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明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凯却硬说自己没玩过水;嘴边沾着显眼的巧克力痕迹,欣欣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在三四岁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这让年轻的父母大伤脑筋——当孩子撒谎时,究竟应该怎么办?分清原因,对症下药根据动机不同,3岁~6岁孩子的谎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幻想”型撒谎 大多发生在6岁以下孩子身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分不清想像与现实,因而常把想像的事物当做现实。在想像的过程中,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过的故事、看过的事物经过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  相似文献   

2.
王艳云  潘吉 《家庭教育》2005,(3B):54-54
明明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凯却硬说自己没玩过水;嘴边沾着显眼的巧克力痕迹,欣欣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在三四岁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这让年轻的父母大伤脑筋——当孩子撒谎时,究竟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王艳云 《山东教育》2005,(23):126-126
明明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凯却硬说自己没玩过水;嘴边沾着显眼的巧克力痕迹,欣欣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在三四岁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这让年轻的父母大伤脑筋——当孩子撒谎时,究竟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看过《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后,知道了父母为什么经常对我们孩子撒谎。黑格尔曾说:“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我们应注意,黑格尔所说的“真”只是美学的概念,是生活本质的真实,是抽象意义上的“真”。往日里,父母常常在早晨叫我们起床。那时可能是6:50,可他们却偏偏说是已经7:10了,这不明摆着是撒谎吗?儿童的心灵是纯真的,一有什么立即就能学会。儿童的撒谎不能不说是受了点父母的影响。可如果要问他们为什么对我们撒谎时,他们却又说:“这是善意的谎言。”看来要分清谎言的真、美…  相似文献   

5.
冷遇:(第7周)这学期,幼儿园统一发放了“叠圆片”这一操作材料,我把它拆放在幼儿易拿到的矮柜里(新《纲要》指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材料的摆放应便于孩子的自由选择和探索活动。”)然而,一周过去了,没有人去碰它(是不是因为我用有盖的月饼盒装圆片,幼儿没看见?)我曾受好奇心驱使,悄悄去叠过,却都以失败告终。身为老师的我对这一材料也失去了兴趣,于是“叠圆片”一直静静地躺在柜子里。  相似文献   

6.
儿子很小就记住了《撒谎的孩子让狼吃》的故事。童心无邪,惟诚实无他。然而,近日从他的作文上,我却看到了通篇的谎话。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大意是说他星期日帮助邻居擦玻璃。我问儿子:“你撒谎连点边际都不着,让人一眼能看穿,怎么想出的这个点子?”儿子倒坦然:“老师说,可以想像。”“可以想像就这样想像吗?满纸谎言……再说,真实的有意义的事多得很,何必要想像呢?”接着,我举出两例曾发生在儿子身上极精彩又有意义的事。经我这一提示,儿子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无独有偶,隔日,儿子的一个同学来…  相似文献   

7.
幼教信箱     
女儿最近很爱说谎,每当我责问她为什么要撒谎时,她都说是她想出来的。她才5岁就说谎,长大以后怎么办?海南郑双枚答:这一年龄的孩子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会把想像的东西和现实相混淆。因此孩子所说的谎话,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想像谎言”,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说谎,这与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欺骗别人的谎言有本质的区别。对此,家长不要用道德标准去评价孩子的谎言,这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活跃的表现。但如果孩子总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久而久之,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容易与现实脱节,过家长朋友们: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相信你们都曾遇…  相似文献   

8.
中班的蒙蒙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可最近总有小朋友告状,说蒙蒙把班里的玩具拿回家。这天,当蒙蒙准备离园时,凯凯对老师说,蒙蒙又拿了班里的玩具。老师叫住蒙蒙,果然在他怀里发现了一把小手枪。蒙蒙妈妈见状,厉声责问蒙蒙:“你怎么可以偷班里的玩具?”如果你是老师,你将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河南齐迎霞)读懂孩子这本书幼儿有着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年龄特征,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而用成人的行为规范去衡量幼儿的行为,我们就会认为幼儿是在“犯规”、“惹祸”。其实,幼儿“惹祸”行为的背后大都隐匿着其年龄特征。蒙蒙的行…  相似文献   

9.
孩子撒谎     
林鸰 《福建教育》2010,(6):59-60
儿童撒谎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撒谎,免不了担心:这会不会是孩子学坏的征兆?对于孩子的撒谎行为,大多数的家长会严厉地批评或惩罚。但是,在批评或惩罚之前,家长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撒谎,是真的品质问题还是另有原因?是否知道孩子“撒谎”背后的秘密?采取的批评惩罚措施是让孩子变得更加诚实,还是会迫使孩子撒谎的水平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武哲 《家教指南》2009,(10):31-31,40
孩子撒谎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听到孩子编造拙劣的谎言,我们会生气,尤其是我们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比如,孩子坚持说他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衣服、脸上又沾满了巧克力,这样的谎话的确让人非常生气。  相似文献   

