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支格阿鲁是彝族全民认可的祖先神灵。本文就彝区各地流传的支格阿鲁与汉文史志所载"哀牢"、"烛龙"、"九隆"、"哀牢布"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经考证古"哀牢"即今之"阿鲁",其名称后多有演变。"濮莫"义为"白(蛮)女"。古哀牢地之"哀牢布"与亚洲棉起源有关,汉史所载棉花"娑罗"读音唯一保留在彝语支语言里。支格阿鲁文化是彝族社会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2.
“支格阿龙”是彝族人民的神话(传说)英雄,《支格阿龙的事迹比较》文本历史叙事比较客观冷静,叙事逻辑忠实于原文,叙事表述严谨,分析性叙事比较到位。《支格阿龙的事迹比较》一文叙事立场和方法是比较科学合理和符合彝族历史文化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支格阿龙”是彝族神话中的英雄偶像,其神话传说广泛流传于滇、川、黔、桂彝族地区.该神话主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彝族母系社会末和父系社会初的意识、婚姻形态及其信仰.支格阿龙所处时代虽仍是母系社会,但父系社会的意识已开始崛起.某种意义上,支格阿龙正是这时期男人们为了建立父系社会的需要,并集男性力量与生殖力于一体而树立起来的一位英雄偶像.当然,支格阿龙最终的死也昭示了母系社会对其衰落命运的激烈抵御与抗争.  相似文献   

4.
咪嘎哈是峨山县塔甸村彝族纳苏人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举行的传统祭祀仪式。咪嘎哈祭祀是当地彝族一个传统农耕生活下求丰收增产的人与自然缔结契约的仪式,它拥有丰富的象征文化涵义。咪嘎哈祭祀仪式生活几乎是全民参与,除了对农业耕作具有很强的象征建构意义,对于当地社会的稳固和凝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彝族民间文学中的英雄史诗,——《支呷阿鲁》《阿鲁举热》或《支格阿龙》等,皆渊源于同一母体,是彝族古代社会的简史部分,是记录彝族初民社会意识的演义。本文在论及主人公时,一律采用“英雄”替代。 诸种迹象表明,英雄传说产生于彝族六祖分支之前。当时,彝族尚处于蒙昧初开,愚沌浑鲁的童年发展期。作为民间文学,它与彝族初民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6.
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全国彝语共分为六大方言(北部方言、东部方言、南部方言、西部方言、东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二十六个土语。各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其次是语音上。说不同方言的彝族,彼此不能通话。在彝语各大方言区中,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彝族居民所操的彝语属于中部方言区。  相似文献   

7.
《阿鲁举热》是云南彝族唯一的一部英雄史诗。最近收集、整理、改编的《阿鲁举热》文本共2500余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传奇性和变异性的特点。新整理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内容更丰富,人物更丰满,故事更曲折,篇幅与四川凉山彝族的《支格阿龙》篇幅相当。  相似文献   

8.
支格阿鲁是广泛流传于云贵川桂等广大彝族地区的被神话了的英雄人物,无论在民间的口头传说中,还是在经籍史料中都有广泛提及。支格阿鲁的故事不仅在经籍史料中有着差异,而且在不同地域的文字记载和故事传说也有差异。支格阿鲁在史料中积极进取、不畏强敌的大无畏精神和在传说故事中不惧妖魔、身体力行、不畏权威的自强精神,形成了支格阿鲁自尊自强、仗义执行、乐于奉献、无私无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支格阿龙是彝族著名英雄,其故事广为流传.而比照叶舒宪老师对中国上古英雄羿的神话原型分析模式对支格阿龙故事进行分析,则可知支格阿龙同样符合太阳英雄这一神话原型,但是在彝族文化视野中,支格阿龙故事中的神话原型又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家富 《文教资料》2014,(12):13-14
“支格阿鲁”文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目前收集到的有关支格阿鲁的文学文本看,其形式越来越多样,其内容亦呈现出复杂的地域、支系、方言等方面的变异现象。研究“支格阿鲁”同源异流的英雄史诗和“支格阿鲁”的其他文学形态,对进一步挖掘古老的彝族文化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