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语言研究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基础上怎样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大家普遍认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负面影响。然而,在教学经验和一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但不具负面影响,而且有促进作用。本文就此作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可资利用的研究基础,它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对国内外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脑神经机制研究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显而易见没有母语关键期影响突出,而且不同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所不同;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应持审慎的态度,因为语言熟练水平、语言能力等一系列心理的、认知的、社会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也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关于当前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习得是否受普遍语法的限制?这是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普遍语法对语言习得的解释、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中介语的语法特征与普遍语法的限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之后。作认为,普遍语法通达于第二语言习得,但这种通达是间接的,因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着母语迁移。  相似文献   

4.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新课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语言学习与教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文章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研究和探讨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以及第二语言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本文从回顾语言迁移现象研究和发展状况入手,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等因素。在结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旨在全面认识和科学把握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为何能在短期内学好第一语言(母语)?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什么?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习得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在何时?本文介绍了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规律,阐述了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方法、相互关系.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以及儿童早期习得第二语言的优势,并且针对中国少儿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它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表明,语言能力是后天习得而成的,而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正确处理与利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间的异同解析、讨论与研究,认识儿童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异同和效果,建议集各种习得理论和经验之优势,制定第二语言习得的计划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来营造第二语言学习的情境,发挥儿童语言学习的潜能,促进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周帆 《海外英语》2013,(16):277-278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指在习得母语之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同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情感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情感因素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指在习得母语之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同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情感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情感因素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语言迁移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语言迁移的含义进行总结性分析,并着重系统地研究制约语言迁移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12.
据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在语言习得者年龄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3-12岁的儿童在第二语言自然习得过程中较青少年和成人具有某些独特优势,这一研究结论促使和引导人们日益重视儿童的第二语言习得.本文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研究理论、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及语言习得规律等方面,从游戏角度探讨儿童的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3.
一、对基于功能主义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式的解读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常略作SLA)是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习得环境和习得规律以发展第二语言或英语能力的过程,期望由此得出的成果能有助于语言教学(J.Richardset al:1985)。由于作为表意工具的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即内在属性(指语言所具有的规则体系的形式结构)和外在属性(指以人际交流与沟通为目的的语言功能),所以出现了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式的不同取向(目前,对第二语言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学习者所学语言的本体特征、学习者外部因素、学习者内部机制和语言学习者自身…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二语习得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是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够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许淑玲 《海外英语》2012,(18):256-257
近年来研究跨语言相似性对第三语言功能词产出影响的学者对第一、第二语言的作用持有不同看法。该文研究目的是验证跨语言相似性的权威研究者Ringbom的研究,他认为在第三语言功能词习得中,心理感知的是第二语言而不是第一语言。基于跨语言相似性理论,对维吾尔族学习者习得第三语言英语的跨语言影响做了研究:维吾尔族学习者习得第三语言英语介词在高水平组中主要受第二语言汉语影响,而不是第一语言影响;在低水平组中既受第二语言影响又受第一语言影响。而受前者影响远远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杨 《现代语文》2010,(2):130-132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不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也仅有二十来年的历史,词汇习得的研究开展得更晚一些。与语法、语音、汉字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相比,词汇习得研究做得少,但是词汇习得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所以语言教师、应用语言学家应该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本文综合了近二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研究状况,以期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为词汇习得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二语习得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是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够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标记理论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阐述的是语言中的一种对立和不对称现象。标记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中,解释了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序性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困难。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标记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是从认知的角度来探析析标记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Richard Dawkins提出的假设,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二语习得环境中有符合模因条件的语言因子,将模因理论引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来是可行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二语言信息作为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第二语言作为模因输入(模仿复制)和输出(表达传输)的过程。因此,探讨第二语言模因的习得过程及二语模因理论的解释力可以弥补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异同的相关研究,阐明了语言习得/学习过程是一个包含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重范畴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学习的特殊性(如年龄,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社会环境等)决定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言水平的发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文章也深入探讨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差异性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