11.
曾经在《人间游戏》里看到过这么一个例子:Johnny是一个5岁的孩子,当他的父母和朋友正在厨房的餐桌前喝咖啡的时候,他从房间跑进跑出,快乐地在拉着他最喜欢的玩具卡车。突然客厅里传来了一阵撞击声。他的妈妈走进客厅,发现一个玻璃花瓶从桌上倒下来;打碎了。“谁干的?”她问。“Doggie(狗)。”他回答。妈妈气得脸红脖子粗,因为她知道5分钟之前她已经让狗出去了。她直截了当地击破小男孩的谎言:“我不要一个撒谎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在欣喜之余,却发现烦恼也开始增加了:明明没带他去动物园,他跟别人说星期天到动物园看到了大熊猫;自己发脾气把东西摔到地上,却说是爸爸摔的……父母开始不知所措:“这么小就撒谎,以后可怎么办啊!”在成人看来,撒谎是人有意识采取的一种解决问题或推卸责任的方法,一般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是孩子的撒谎跟成人眼中的撒谎是有区别的,有时他们的撒谎并不是故意为之。孩子的撒谎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以为是真的”,另一种是“孩子知道是假的”,这两种情况有本质的区别。一、“孩子以为是真的”大多数专家认为,三…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导致孩子缺乏创造性: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画面一:点点(系化名)对正在盛菜的老师说:“老师,我要吃瘦肉。”老师问:“那肥肉谁吃呢?”点点说:“我妈妈爱吃肥肉。”点点还告诉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他吃。画面二:80高龄的张奶奶住院了,子女们端来了她爱吃的鱼头。望着鱼头,张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我吃了一辈子鱼头,还没吃过鱼肉呢。”以上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像张奶奶这样“苦…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为何说谎症状:一位父亲正在审问他的儿子。“老师说班里丢了一块钱,是不是你拿的?”孩子:(恐惧地看着父亲)“不,不是我。”父亲:(口气缓和,交待政策)“你只要说实话,我不打你。”孩子犹豫半天,终于下了决心:“是我。”父亲:(震惊,怒火万丈,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16.
赏画风波     
《学前教育》2007,(2):30-31
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请孩子欣赏《绿垫圣母》(画面内容为圣母抱着婴儿)。当教师问道:“小宝宝在干什么?”孩子们的回答纷繁多样:“在喝奶”、“在望天空”。而一个幼儿则答道:“在抱臭脚丫。”顿时,引起了全班幼儿的哄笑和兴趣,大家围绕“臭脚丫”不停地谈论,带班教师一时没了主意,这可是世界名画啊,我要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童心解析     
怕洗手东东问幼儿园里的伙伴明明:“你长大以后干什么?”明明:“当医生。”东东:“傻瓜,可别当医生!”明明:“为什么?”东东:“当了医生,你就得一天洗好几遍手!”(山东文登市于昌伟)成人看到幼儿对事物的一些看法,往往觉得好笑或惊奇。为什么幼儿的理解和成人的理解不一样呢?在这里,东东对当医生的理解,就是“一天洗好几遍手”,而成人对医生的理解则是治病救人。其实,东东的理解是符合幼儿语言和思维发展规律的。幼儿在学习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初期,往往不能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而以一些次要的、表面的特征作为…  相似文献   

18.
说“谎”     
你说过谎吗?哦,我是说,你敢发誓你这一生从未说过一句谎言吗?在标傍自己的诚实时,你能回答我吗?说“是”,你便立马撒下了一个大谎。说“不是”,便是承认自己撒过谎。无论如何,你都不是一个诚实的人。绝对诚实的人已经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从一出生起,我们便被教导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说谎更是列为头条戒律。中国人信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旦小小孩童的小小谎言被拆穿,大人们愤怒之余都会惊叹:哟,这么小年纪就会撒谎,长大了可怎么得了喔!于是一顿好打,末了丢下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这一顿好打换来的,是小小孩童深…  相似文献   

19.
“孩子又撒谎,这个孩子简直没治了,完了,气死我了……”面对撒谎孩子,家长老师叫苦不迭,气愤至极,但又无可奈何?如何纠正孩子们这一不良习惯,我认为家长老师应该首先弄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儿童的撒谎行为屡见不鲜,是不是所有的撒谎都说明儿童存在品行问题?儿童为什么要说谎,为什么有的儿童屡教不改?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撒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意撒谎;另一种是无意撒谎。所以要透悉儿童撒谎的原因,判断究竟是“有意撒谎”还是“过失撒谎”,然后给予儿童正确指导,以防形成真正的品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