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议项链”,是《项链》这篇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也是这篇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说名作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豹尾”。从情节看,小说从“借项链”写起,经过“失项链”,写到“赔项链”,故事已经结束,主题已经体现,结构已属完整,为什么还要写“议项链”?按照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来看,的确,创作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它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写了“议项链”这个情节,点破了钻石项链是假的,使情节发展出现了新天地,使作品更具有激动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结构更加奇特、完美、自然。这…  相似文献   

2.
袁珍琴 《重庆师专学报》1999,18(3):65-67,70
本文探讨小说《绿卡》获得良好阅读效应的原因,论述了小说的悬念设置,人物性格表现,情节结构与主题深层内涵等各个方面,而认为小说 情节的新奇,突兀,变化与出人意外的穿插,是引起阅读兴味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小说理论中“淡化情节”的主张,是直接导致社会兴味减退的主张,认为小说向:写实、回归,重视情节的艺术结构,是在社会群体中重建阅读效应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如何设置情节,是小说叙事艺术中的一个关键,中国古典小说情节设置上的最重要特点决定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传奇性,这是传统美学在小说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而,古典小说重视情节的魅力,在小说发展成熟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追求情节曲折多变,回旋跌宕;故事平中见奇,出奇制胜的特点,从而达到了让故事“好看杀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作为电影还是小说,《风声》都是当下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质疑了小说和电影的逻辑情节的缺失。对于推理类型的作品而言,不仅要智慧的设置悬念,更要巧妙的揭示悬念,做到环环相扣,情节逻辑的严密至关重要,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的《风声》在这方面都不够完善,都没有给受众一个令人信服、逻辑清晰的故事;不无瑕疵的小说和电影却获得大众欢迎,小说高居图书榜首,电影获得票房收入,其原因恰恰在于(讽声》的媚俗创作迎合了当今“消费文化”的潮流,进而获得商业上的共赢。而这种共赢,对艺术发展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应该引起所有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格非是先锋小说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在突破小说传统叙事模式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在短篇小说《青黄》中,格非娴熟驾驭内聚焦叙事方式,为小说设置了一连串的悬念,并利用读对聚焦人物眼光的高度认同,形成全跌宕起伏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他还运用对情节的“解构”、“错时”、“阐释空缺”等叙事技巧开掘作品深层的主题意义,体现了对传统的突破,也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6.
一、把握故事情节的深刻内涵,理清情节结构线索“情节是人物性格构成的历史。”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独特的个性主要是靠情节显示出来的。所以阅读小说首要的就是分析故事情节,这是把握小说结构的关键。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有的作品开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但不少小说并不按照这一固定程序设计情节。《祝福》就将主人公祥林嫂在过年时死去安排在小说的开头。这样将故事的结局当作开端,造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寻根问底。杰出的作家多善于设计情节。《百合花》中写新媳妇把自己结婚用的新被子给…  相似文献   

7.
《大兵》读后,既让人激动,也让人沉重。很久没有读到这样撼人心魄的作品了。作家梁晓声以极为沉痛的口吻,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兵”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人们是在车后面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轮下。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小说中,“大兵”无疑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在“大兵”的身上,作家集中了绝大部分笔墨,将他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紧扣情节,巧妙设置悬念小说大体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本文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晁艳丽 《语文天地》2013,(20):15-16
悬念是作者有意在情节安排和推进中半露半藏的一种艺术手法。读者因悬念引起紧张心理,作者又适当帮助读者放松和消除,这即是释念。小说作者若能巧妙运用悬念和释念,可以使作品波重浪迭,异彩纷呈,引人入胜。悬念和释念的设置方法很多,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9.
“悬念”,是影视中处理情节结构的一种重要技巧.好的“悬念”,能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关心剧中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即使剧中人物命运结局仍然悬而未决,即使情节的发展戛然而止,“悬念”也能推动人的思维力,去补充,去想象,去思考,会议论,去争辩,从而增加观众的观赏兴趣,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在影视作品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往往受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制约,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其作用却大抵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人贵直,作文贵曲。”在记事类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结构曲折,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有的悬念设置在文章的开头,它先给文章打一个总“结”,而这个“结”就是全文的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或主要矛盾,它需要蕴蓄很长时间,在主要事件充分展开,或主要情节达到高潮,或主要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才可“解”开…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语文三册中的《驿路梨花》算是老课文了。这篇小说不仅主题好,而且在写法上很有特色:首先设置悬念,随着情节一步步展开,人物一个个出现,最后释解悬念,把十多年里发生的事浓缩在一个晚上和次日早上叙写,结构十分紧凑。同时,作品文字流畅,情节不俗,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但是,笔者觉得,人民教育出版社将这篇小说编入教材时,出现了一个需要商榷的问题。课本中,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一题是这样拟出的:“本文通过插叙展示了一组人物群像。找出文中插叙部分,然后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茅屋的过程。想一想,课文采用插…  相似文献   

