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现代性之产物的自由主义,尽管为个体自由权利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同时却造成了自我与共同体、自我与他者的分离,使自我成为一种“无负担性的”和“占有性的”存在者,导致了自我归属感的匮乏,阻碍了自我德性的提升。当代社群主义力图通过对自由主义自我观、社群观和德性观的改造,来建构共享式的人际关系和提升个体的德性水平,以此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认同问题。社群主义的理论努力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中潜在的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就正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社群主义深刻地批判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哲学基础,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群;批判了正义优先性的观点,认为正义不能独立于善;批判了普遍性的观点,认为正义不是超历史的;建构了以社群观为核心的政治哲学,认为个人的德性应该接受社群善的引导。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从目前的趋势看不会动摇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得看到社群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潮之一,它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社群主义重视公共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反思新自由主义的权利观时,社群主义提出了公益观的理论主张,强调公益对权利的优先性,批判了新自由主义抽象的权利观,它倡导在追求权利的同时,也不失去对道德义务的承担。在当下,人们对权利提出了更高要求,社群主义的公益观对我们如何理性看待权利,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由主义在现实政治领域、伦理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社群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它针对自由主义的自我观、国家观、权利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要重视社群的价值,提倡由自由主义权力政治向社群主义的公益政治转变,强调公共利益和善的优先性,从而在政治学、伦理学、道德哲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寇东亮 《红领巾》2005,(1):114-116
社群主义伦理通过批判新自由主义权利伦理的两个命题,即“自我优先于目的“和“(自由或正义)权利优先于德性“,确立了“目的优先于自我“和“德性优先于(自由或正义)权利“的原则.社群主义伦理旨在揭示新自由主义权利伦理所存在的内在人格或品德解释力的缺陷,力图以社群的历史传统说明自我人格和德性的生成及发展,希望恢复一种自然的德性生活,即一种人性的、历史的、社群的、社会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6.
社群主义认为个人是社群的一部分,其自我以及属性由其所在的社群所塑造,个人脱离不开社群而单独存在。而自由主义则认为自我是一种优先性的自我,先于社会并独立于其目的而存在,在社群主义看来,这是一种超验和形而上学的自我观,共同体先于自我而存在,并不是自我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丹尼尔·贝尔的《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一书以对话体形式阐明了作者关于社群主义的理解。作者通过一个务实的博士研究生(安)与一个自由主义者(菲)的争论来解答“何为社群主义”的问题,并突出反映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争论的问题焦点,特别是双方关于“自我”的观念问题。其实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在各自立场上所阐释的“自我”观念对于理解人的“自我”都很重要,因为二者恰好构成“自我”的两个雏度①。即只有当人具有这两方面“自我”的特性时,人才能真正实现其自身。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群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群主义思想已在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理论也从欧美开始向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已在实践中逐渐发挥作用。我国学者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关注这一思潮的。社群主义提倡社群优先于个人、公共利益优先于正义,对当代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价值观、相对正义观、中立国家观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当前,社群主义研究已取得突出成果,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社群主义的源头同样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对社群主义的影响很大,当代社群主义者的社群(共同体)概念就导源于亚里士多德,他关于个人与社群的关系、德性理论、正义理论中很多思想也给社群主义以很大启发,有很多观点直接影响了社群主义并被他们吸收。  相似文献   

10.
王运红 《天中学刊》2006,21(4):31-32
社群主义是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权利观、国家观、公益观等基本观点上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的出现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在今日中国不宜倡导和炒作。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分歧在本体论意义上关涉"自我"观念.自由主义的自我观一方面坚持个人本位的多元主义,另一方面坚持理性的自主能力优先于生活中的善!作为直接的批评者,社群主义者则一方面强调个人对于他人和共同体的依赖,另一方面强调自我的统一性即在于生活中的善.  相似文献   

12.
在批判新自由主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思潮之一。通过分析与评价社群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合理性,阐发社群主义对我国政治实践的启示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相茹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3):9-12,21
社群主义把社群作为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核心理念,强调个人离不开社群,社群对于个人具有优先性。社群主义以社会本原取代新自由主义的个体本原,这对批评个人主义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对于社群的抽象化理解,使其在解决西方现代性危机的问题上陷入了理论和现实的困境。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出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解释,这对于我们辩证地分析社群主义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群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批判者出现,以历史主义的方法对自由主义理论基础的自我观、正义观展开了批评,他们认为是历史构成了个人而不是像自由主义认为的个人独立于历史与社会之外进行价值选择;同样,正义的价值和内容也都来自于历史和传统,离开历史的正义只是一个空洞而抽象的形式概念。然而社群主义的历史观也同样陷入了这种先验抽象的陷阱,历史在社群主义者那里也成了僵化的凌驾于人之上的先在物。历史应该是生成中的历史,是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儒学进行现代性转型应当利用现代西方社会的资源,社群主义便是其中的一种。儒家可以利用之以创造出一种儒学的现代形态——儒家式社群主义。自我观是社群主义与儒家的第一原则。根据对自我观的核心概念即自我、社群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我们发现社群主义与儒家在自我观的基本逻辑结构上具有一致性。这是笔者对儒家何以能够利用社群主义的资源以及儒家社群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的尝试性回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社群主义和品格教育认为美德稳固地维系于社群的自觉成员或个人的身上,笃信社群性或者个人性美德的结果是易于在自我与"他者"之间造成关系紧张,易于误读"他者"、导致集权主义、使人变得伪善.而自由主义过分聚焦于个人权利,过于理想化地设置了理性人的人性假设,其所推崇的自由与平等两个核心概念亦面临着理论与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具有不同的国家观,不同国家观引领下又产生了关于国家职能差异的看法,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国家观分歧的哲学根源在于国家是“善”和“恶”的分歧。  相似文献   

18.
社群主义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界定,现已成为西方政治哲学中一种较系统的学说.社群主义建构了以社会本原取代个体本原的哲学形而上学;以社群中心取代个体中心的政治哲学;以公共的善取代个体权利优先性的美德哲学.这种理论的自觉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性所引发的西方社会危机.然而,对社群与传统的抽象化理解,使它在解决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危机上陷入了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是当代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两个学派。当代政治哲学有着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自古希腊以来,政治哲学就是西方思想理论的重镇。自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后,当代西方形成了对于政治哲学研究的热潮。对于当代政治哲学的诸多问题的争论,由于其理论视域与方法论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两大阵营。两大学派在有关自我、共同体、正当与善、正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分配正义等方面的争论,可看作是当代政治哲学在其基本倾向上的全面展开,这些论题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论题域。  相似文献   

20.
笔认为个人与社群关系问题就是个体与团体关系问题的重提。本于对个体与团体关系的探索,来分析个人与社群的关系;认为社群主义的兴起并不能挑战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而且当前中国的现实更应大力弘扬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即在个人与社群关系理论中选择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对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有一种参照学上的意义,并为其反思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