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的文本结构是一个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从<金瓶梅>文本所体现出的种种不同的个性特征综合推断,除所谓"赝作"5回外,前91回为原作,后9回则为续作.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中关于灯市的描写,与明武宗朱厚照喜爱花灯、赏玩花灯有相似之处,由此推论<金瓶梅>是对武宗正德朝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艺术家具有独特的揭示丑的本质的能力,进入艺术殿堂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把丑变得更典型,便从反面肯定了美,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潘金莲是一个被社会、家庭、生活扭曲的畸形人物,是封建男权土壤下孳生的恶之花.<金瓶梅>用"化丑为美"的手法,从她身上挖掘了与众不同的人性的异化和毁灭.她残忍阴毒、淫荡成性这一独特性格的形成是独特的客体环境和主体环境所决定的.<金瓶梅>采撷恶之花有其特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对<毂粱>的批评是刘逢禄<公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上何休与郑玄关于<毂梁>的争辩,刘逢禄完全站在何休的一面,不仅激烈地批评<毂粱>缺乏经学微言,而且以为郑玄的维护<毂粱>根本不能成立.他对<毅粱>的批评带有墨守<公羊>师法,毫无变通的特点,最能表现刘逢禄重<公羊>的经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绿野仙踪>写温如玉,一如<金瓶梅>写西门庆,都不是简单化的,而各自都成功地塑造了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写出了自己对生命及其意义的理解.那就是如西门庆那样无节制地追求财色,追求感官的刺激与享受,实际是一种自杀式的生活态度,是暴发户心态使然;又如温如玉虽嗜欲极大,陷溺甚深,受害多多,但只要幡然悔悟,迷途知返,就总能回到人生的坦途.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绿野仙踪>写温如玉,是<金瓶梅>写西门庆阐释生命与人生意义的一个必要的补笔.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和<醒世姻缘传>中都有一个用法比较特殊的"你"字,在<金>中有时也写作"恁".这个"你(恁)"当是山东方言中表示远指(有时表示中指)的指示代词"乜"的早期记写形式,多数情况下相当于"那".二书中指代词"你(恁)"的被发现和被揭示出来,不但对于山东方言中指示代词"乜"的源流演变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二书的校勘整理和作者的考证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新刻金瓶梅词话>卷首有四首[行香子]词(有学者称之为"四季词"),论者曾用这四首[行香子]来论证金学上重要的问题,包括写作时间、写作地点、作者的身份等.笔者对诸家之说提出质疑,并追溯四首词的真正作者和时代,指出四词来源甚早,研究时应区分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和历史作者.本文的结论是四首词的著作权并不能拨归<金瓶梅>的作者,以前各家基于四首词得出的推论,值得存疑;他们在诠释上的失误,更值得后学警诫.  相似文献   

9.
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典型的资合公司,其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不仅关系到公司本身存在和发展,而且关系到股东的切身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本文立足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西方国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先进经验,认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有关股份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极不完善,进而提出了完善的指导思想及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具体立法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现行<公司法>.  相似文献   

10.
<晋灵公不君>中"使妇人载以过朝"之"载"字释义众说纷纭,一说"载,用车装";一说"载,犹戴也,这里指用头顶着".各家注解分歧最大之处在于"载"究竟用不用车,这种分歧主要源于古文献中同类记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庸>用诗大多引于<雅>和<颂>,既富理性,又富比喻,<中庸>和<诗经>在思想上具有共同点,从而构成了<中庸>"有德"及"有言"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从"真实的人生感觉"与"三位一体的生活圈"两个断面对"金瓶梅艺术世界"的生成和构成进行解析,并讨论了"金瓶梅艺术世界"之创造性开拓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继盛是明朝嘉靖年间诤谏之臣,忠烈气节为后人景仰,<杨忠愍公墨刻>(下称<墨刻>)是清朝嘉庆年间根据杨继盛遗存诗文稿墨迹摹刻椎拓而成,是袁氏赠书古籍之一,具有较高的人文、版本、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平话>中有以下描写:汉帝外孙刘渊把晋怀帝抓获,处死在刘禅庙前,并以此祭祖.不久,晋国灭亡,刘渊即汉帝之位,全书至此告终.这与<三国志演义>的结局有所不同. 刘渊是五胡十六国之汉的建国者,在北齐·魏收的<魏书·匈奴刘聪传>中有所记载(刘聪为刘渊的儿子).唐·房玄龄等的<晋书>中有传.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三国志平话>的结尾是根据<晋书>编写的.<晋书>有两、三种建安坊刻的宋元刊本存世.但是,<三国志平话>的"编者"不仅仅是依据<晋书>,还依据以<晋书>等改编的<资治通鉴>乃至<通鉴记事本末>编写了<三国志平话>的结尾部分. <三国志平话>的"编者"还从<晋书·刘元海(刘渊)载记>中把龙神的因素加到关羽的形象中.起初,关羽和刘渊的形象是表里一体的关系.在<晋书>的刘渊形象中,以发现玉玺这一情节为关键,早已被注入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中的关羽形象.归根结底,刘渊的须及爱读<春秋左氏传>的因素从关羽形象中袭出,而关羽的龙神因素则从刘渊形象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诞生,赵树理因在许多方面和<讲话>的要求相一致而"成名".经历了<讲话>发表之初的兴奋和激动,<讲话>发表10周年之际,他与之对照,作了真诚的自我检讨;<讲话>发表20时,他谦虚而虔诚地奉献"试笔"之作.<讲话>已经成了赵树理心头的一种"情结",但这种"情结"也在无形中禁锢了作者思想和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将<西游记>中的"妖怪"疏理成四类,与<西游记>杂剧比较,剖析牛魔王、铁扇公主与红孩儿及镇元子等前后关系变化.深入论述镇元子、太上老君和悟空之间的恩怨纠葛,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关爱与考验,以及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意义.从"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土地庙大泛滥,研究齐天大圣为什么变做土地庙.作者认为<土地宝卷>对<西游记>成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总结历代学者对<诗经>"比"法的理解;又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经>中的类型;最后讨论"比"在<诗经>中灵活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指出探析<离骚>的结构,不应越出其抒情诗本位,脱离文本,应当回到<离骚>本身,从文章学角度分析其结构.<离骚>具有"自我"双重性、诗境不统一、男女角色互换、"求女"贯穿全篇等特征,据此可将<离骚>结构分析概括为:一条"求女"主线、二段、三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楚辞服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高冠"这一细节,证明<离骚>确实作于"放逐"之后.<离骚>"长余佩"一句中的"佩"当指"长剑"."蕙纕"之"镶"为"佩带",而非"香囊".<大招>中的"鲜卑"一语,不是服饰,而指一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