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第1页~第7页的例1、例2、例3。)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2.方法策略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通过讨论、体验识别4个方向,感受方向与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转化的方法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性的,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学以致用,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38 ̄39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0耀61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能力目标:培养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5.
孙虎 《甘肃教育》2014,(1):94-94
正一、授课内容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摸球游戏,了解并掌握计算一类事件(古典概型)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有奖竞答"、"走进生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合作意识,培养交流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九册第64 ̄66页。教学目标:1.在特定的数学探究活动中,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2.在推导公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图形的美妙变换。  相似文献   

7.
角的认识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懂得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初步比较角的大小。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情感性目标:通过让学生摸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良好的创造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将知识串联,形成学科体系,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与所有学科一样,小学数学学习也应该及早制定学习的目标,从而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坚定地落实这个目标。主要从小学数学目标的研制和落实入手,探讨目标的明确内涵和落实的具体方法。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小学数学目标的具体内容;第二部分为目标研制的方向、方法;第三部分为目标落实方法初探;最后为结论部分,提出作者观点并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2.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20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主题图、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上和下的基本含义,会辨认上和下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初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使学生形成辨认一定空间方位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上和下的基本含义,会辨认上和下方向,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10册60页—62页。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数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5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8-99页“愉快的周末”。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向和目标,特别是由于数学教学的特殊性,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培养价值的基础上,重点提出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5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8.
闫革 《青海教育》2003,(12):32-32
教学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第四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第四部分(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予以正确表述,初步掌握运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证明空间两直线垂直的思考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数学虚拟实验,体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论证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虚拟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排列规律确定下一个物体。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