12.
“非表现”的表现──“五四”浪漫小说抒情风格论张忆中国现代小说,有相当部分作品由于淡化情节而呈现出“散文化”倾向。“散文化”的本质是小说由叙事向抒情倾斜。在这类小说中。一情节的中心地位程度不同地削弱、作品的结构核心与叙事线索,常常不是情节,而是叙事主...  相似文献   

13.
悬念系列课的实践与意义广东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容理诚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构成叙事作品的要素之一是情节,而悬念则是情节中的精髓。提到悬念,中学语文教师不会不熟悉,学生似乎也略知一二。然而,在学习叙事作品,尤其是小说、戏剧时,悬念却经常只是被...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初中语文三册中的《驿路梨花》算是老课文了。这篇小说不仅主题好,而且在写法上很有特色:首先设置悬念,随着情节一步步展开,人物一个个出现,最后释解悬念,把十多年里发生的事浓缩在一个晚上和次日早上叙写,结构十分紧凑。同时,作品文字流畅,情节不俗,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5.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文中,如何突破思维定势,从反常规处入手,创造出一波三折、摇曳多姿的情节,从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呢?下面以小小说、断片小说为例,谈一点构思方法。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既是悬念,就得让人捉摸不透,顿生疑惑,以激起读者曲径通幽的去探胜景。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在安排情节时,设置了三个悬念。先是老赵被捕,党员登记表失传,此悬念一。正当读者为这张党员登记表上的党员们的命运捏一把汗时,黄淑英找到了它并把它藏好。因叛徒告密,黄淑英的母亲被捕入狱,“登记表”又一次失传,这是第二个悬念…  相似文献   

16.
就一般情况而言,小说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情节因素,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常常需要对情节仔细地加以分析。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揭示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而且由于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的选择和建构体现着作家的艺术匠心,因此这种分析本身就很有意义。小说的情节分析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弄清情节的组成部分,理清情节的发展脉络。人们常常把情节的发展脉络叫做情节线,与此相对,我们也就有理由把情节的组成部分看作是一些“点”。当然、无论是“点”或“线”,都只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小说的艺术技巧作了分析、探讨。小说的细节、线索、反映的生活面(点、线、面)之所以能融合成一体,在很大程度是凭借悬念、铺垫、穿插技巧的运用。设置悬念组织情节,调节疏密;安排铺垫显示人物性格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合理性;借助穿插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富有变化。  相似文献   

18.
贺孝恩 《文教资料》2006,(31):142-143
本文的结构艺术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巧极、妙极、神极。1.巧极:一巧巧在作者把小说的情节安排得无处不妥贴,无处不周到,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二巧巧在作者把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安排处理得恰到好处;三巧巧在作者在小说中合情合理地设计了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矛盾冲突的地点。2.妙极:一妙妙在作者处处设悬念,吊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情感;二妙妙在作者处处用暗示和伏笔,使小说的情节十分曲折;三妙妙在作者用“风雪”来烘托小说的气氛,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3.神极:(1)“前关后联”见神奇。(2)“平”处见风雷,“闲”时隐杀机。(3)小说写尽了杀人之“快”。  相似文献   

19.
意境小说非常注重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不以实体的描述为满足,力求在“言”、“象”之外开辟出更大的艺术空间,致力于小说意境的生命内涵创造。这类小说,把深沉的情思、意念与人物、情节、场景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情景交融中追求意境之美,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像鲁迅、沈从文的一些小说就是中国现代意境小说的开源之作。对这些作品的教学我们只有了解其艺术手法与语言特征,才能真正把握住它的内涵,达到好的阅读与教学效果。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我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非常手段》是托马斯·哈代发表的第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情节曲折充满悬念,但缺乏哈代其它重要作品的深度和高度。但是,作为哈代的首部小说,不论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上,还是主题表现上这部小说都显示了哈代日后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它是哈代在文学道路上的最初尝试,是他全部小说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哈代的其它小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论从研究价值,还是欣赏角度,我们都不应忽略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