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职业者,从表面上看在中国似乎是一个产生于现代的流行词汇,不像来自于近代历史语境中的历史名词。其实,“自由职业者”和“自由职业团体”的称呼,在民国时期的报刊和官方文件中均已频繁出现,因而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词汇。所谓自由职业者,在民国时期主要是指需要通过专门的考试,取得资格后得以从事专门职业的人,范围包括律师、医师、会计师、工程师、审计师、教师、记者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所谓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并非现在泛指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而是有着特定的时间和范围限制;它不是当今研究者想当然式的自我概括而成,而是在民国时期即已有之,因而完全是一个"原生态"的历史概念。研究近代中国的自由职业者群体,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也不乏现实借鉴意义。要在现有基础上推动近代自由职业者群体向纵深发展,除了在挖掘相关原始资料上苦下功夫,需要对近代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兴起原因及其初步发展,对其职业观念、职制建构、职业活动、社会活动、政治参与、生活样态、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发掘,并进一步讨论作为整体性的自由职业者群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变化、国家—社会关系演进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水江文书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数量最多的近代民间文书,其形成年代跨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个阶段,具有内容丰富、口语化强、真实可靠、数量庞大的语料特点,其词汇研究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折射近代黔东南民族地区的特殊社会历史现象;二是反映早期黔东南汉语方言的词汇现象;三是记录早期黔东南地区的语言接触事实;四是出现一批清末民国时期的新词新义。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海南文化历史上变化最为多端的一个时代,是从“古代”向“现代”迈进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时代。文章主要探讨行政建置的变化、华侨文化的作用、近代文化的传入和殖民文化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在这一时期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湖南的师范教育起步于维新变法时期,发展于清末时期,发达于民国时期。这种教育文化现象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关键是师范教育为湖南乃至中国培养了大量经世济国的优秀人才和三湘四水的教育骨干。由于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作用,近代师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却有师范教育发达,并呈现多样化,具有超前性;近代湖南师范教育繁盛得益于一大批热心、献身师范教育的教育家群体的涌现;近代湖南师范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近代湖南师范教育与其他省份相比,是最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私立职业学校发轫于清末新政之后,至民国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近代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办学者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和实用性以及生存基础的脆弱性等基本特点。民国时期私立职业学校对于促进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的本意和中国人理解的“现代化”内涵来看 ,用“现代化”概括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不尽恰当 :第一 ,中国近代只是“现代化”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 ,“现代化”不能明确表达中国近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主题 ;第二 ,“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 ,对于中国近代而言 ,它包括了民族独立、社会民主、人民解放等内涵 ,将其与独立、民主等概念并列使用不符合逻辑 ;第三 ,资本主义化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中国近代史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 ,这是近代中国人已经明确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 ,这也是中国现代化在近代史上的特定内容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近年来历史教科书研究的深入,我国近代历史教材(教科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的面世、何成刚著《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发展研究》的出版、徐岩主持的“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的开展、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历史教学问题》“民国时期历史...  相似文献   

9.
一建国以后“文化革命”以前,中国近代文化史领域中一些专门学科的研究有了开展。在这些专门学科的研究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改变了建国以前占主导地位的、以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研究文化的面貌,从而为文化史研究的实质性进步提供了前提。然而,50年代中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把近代文化史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从总体上进行应有的研究和探讨。“文化革命”前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主要是对文化各部门的具体研究。如近代文学、史学、教育、艺术、语言文字、出版、自然科学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相对来说,文学和艺术的探索要较深入些。50年代,舒芜等人就呼  相似文献   

10.
一、民国时期专科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专科教育发轫于清末的洋务学堂和高等实业学堂。民国成立以后,封建君主制度的废止和共和政体的建立,为专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1912年10月,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专门学校令》,规定“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的学制变迁,与其它政治经济诸层面的变化一样,是域外观念冲击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产物。这种解释大体上成立,但部分地掩盖了制度生成的内在原因。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社会教育学制化”讨论过程中,“域外观念”与中国传统却有着复杂纠葛,集中表现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关系上,形成了互不妥协的三派主张,社会教育学制化建构最终失败。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制度化的这一段曲折历史揭示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转型的复杂,表明了教育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微妙关系,制度的移植和生成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本土传统的一个筛选和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学思路设计】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实施和考试评价的依据。在课时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领悟其精髓。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古代日本没有汉字.而是借用中国的汉字。但是到了近现代。情况完全相反。在这些词汇中,有一种“回归语”颇有意思——它曾经在汉语中存在,而之后很少被使用或只是作为固定场合的专门用语而被使用,却被日本借用.广泛地使用.近代又随着日语词汇的借用而回归中国。本文以具体的词汇(均为当时中国所不使用的.或很少使用的,抑或是作为专门用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词性、词义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林则徐的名字,总是与“中国近代第一个爱国主义者”、“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这些定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林则徐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担任地方官员的时间是最长的,历史已经证明,林则徐还是清代一位富有治水经验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林则徐1811(嘉庆十六)年中进士,先在翰林院任庶吉士、编修。后于1820年外放,任江南道(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监察御史,从此直到1850(道光三十)年赴镇压太平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天津教育》2014,(15):55-55
职业、专业和事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专业”是指按照社会分工接受的中高等教育学习后获得的专门领域知识和技能。“事业”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可以说,事业是一个人的理想追求,职业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专业只是一个人谋生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
近代湖南的私立教育起步于戊戌变法时期,发展于清末新政时期,发达于民国时期。这种教育文化现象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关键是私立教育为近代湖南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人才。由于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作用,近代湖南的私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内陆省份却私立教育发达并呈现多元化,具有超前性;私立教育尤得益于一大批热心教育、有过留学经历的创业者投身与参与其中;私立教育的发展具有比较强的连续性;私立学校开设的课程其内容强调实学,且风格各具。  相似文献   

17.
在晚清,使“天下”转为“国家”和“民族”的过程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分篇章。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青年陈独秀最初主张以思想文化的启蒙来解决中国问题;而在构建“国家”(state)、“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nationalism)、“爱国主义”(patriotism)等思想概念中,却接受和消化了西方词汇及其概念思想,并渐渐从一位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变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最终形成以“马克思的阶级战争说”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研究陈独秀的早期思想,特别是晚清来自西方政治词汇及其概念系统对其早期思想形成之影响,对于全面把握陈的早期思想和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桂平 《历史学习》2005,(10):12-1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Ⅲ)中的第三个专题,该专题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点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和历史单科试卷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需要对现有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学习中,既要重点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要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点,还要学会对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及其实现措施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职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一门专门职业。教师职业不是天生就是专业,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古代社会“官师合一”“圣师合一”的漫长历程中,教师培养并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形成一定的制度,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进入近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以专门进行教师职业训练为目的独立的师范教育诞生并取得长足发展,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特征日渐凸现。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