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4-5篇课文,这些课文大致可分为精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每个单元的前两篇课文一般都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精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然而,精读课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为精读课文教学既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两篇自读课文,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把教读课文习得的方法用于自读课文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并没有认清自读课文的作用,要么像教读课文那样详细分析,要么让学生随便读读不作任何要求。这背离了编者意图,我们必须处理好自读课文的教学。一、掌握自读特点,正确处理关系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延伸,是对教读课文所掌握方法的实践和巩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不能小觑自读课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统一起来,我们提出了"一导两范"式作文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单元目标的导向作用,以单元课文和写作案例为范本,构建文本的写作"支架",继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学生由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入、梳理故事、对比感悟、总结方法和拓展阅读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6.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单元课文内容的合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教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可以促进单元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围绕创造性复述课文这个核心目标,从单元课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与语文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能够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习作内容在语文教材中的编排上呈现出序列化的特征,注重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习作单元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单元教学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在教学上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立足教材,把握文本教学目标,明确编排意图;掌握课文表达技巧,内化写作技能;巧妙运用例文板块,打好习作表达基础,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新,打好习作基础,有效开展精准教学,让语文要素切实落地。  相似文献   

8.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是就课文教课文,一篇一篇地讲,往往难以使学生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去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积极打造高效语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的教学时,我们及时拓展思路,采取了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完成本单元课文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冯文正 《湖北教育》2022,(10):45-46
<正>“语文主题学习”强调“基于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主张难文浅教,旨在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其阅读面,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谈谈难文浅教的策略。一、聚焦教学目标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任务,但长课文和难课文的语文要素较多,我们在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笔者认为,在教学长课文、难课文前,教师应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找准该课文与单元学习目标的契合点,确定一个合适的教学着力点或切入点,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树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新的语文教学观就是不再把传授每篇课文的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要求学生全面弄通每一篇课文;而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对他们进行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语言材料来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单元目标教学指的是,以单元作为教学基本单位,通过实施对单元目标细化,来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效果,并揭示单元之间的内在规律与联系,从而使学生达到掌握相关知识及学习方法的目的。该方法颠覆过去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对每篇课文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单元目标细化强化单元间的联系,来提升语文整体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在阅读教学中淡化对课文的分析,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一、精当讲析,启发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语文课的效率应体现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的程度,因此,只能对课文进行精当的讲析。讲析的内容必须是大纲规定的这——阶段应该让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每学期、每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整体教学任务这一长链中的一段或一个环,要在充分弄清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上把握,个个单元、一篇篇课文在整个语文教材体系及整个训练序列中的位置,恰当地确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记叙各有侧重,文章的主题也不一样,但五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思想性较强。因此,本单元教学要与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努力为建设四化掌握过硬本领。课文教学中,要强调写人的记叙文的一般写法,让学生掌握顺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方法。本单元教学可采用读、写结合的办法,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人物的记叙文。本单元教学课时十  相似文献   

14.
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应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指向为学生习作而教。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精读课文的特点,把准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并能够从教学范式与激发学生情感等方面进行教学,以发挥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关系到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文章基于笔者教学实际经验,选择部分教学实例,教师不妨结合教材"单元主旨"以确定单元文本教学内容;也可以参考课文后面"相关练习"以确定本课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课文的"辅助资料"确定本课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同,占单元课时的零头,一学期算起来,也只不过是十多课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略读课文是学生"略读",教师可以"略教",甚至不教,让学生自学,把略读课文当成学生学习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零食".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荀子说:"略则举大.""略读"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大要,能阅读更多的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整体性原理,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而且是对学生心智技能综合训练的复杂过程,是课堂教学达到整体优化,强化自学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单元备课,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每篇课文在本组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有利于把整个单元的教学、训练重点,自觉体现在每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同时,围绕一个重点,通过几篇课文不同层次的反复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8.
本篇课文是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第十二单元是“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上承第十一单元的中国古代诗歌单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单元之一。我认为讲授本单元应处理好与前面单元的联系,使学生能以时间为序将诗歌的有关知识连贯起来,以期条理化、系统化。通过讲授本篇课文,使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习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重大的影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托课文,挖掘出课文中的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把课文讲授过程变成提高学生写作意识的过程,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将阅读与习作统一起来,掌握阅读和习作的契合点,最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数学实践总结了几点作文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张品华 《考试周刊》2011,(75):66-67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践行此目标,语文课程教科书的相关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训练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读写结合,挖掘课文有效训练因素,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写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与能力。鉴于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语文阶段目标,挖掘相关单元课文训练要素,注重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立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