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谱方案(ProjectSpectrum)由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HowardGardner)和塔伏茨大学(TuftsUniversity)费尔德曼教授(DavidHenryFeldman)率领哈佛大学零点方案(Pro-jectZero)研究小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是一个长达10年(1984~1993年)的早期教育方案。“这个工作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每一位儿童所展现不同能力的剖面是各具特色的,如同智慧的光谱。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过教育的机会和一个充满激励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一旦儿童的强项被发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设计一个更具个人化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2.
刘婷 《山东教育》2009,(4):9-11
一、光谱方案的理论背景 (一)光谱方案的由来 光谱方案是由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和塔伏茨大学的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零点方案”和塔伏茨大学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项持续了10年的研究(1984~1993年)。“光谱”的原意是“系列、范围”,这里是针对于人的多种智力表现和多种学习方式而言的。  相似文献   

3.
一、多彩光谱项目简介 多彩光谱项目以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和费尔德曼(Feldman)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为基础,其基本理念是: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材料和活动丰富的教育机会与环境能加强而不是决定儿童的这些智能。多彩光谱项目是对传统的单一的智能评价方法的批判,其研究者试图通过语言、数学、  相似文献   

4.
叙佩和哈文尼斯(Super,C.M.,&Harkness,S.)在跨文化研究中提出了“发展的小生境”这一概念,他们强调个体所有的发展都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在其理论中,“发展的小生境”是一个系统,它涵盖了影响个体发展的三个子系统,它们是:(1)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由文化决定的抚养和教育儿童的主流方式;(3)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三大子系统共同作用于个体,它们包围着、促进着、滋养着、约束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5.
试论劳动教育对学生智慧的发展●浙江孙宏载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着三大误区:(1)是“轻视教育”即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忽视劳动教育对儿童智慧的发展,虽然按大纲规定排入劳动课,却经常被移用,即使让儿童去劳动也是为了装潢门面;(2)是“改造教育”即把儿童视为...  相似文献   

6.
全纳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人人受教育”。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要求“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引自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  相似文献   

7.
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写了一本叫《心智的结构》(Frames of Mind)的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其巾之一就是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clligence).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对个人自身的智能结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应有充分的认识,并展现自己的自我认识智能.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发掘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  相似文献   

8.
教学即倾听——达克沃斯教学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至2003年6月,我在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做富布莱特项目(Fulbfight Program)。在赴美国之前,我的朋友派纳(William F.Pinar)在一次通信中对我说:“哈佛大学的课程研究,达克沃斯(Eleanor Duckworth)和她的学生而已。”  相似文献   

9.
智能启动计划(Smart Start)是北卡罗莱纳州被全国公认并屡获大奖的幼儿教育倡议。其追求的目标是确保少年儿童健康入学,让每个儿童充分发挥其潜力,并为儿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做好准备。其使命是为儿童从出生开始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的、负责任的保健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能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而不是单一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为此,他提出了智能多元化的观点。多元智能理论不象传统智力测验那样,将人进行分类,贴上好坏、优劣、高低的标签之后,处于劣势的儿童置于众人的白眼之下,不再被理睬,而是认为,人的智能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有领域的不同。多角度地划分智能,其目的在于寻找帮助儿童、青少年的合理…  相似文献   

11.
《电化教育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优化》实验研究,于1991年3月提出课题.1991年11月形成方案.1992年1月被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批准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几年来,我们以实验研究法为主.以调查研究法、测量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为辅,在全市市立幼儿园范围内,分层抽取五个幼儿团为实验团,并围绕“促进”这个重点问题开展实验与研究.实验证明:幼儿园在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教育的活动中,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特别是促进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促进教育活动过程的优化.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电化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形象生动性.(2)传播刺激性.(3)时空宽广性.(4)媒体多样性.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电化教育.具有以下促进的方式:(1)激发.(2)展宽.(3)点拨.(4)诱导.(5)组合.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电化教育.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表现是:(1)促进注意力的发展.(2)促进观察力的发展.(3)促进记忆力的发展.(4)促进思维力的发展。(5)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运用电化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本状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及其规模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学者段成荣等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依2000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有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高达86.5%,即有1980万。  相似文献   

13.
人类教育的初始阶段,往往从模仿和记忆开始。东方人如此,在早期的希腊教育中也很盛行。导致“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生转换的标志性事件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感觉”和“情感”的重视。“发现学习”与“情境教学”的前提性理念是重视儿童的“感觉经验”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培根、夸美纽斯等人提升了“感觉”、“经验”的价值,其教育理想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而卢梭、裴斯泰罗齐、福禄培尔等人使儿童的“情感”备受关注,他们的教育理想建立在“情感教育”(或“人格教育”)基础之上。20世纪初杜威将“感觉”(杜威将之发展为“经验”、“做中学”、“思雏五步法”)和“情感”(杜威将之发展为“儿童需要”、“儿童中心”)两个主题一起纳入他的“经验教学论”(或称之为“经验课程论”、“体验课程论”)中。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基本结构是多元的,并研究出人的智能(力)是由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数理智能等九种智能(力)构成。我国语文教改的目标指向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教学理念。本文在于解读分析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运用多元智能主要理念,探讨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改的辩证关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科学而合理地落实语文课改的新理念,意在提高语文教改效率。  相似文献   

15.
被毛泽东同志赞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1891.10.18—1946.7.25),其教育思想尤其是乡村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天,我们学习并践行陶行知“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教学做合一”等乡村教育思想,对办好我省农村教育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明晰“生活教育”理念,厘清校本课程建设思路 1.以“为了生活”为目的。我们认为,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要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为杜威"儿童中心论"辩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说到“儿童中心主义”(又称为“儿童中心论”),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是片面的、错误的。如果说谁持“儿童中心主义”的立场或观念,这便等于是“贬”谁。我以为这是研究、传播和树立现代儿童教育观念的最大障碍之一。于是,尽管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我觉得依然有必要为“儿童中心主义”说几句话。一、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是什么?1.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  相似文献   

18.
全美早期教育协会制订的0~8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方案——《0~8岁教育适宜的发展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被奉为美国幼教界的“圣经”。现在美国许多早期教育机构都采用了这个方案。这里我们将该方案作一简要介绍。《方案》强调,教育只有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该方案针对过去“教育不研究儿童”的弊端,用对比的方式,指出什么是适宜的做法,什么是不适宜的做法,怎样做才是尊重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怎样做就是违背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一、“适宜发展”的含义全美早期教育协会认为,“适宜发展”这个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年龄发展适宜性和个体发展适宜性。所谓“年龄发展适宜性”,是指在人生的前9年,  相似文献   

19.
“全纳”(inclusion)是1994年西班牙世界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安置的“新”策略。“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指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之中.让他们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目前在国际上正在普及有关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同时也加强了特殊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也意味着实施全纳教育正成为各国教育工作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0.
BTEC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英文简称,该委员会主要进行相关行业的职业教育培训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在国内被称为“BTEC”教学模式.其颁发的证书被称为BTEC证书。BTEC证书根据水平的高低分为初.中、高三级。国内三要开设中级(国家级证书,简称ND)、高级课程(国家高级证书.简称HND)。我校BTEC班为中级(ND),专业为多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