、工作环境特征是影响培训迁移水平的三个重要类别。基于学徒制的学习过程理论和培训迁移理论的研究发现,企业导师的指导质量、培训氛围与上级支持、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学习者自身特征被认为是影响现代学徒制培训迁移的重要因素。因此,校企双方应深化合作水平,致力于提高企业导师的指导质量、创造支持迁移的学习氛围、提高培训内容的有效性、激发学徒培训迁移的意愿,从而提高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迁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社会视野下成人学习品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成人学习品质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江苏远程开放教育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品质、学习操作品质、学习监控品质和学习评价品质,具有职业性、目的性、自主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其影响因素包括学习者自身、教育机构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综合各项因素指标,构建出成人学习品质形成模型。远程开放教育提供的学习支持平台,应当激发成人学习者运用元认知策略,使成人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动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学习行为,引导自我学习反思,形成坚定的学习意志。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ubiquitous learning is a novel and creative teaching approach, two key issues inhibit its success overall: a lack of appropriate learning strategies regarding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ineffective learning tools for receiving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chosen subject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develops and designs a game-based educational app and an object-linked knowledg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help learners learn about Taiwan’s Austronesian culture. 70 fifth-grade students are split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learning difference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 us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ssess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 and to measure their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to use this app. The questionnaire examines mobile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rvice quality, hedonic value,and certain control variables. Service quality reliability is found to be the key factor driving learners’ willingness to use the system. The perception of hedonic value also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earners’ willingness. The control variable of subjective norm is found to be beneficial in encouraging learners to use the system, thus affecting and increasing learners’ willingness. We conclude that in an outdoor object-linked knowledge environment, students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 activities involve the use of an educational app.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教育游戏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丰富的视听多媒体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同为游戏者。他们在精心设计的游戏中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游戏情节本身就是学习目标。数字化教育游戏还能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策略,教师或高水平的学习者还可以提供支架来帮助其他学习者。数字化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过程,需要适当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尤其是将教育游戏应用于具体领域时,需要对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必要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如何构建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一种适合数字化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目的的多重性、对象的复杂性、手段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开放教育辅导员独有的工作特点;接着从四点分析了开放教育辅导员的重要性,一是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电大品牌形象的代言人,三是学习者、面授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信息联系枢纽,四是学习者适应开放教育模式的引路人和学习指导者;最后提出了增进辅导员的工作业务水平,推进辅导员工作高效开展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数据挖掘指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记录和归纳学习者的行为特点,以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学习分析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课程学习者产生的大规模学习行为记录为教育数据挖掘提供了充足素材。以edX开放数据集为基础,使用数据分析方法,针对平台中本科学历用户获证概率最低的问题,分别从学习目的及兴趣、学习者类型、学习行为特征3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各种学习行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在线课堂平台建设者针对不同用户群体优化课程设计、改进个性化学习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远程开放教育中媒体选用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合理架构离不开地区经济环境、学习者个体素质、课程本身的设计等核心要素,教育媒体选用的多元化,是确立学习者在适合的环境,选用合适的教育媒体,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Using sociocultural understandings of learning, the authors probe a rationale for training programmes which are extensively school based and involved school‐based teacher mentors as supporters of student teachers' learning. They ask what it is that student teachers are learning while in schools and how that learning is supported. Drawing on evidence from a study of 125 student teachers on two training programm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student teachers' learning is heavily situated and that students are not acquiring ways of interpreting learners that are easily transferable, but they are learning about curriculum delivery. It also seems that there is a participatory version of training which is not underpinned b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through participation and which, as a consequence, does not make the most of the strengths of men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