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诗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审美活动。《红楼梦》咏花诗作为小说叙事抒情的载体,体现了中国诗学的别致美,沉淀着蕴藉的中华文化。本文以格式塔审美模式为主线,从艺术辩证视角分析咏花诗英译文化美学特质的再现,从而对译者的主体审美做初步探讨,试图分析并解决《红楼梦》诗歌翻译中可能遇到的语言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晓 《海外英语》2020,(6):37-38,58
《红楼梦》的回目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小说最负盛名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杨宪益版(简称杨译)和霍克斯版(简称霍译).该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比两译本回目翻译之异同,旨在探究杨译和霍译如何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翻译《红楼梦》的回目,却殊途同归,使译本均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美的特性对比《红楼梦》回目的译语与原语,译语在语言的视听感、结构形态、意涵容载、情感含蕴、意象寄寓和文化着色等六方面流失了原语很多的美感。造成该现象的因素众多,诸如语言翻译的不可译性、译者和译文读者的审美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实用”轻“审美”。为此,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一课时,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审美心理,通过启美阶段、探美阶段、鉴美阶段和创美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这篇文章的语言之美、人物形象之美、风筝意象之美,同时开启学生探究原著《红楼梦》之美的阅读之旅。这样,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阅读,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探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回目在章回体小说中的基本功能是概括本回内容,《红楼梦》的回目在保留这一基本功能的同时,又增加了补充、延伸、照应、深化正文的功能。在《红楼梦》之前的章回体小说,回目功能单一,基本上是外化于叙事世界的形式,《红楼梦》则将回目内化为叙事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握《红楼梦》的回目的叙事功能,对完成统编教材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的学习任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就语言的丰富内涵而言,《红楼梦》名列第一。阅读《红楼梦》读者无不赞叹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作者在选词用字方面显示了极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各种词性的词语都用得贴切自然、生动形象,人物语言用词也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这部经典巨著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上世纪70年代英国汉学家、牛津大学的讲座教授大卫·霍克斯与闵福德合译,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在西方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版本的《红楼梦》(ADream of Red Mansions)全书。这两个《红楼梦》的英译本受到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7.
美无处不在,现今社会审美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文章着眼于红楼梦诗词鉴赏课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作用,通过概括《红楼梦》诗词艺术美的体现,研讨审美教育的实施手段,包括创设情境法、美读法、随感法等,从而达到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以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刘迎姣 《文教资料》2010,(11):11-12
《红楼梦》回目,作为“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对句形式”.因其音美、形美、意美而极富艺术魅力,成为“叙事基础上”的“精美”艺术品。其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句式工、结构活、选词巧(“联边”)三个方面。曹雪芹匠心独运,灵活多变,使《红楼梦》回目观来齐整划一,读来不滞不涩.品来精妙不绝。  相似文献   

9.
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与模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诗歌的英译中离不开模糊性美学。在英译《红楼梦》中对诗歌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出各国不同的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方面。文学作品翻译能够折射出不同国家审美的差异,文章以《红楼梦》诗歌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结果期待意识对《红楼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果期待意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它对中国古典小说产生了明显影响,《红楼梦》则集中体现了这一民族审美心理。从《红楼梦》看,曹雪芹具有强烈的结果期待意识,所以,他便以章回体、全知视角、纲领(前五回)、诗、词、曲、灯谜、酒令、对联、梦兆、事兆等多种形式不厌其烦地满足读者这一审美心理。而这种审美心理也使《红楼梦》在人物出场、叙事节奏的安排(急用缓笔、中断情节进程)、心理描写等艺术技巧的选择上迎合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同时,《红楼梦》大量续书的出现,红学中索引、考证、探佚等诸流派的产生,也无不体现了结果期待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1.
魔幻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体现在三个方面:表现民族文化内涵、创建民族文学特色的追求目标;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美学原则;寻求思维模式多维、撷取方法手段多样的美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要改变大学生审美趣味的媚俗性问题,必须提高其审美能力,而要提高审美能力,可以从培养审美感知力,提高审美理解力和培养审美想象力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今语文文学课教学中审美缺失的状况,提出审美技能的审美范畴并简要分析。认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语文(文学)教师教给学生相应的审美技能并使之反复练习切实掌握,就能够真正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美学教材呈现的内容滞后、知识老化等诸多不足,较具学术敏感力的王一川教授在充分吸收美学学科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学转向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于最近主编了《新编美学教程》这部对全国高校关学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的教材。全书采用了别具一格的编书体例,其中的审美感兴、审美文化部分的精彩阐释是同类教材缺少的,另外简明流畅、雅俗共赏的叙述风格增添了教材阅读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审美原则与审美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学术界对审美普遍性、审美偏好、审美标准、审美相对论、审美语境等审美原则,从不同侧面作了大量的尝试性的探究。审美心理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研究者要在文化背景中审视不同文化中的审美偏爱,不仅注重与形式主义相关联的联想意义,而且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一种文化成员相对广泛地共有的形式—意义的普遍联系之中,以此拓展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的基本内涵就是说"好听的",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学的追求,把语言符号变成审美对象。分析委婉语的美学特征,探讨语言运用者在一定交际目的的支配下,形成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语言符号委婉语,在产生和传递信息过程中的美学构造原理。  相似文献   

17.
人类乐生需要和快乐情感的被意识并企图通过自由创造来再度进行体验,这就是审美需要的产生及其审美活动的形成。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人类的感官和意识的发展,审美意识的日益强化,最终审美需要便从日常的实用功利观念中独立出来并形成独特的审美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既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审美是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它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服从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到抽象深刻的理性思维。在简要阐释生产力的历史发展对于审美的意义后,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不仅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审美的产生,而且生产力的发展也丰富了人类审美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9.
把美育融于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语文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将审美活动推向更高层次,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声乐课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声乐课培养从事美育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