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据报载,一课题组对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半数以上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还有的已构成了心理疾病。  教师的心理问题具体体现为:自卑、焦虑、忧郁、孤僻……由于种种心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某些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上进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近些年来各地频频发生的教师辱骂、体罚学生的事件,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崇高的师德,另一方面不也是他们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表现吗?  教师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繁重的工作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众所周…  相似文献   

2.
刘娟 《教学与管理》2005,(11):20-2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及教育心理工作的发展,"后进生"、"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一些家长、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却往往在后来的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中暴露出了更多的心理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到了给自己、他人及社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那么,为什么"好孩子"、"好学生"也会有如此多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压力来自何处?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初中学生中途离开学校,停止学习的情况时有发生.一部分辍学生是由于客观原因,但也有一些是辍学者本身的自主行为.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实践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部分初中生会出现诸如消极的自尊、逆反、盲目从众、厌倦学习、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农村"辍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与疏导.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属于"心理贫困生",在近几年高校校园内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属于这样的学生,这些"心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他们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如何才能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援助?文章就以上内容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刘军 《中小学电教》2006,(11):40-41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例逐年在上升,年级越高,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越高。一般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达到10%-30%,而面临重大生活事件的学生群体(高三学生、灾区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则更高。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实验法为主,对98级359名民族师范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提高,男生比女生更为显,心理问题的性别差异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学生谨防"心理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教育者要了解贫困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客观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内外因素,引导学生洞察自我心理特点,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转变观念,端正态度,谨防“心理贫困“.  相似文献   

8.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为强化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在创新教学常规辅导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心理导向课、增设《好姐姐心语》校本课程及开办"心心语小屋"心理咨询室,帮  相似文献   

9.
1.心理问题综述:长期以来,我国特殊教育重于知识、生活、生存技能教育,而忽略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因而在特殊教育工作过程中,所遇听障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众多,现结合本人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案例对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解剖。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与大学生谈话要有"五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4):118-118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话,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如今,虽然现代媒体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但是无论多么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都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与学生谈话。事实证明,大学生中大量的思想问题,特别是困扰大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要靠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交流才能解决。辅导员与学生谈话,一定要以诚相见,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到你是亲切的长者,知心的朋友。辅导员若想通过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所想并及时解决各种思想、学习、生活等问题,在谈话中必须要有“五心”。  相似文献   

11.
一、综合性研究 1.国际国内特殊教育的跟踪研究(国际国内特殊教育的现状、动态与发展趋势等); 2.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残疾学生青春期教育;视力、听力语言、智力残疾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解开教师心中的"千千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问题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如果没有好的情绪,就上不好课;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教育不好学生.那么,教师如何面对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心理现象,解开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千千结"呢?  相似文献   

13.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学生干部→小组长→学生,典型的“一元化”领导。这种管理讲压服,不讲信服;重权威,忽视民主。因此,管理结果是:学生表面应承敷衍,内心对立、逆反,失去教育认同感;学生当面规矩,背后捣乱,偏激、任性、虚伪,缺乏教育合作性。教育上的“高压政策”,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异常心理问题与不良行为习惯,而且一些学生由惊恐、惧怕发展为个性压抑,导致独立意识消失;长时间的“一言堂”,使师生失去情感交流机会,冲淡了他们对集体的积极认同与主动参与的热情,失望、冷漠、误解、猜疑逐步发展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同学间的小团体或派系产生。  相似文献   

14.
考试焦虑症是颇令学生、家长和教师头痛的心理问题。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和升学考试,“考试焦虑症”继续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初高中衔接时期的各种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结合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开发师生潜能为主线,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和新课改精神,对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烦恼提出“减压增效”的思考,旨在让学生尽快地走过这段崎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农民外出打工产生了许多“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心理健康存在许多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是解决三峡库区“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症状自评量表”(EMP)的研究方法,以542名中学生为被试(重点中学258,普通中学284名),考察了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的考试心理问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重点中学学生的考试心理问题在类型及严重程度上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学生;初一年级重点中学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发展状况显著优于普通中学学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考试心理问题不存在显著差异;普通中学的高中生比重点中学的高中学生存在更多更严重的考试心理问题;学生考试心理问题与个体考试体验、育人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采用SCL-90症状 自评量表,对商洛师专332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师专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显。主要心理问题是抑郁、 人际关系、 强迫、偏执、 敌对(检出率2.11-12.65%);心理问题发生率(23.79%)高于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从性别看,心理问题发生率男性高于女生。从年级看,心理问题发生率二年级学生最高(25.83%),其次是三年级(23.33%),再次是一年级(22.13%),主要心理问题基本相似。因此,加强师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优等生”虽然多方面表现优秀,但同样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不容我们忽视。自高自傲、“成就焦虑”、心理相对脆弱等,是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优等生”心理特点,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他人帮助、实践锻炼、合力教育等手段,实施塑造型预防化教育模式,促进“优等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时代,经济迅速腾飞,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危机,甚至有自杀倾向,这使整个社会有一种深度的焦虑感.本文结合社会现实,从时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入手,重点透视有自杀倾向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从而提出通过性格塑造、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自杀预防及增加自杀预防内容教育的对策,消除青少年的种种心理困惑,对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予以正确引导,促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以有利于其积极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