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商立国"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是由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救亡图存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以商业为中心,发展经济。该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评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张红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以其所介绍的《天演论》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学说启迪教育了中国近代大批的热血青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者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武器,严复的名字因此而永载史册。然而在救亡图存的理...  相似文献   

3.
夏古华  王馨 《文教资料》2012,(16):21-22
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独特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鲜活地塑造了女主人公黛西这一多维女性形象,她曾经是盖茨比的初恋情人和一生梦寐以求的恋人,现在是汤姆·布坎南的妻子。她是一个资产阶级富家小姐,是能体现美国"爵士时代"资产阶级贵族人生观、价值观极富代表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探究清末民初媒介功能既要关注媒体本身,更要研究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关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报人、报业与政治变革的关系。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的政治氛围,陈独秀就救亡图存语境下中国社会的历史责任担当作了具体的论述。他通过报刊杂志以"敬告青年"的口吻宣称社会变革的希望应寄托于新一代的青年。陈独秀办刊从侧重思想启蒙到转而讨论政治,体现了近代传媒与舆论变迁的关系,反映了中国近现代舆论史变迁的阶段性递进特征。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梁启超不但在政治上独领风骚,同时他倡导了"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文学革新的纲领和目标,为建立资产阶级新文学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6.
叶雷 《生活教育》2012,(23):88-89
时间如白驹过隙,梁漱溟已是一个历史人物。官方对梁漱溟的定义是: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记忆中的梁漱溟,曾经被贴上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只能起"反面教员"作用的有着"花岗岩脑袋"的"反动分子"的标签;今天人们怀念他,还因为他是新儒家的开山鼻祖,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他的毕生围绕着两大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7.
孙永继 《历史学习》2001,(10):15-16
由于教材编写存在的缺陷及部分教师授课的疏忽,许多同学在学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两章内容后,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误解: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变法运动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才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革命活动。其实,面对甲午战争的惨败及战后“瓜分豆剖”的危难形势,资产阶级内部的两股政治力量,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救亡图存几乎同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各自选定的救亡之路上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8.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发动的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政治爱国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民族独立,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提倡资产阶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从开篇的"补天之说",经过中间"补天之谜"的谜网,最后必然走向"补天之枉"的悲剧结局。"补天之说"是人们美好企盼和理想追求,曹雪芹以天才之笔,演绎了扑朔迷离的"补天之谜"故事。但事与愿违,"补天之枉"是历史的必然,新兴资产阶级必然代替破败的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红色知识分子"的培养问题上煞费苦心。他本寄希望于旧有知识分子能改掉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知识分子"培养上,可是,这些成品或半成品的"红色知识分子"很快就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流合污",成了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毛泽东陷入了对知识分子改造——培养——再改造的无限焦虑之中,他甚至认为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革命"。人类文明必须处理好政治权力与思想信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一方面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危机日益发展;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经济、政治改革为内容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近代中国产生的维新  相似文献   

12.
卜伽丘作为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代表,他在反对禁欲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用人受代替神爱,形成以“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婚恋观,对人类婚姻道德的发展起了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雪侠 《教师博览》2010,(10):40-41
"卡西莫多"是我以前的一个学生,他之所以有了这么一个"雅号"就是因为他和《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一样,太丑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和大同社会理念进行了初步评介。指出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融中国传统哲学变化日新的观念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想为一体,具有变法图强、强国富民的积极社会意义。他所鼓吹的改良雏新主张。又显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同样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是儒家大同理想与西方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理念融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此路不通“三权分立”邓小平同志说:"政治体制改革6面,自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国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而不是美国的三定员D制匿"。我国一些稿资产阶级自庄化的人,总是把民壬更美国联系起来,认为美国的制厦是最理想的,总想吧它搬到中国采。真实,"三权S...  相似文献   

16.
我的同桌黄志强是个名副其实的怪才,关于他的故事可多呢。他爱唱歌,篡改歌词更是他的绝活。记得在去年一次主题为"禁止家长打牌赌博"的班会上,他的"首张专辑"闪亮登场。只见他拿着麦克风,套用《好汉歌》的调子引吭高歌:  相似文献   

17.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他在长达七八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主要从事逻辑研究,柳宗元研究和《论衡》研究,本文介绍了章著《逻辑指要》和《柳文指要》的学术价值。章士钊未完成《论衡指要》就离世,本文旁搜远绍,钩稽其阶段性的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提出的"资产阶级权利"是指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权利。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几乎全部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中都存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资产阶级权利",主张对"资产阶级权利"或破除,或既保留又限制。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权利"的认识既包含符合客观性的成份,符合马克思"资产阶级权利"观的科学内涵,同时更多地表现为对马克思"资产阶级权利"观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是"两头真"的杰出代表,极富个性和价值,集中表现在自我定位、心灵解剖和身份认同上。早年赴俄时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和晚年被俘后所写的《多余的话》,就是他献身革命历程一头一尾的真实的内心记录,不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散文珍品,而且为研究现代中国的社会、思想、政治、革命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更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抉择和人格修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道德资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革命政治史、思想文化史上,他都是一个"多余的人"——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过渡时代英雄——的光辉典型。  相似文献   

20.
纪伯伦长期旅居西方,在祖国遭受异族统治、贫穷落后的背景下,饱尝游子的屈辱和痛苦;也使他冷静地把握东、西文化,互为参照,摆脱“救亡图存”的政治热情带来的某些盲目和短视,融合东、西方文化,从人类发展和完善的高度作出艺术的思考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