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中国新时代创业人群不可分割的一块,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985""211"等重点院校培养出了很多的创业精英,各大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也如火如荼地参与。但是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表现平庸,绝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大赛不温不火,学生创业失败率极高。将从高校基础环境搭建和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两个方向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如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开辟第二课堂,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为创业大学生营造良好社会支持环境,助推赛事成果转化。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成立实体工作机构、组建师资队伍、健全课程体系、深化专创融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建立工作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然而对于创新和创业这两个维度的不同侧重决定了对于人才素质的不同要求,进而影响了目前众多双创大赛的评价标准。本文采取文本内容分析法对2012-2014年国内规格最高的创新创业赛事,即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100位获奖代表的视频进行收集与整理,对其人才选拔标准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以创新和创业的不同标准衡量的高素质人才的特性,从项目标准、价值标准、教育背景标准、行业技术标准、能力结构标准等方面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选标标准进行解读,试图回答目前双创大赛究竟是以创新带动创业,还是以创业驱动创新?从而为大赛选拔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双创"的浪潮,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课教学、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正积极开展,但在"双创"教学中针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仍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对比以往专家学者对于创业者素质的研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从创业心理意识和创业心理能力两个维度,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谈了几点关于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为培养现代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我国实施多年,已经形成了学校、地方、国家三级体系。作为计划实施对象主体的大学生对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是衡量计划实施效果和质量的主要依据,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是高校大学生对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满意程度"的量化描述。通过对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对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满意度"总体上"较高",但也存在一系列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项目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和大学生们的诸多意见及建议,将为学校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项目管理改革提供量化实证依据,进一步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项目名称:"学府易享"资源整合平台项目单位:蚌埠医学院项目类型:创业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810367089项目获奖:2018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赛三等奖2018年"创青春·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第四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铜奖项目成员:唐佳露(2015级)舒靖靖(2015级)王家琪(2017级)马晓凡(2018级)盛宁(2015级)张坤坤(2016级)指导教师:姜丽娜,蚌埠医学院副教授;刘乾坤,上理大科技产业园蚌埠基地经理。项目简介:本项目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蚌埠市大学城学生特色创业项目及学生需求的生活服务、商业服务信息资源。打造蚌埠市大学城学生创业项目集群,实现信息资源及渠道共享,经验交流分享;融合学校周边线下实体店产品或服务,搭建专注服务蚌埠市大学生群体的资源整合、信息  相似文献   

7.
岑伯宁 《华夏星火》2010,(12):40-41
2010年11月3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下称中农科创大赛)项目对接会在陕西杨凌召开。这次对接会上,来自16家金融投资机构、35家参赛项目团队以及北京、杨陵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农业科技园区的代表进行了深入的项目洽谈。科技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执委会主任张来武在对接会上表示,举办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是推动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3,(4):1-4
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落幕——评选出226家优秀企业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日前落下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等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引进创投机构、银行等社会资本,关注和投入创新创业,通过市场筛选,探索科技计划项目的投入方式。在总决赛中,大赛指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名称:"易达智联"云架构智慧物流管理系统项目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项目类型:创业实践项目项目编号:105112019010033项目获奖: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铜奖项目成员:秦环宇(2017级)陈怡欣(2017级)林语晋(2017级)唐屹(2017级)  相似文献   

10.
<正>项目名称:"易达智联"云架构智慧物流管理系统项目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项目类型:创业实践项目项目编号:105112019010033项目获奖: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铜奖项目成员:秦环宇(2017级)陈怡欣(2017级)林语晋(2017级)唐屹(2017级)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末,清华大学率先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蔚然成风,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境。系统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所高校为例,梳理出了国内4种较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调研对象针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不足,提出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为出发点,分析、总结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及吉林大学等北方几所大学创业教育的经验,以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为例,反思贵州省高校创业教育的情况,并从扩大宣传、加强培训、广泛鼓励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来,云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持续升温,高校纷纷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果林·众创空间"入驻昆明经开区,"东盟森林"、"彩程茶叶"等一批众创空间脱颖而出,形成了以昆明理工大学所在地学府路为代表的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聚集区。云南农垦集团、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云南省青年创业协会联手将中国移动在高校内的MM创业基地改造升级为创业咖啡  相似文献   

14.
盐城市开展科技创业大赛作为营造科技创业氛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也是培植新兴产业项目,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业的重要举措。文章介绍了"盐城创赛经验"的主要做法,指出了一些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盛夏 《华夏星火》2010,(4):34-34
“创新改变世界,创业成就梦想”。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于2010年3月22日下午在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启动。大赛面向全球范围选拔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着力培育民族农业高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学生社团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建立社团创业基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学生社团下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4日下午,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项目路演在西安绿地笔克会展中心成功举行,8个路演项目由大赛评审组从入围总决赛的185个项目中推荐产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全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6月到8月,历经近三个月的激烈角逐,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暨海南省第二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在海南大学圆满落幕。海南省政府副省长王路,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史贻云出席决赛颁奖仪式,并分别为企业组一等奖和团队组一等奖颁奖。"科创杯"大赛是海南省创新创业类最高规格的赛事,获奖者将被推荐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本届大赛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科技厅等6家厅局单位承办,海南大学等8家科研创业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创业人才型培养的要求,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逐步构建学生主导,以多维分层课程体系为核心、实验教学平台为支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为拓展,面向学生自主、创新和开放学习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所在的创新创业环境及相关项目的了解,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婉仁堂"汤镇为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分析其所可能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提出详细的经营对策,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进行具体分析与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