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香港回归以后,港台之间将由单纯的经贸关系,转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之间的关系。台湾当局企图在“九七”以后,让台湾取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以此疏远港台关系,这是不明智也是行不通的。香港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已成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中央政府已制定出香港回归有利于港台两地经济共同繁荣的七项基本原则政策。因而,可以推断“九七”后的港台关系会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2.
针对有些人对“九七”后香港人权问题存在的某种担心和疑虑,本文分析了“九七”后香港人权保障的性质、特点和主要法律依据,提出“九七”后香港居民已由英王的“臣民”成为国家主人,从此享有一个主权国家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香港“九七”后的人权保障将得到加强,人权状况将会有较大改善,人权保护范围将更具有广泛性、多层次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有些人对“九七”后香港人权问题存在的某种担心和疑虑,本文分析了“九七”后香港人权保障的性质、特点和主要法律依据,提出“九七”后香港居民已由英王的“臣民”成为国家主人,从此享有一个主权国家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香港“九七”后的人权保障将得到加强,人权状况将会有较大改善,人权保护范围将更具有广泛性、多层次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属于恢复国家主权问题的香港和澳门问题已基本解决,属于国家统一问题的台湾问题,就成为世纪交汇点上的中国梦。在此,我想就我党对台湾的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谈一点拙见。我党对台湾政策的形成和演变1949年12月7日,蒋介石反动政府逃往台湾,并以此作为“光复大陆”的基地,从此造成两岸骨肉分离达46年之久。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党的一贯政策。纵观历史,我党对台政策的形成和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979年):坚持“武力”和“和平”的两手策略,但以武力为主,口号是“解…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重大贡献李体文,石杰琳和平共处是列宁主义关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方针。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即和平共处原则是“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6.
“九七回归”后香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的讨论舒邦华叶存洪一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中华民族150年来的耻辱将得到洗雪。中国政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对香港的政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内,“不实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九七”回归后香港经济的发展态势是香港经济发展依然离不开内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会动摇;资本国际化也成未来香港经济发展难以改变的态势,“九七”后香港将继续作为国际旅游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九七”回归后香港经济的发展态势是香港经济发展依然离不开内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会动摇;资本国际化也成未来香港经济发展难以改变的态势,“九七”后香港将继续作为国际旅游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九七”后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及作用70年代末期以来,香港的高速发展与大陆的日益开放,使香港与大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大陆的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等方面,香港起重要作用,是大陆对外开放最直接的市场。“九七”后,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背依整个...  相似文献   

10.
[政治知识链接]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一个中国”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相似文献   

11.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为使台湾问题的解决作出了最好的例证.“一国两制“对台政策更宽,其目的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台湾的前途和命运系在祖国大陆,只有早日实现和平统一,才能保证台湾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谈九七后香港社会矛盾纪明润[编者按]本文是一项集体研究课题的个人阶段性成果。关于九七后香港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人认为将是劳资矛盾:也有人认为是香港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本文论者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属一家之言,仅供内部参考。文中“民主派”与“亲中派”等词,...  相似文献   

13.
厦门开展对台经贸合作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当中,香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九七”后,香港作为两岸间牵线搭桥的中介角色将逐步转变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服务的服务性角色。香港在厦台经贸合作中的地位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能够更加充分发加以发挥,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好用足这个优势。  相似文献   

14.
香港自古是中国领土,“九七”归还中国,理所当然。然而,经历了一百多年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香港同胞,“九七”前途问题自然成了他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头等大事。《钱庄风云》正是以八十年代初中、英香港“九七”前途问题谈判为背景,通过香港金融界风云变幻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香港社会各界在这一大事件面前的各种心态。在香港已然顺利回归祖国的今天,我们重读这部长篇传奇小说,更感觉到当时作者的远见卓识,和小说强烈的现实主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洗雪百年民族耻辱,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大陆人民和香港同胞共同的夙愿。使这一夙愿即将变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是邓小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没有九七香港的顺利回归,也没有九七后的香港稳定繁荣,更不可能有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 一、“一国两制”为香港和平回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上一世纪英国政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以及处理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变化过程。中国共产党关于两岸关系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可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40~5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朝鲜战争为界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经历了从明确支持台湾回归中国到公开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 ,从“不介入”台湾问题到武力侵占中国台湾海峡的两大变动。这两大变动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台湾是否纳入美国的亚洲战略轨道 ,是否与美国的全球利益有利。美国的利益需求才是美国对台政策变动与稳定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即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之一。五十年来 ,中共对台政策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 ,即 :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中共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倾听两岸人民心声的体现 ,它鲜明地表明了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 ,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 ,积极策划“军事反攻” ,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 ,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粤港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展望庆回归专稿吴福光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东藉着地理、人缘和文化上与香港关系密切的优势,在发展粤港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比起内地高校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香港“九七”回...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制约美台关系的外部因素减少,由于受台湾内部因素及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美国调整对台政策,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导致台海局势的紧张,对中美关系样生不利影响。为了维护美国根本利益。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