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国 《现代语文》2008,(3):121-122
<五礼通考>对<汉书>中<纪><志><传>都有大量的引用,因此,研究<五礼通考>引用<汉书>的考异问题,不仅可以开启<五礼通考>研究的大门,而且对于<汉书>的研究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将<五礼通考>引<汉书>的考异情况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王凌凌 《文教资料》2008,(28):114-116
清代秦蕙田的<五礼通考>,以"吉、嘉、宾、军、凶"之序提纲挈领,上至三代,下至元明,综述中国古代礼制,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及其演变的权威之作.<五礼通考>征引典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而在论述历代礼制沿革之时,征引史书礼志最多,其中<宋史·礼志>尤为频繁.笔者对<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三至一百六十所征引的<宋史·礼志>进行枝勘,分为<五礼通考>误、<宋史·礼志>误、两者皆误三部分,将可参考之处列于其下,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3.
蒋倩 《文教资料》2010,(18):48-49
校订本《册府元龟》是目前最方便读者的读本。但在标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阅读研究《册府元龟》颇有妨碍。兹以《册府元龟·掌礼部》中关于"三礼"的引文,就其中有关标点问题参核众书列出校勘记十五条。  相似文献   

4.
蒋倩 《语文知识》2010,(4):104-105
校订本《册府元龟》是目前最方便读者的读本,经名家分段标点,条理清晰,嘉惠学林。但因为成于众手,时间仓促,在校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字的讹误阙衍等,对阅读研究《册府元龟》颇有妨碍,文章考察了《册府元龟·掌礼部》中关于"三礼"的引文,就其中问题参核众书列出校勘记十一条,以求对《册府元龟》的阅读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就<五礼通考·宾礼>征引<仪礼注疏>者,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仪礼注疏>一一参校,发现<五礼通考>或可订补阮刻本<仪礼注疏>之讹漏,或为其<校勘记>提供旁证,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现摘出九条,条举如下,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6.
关小芳 《文教资料》2007,(34):75-76
《五礼通考》是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之作,从文献学角度来讲,有着极其重要的考证校勘价值。《五礼通考》所征引《宋史》与中华本《宋史》存在诸多差异,今举例说明《五礼通考》引文之考校价值及其讹误之处。  相似文献   

7.
清秦蕙田所修《五礼通考》是一部礼书,全书共二百六十二卷。它材料齐全,几乎覆盖先秦至明所有相关文献,对研究古代礼制有重要价值。今利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将《五礼通考》宾礼部分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一一参校,发现《五礼通考》或可订补《十三经注疏》之讹误,或可为其《校勘记》提供旁证,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现条举如下,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8.
清秦蕙田的《五礼通考》262卷,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裁减《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等文献之资料,条分缕析,按类排比,后附案语,考辨吉、凶、宾、军、嘉五礼,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然因该书卷帙浩繁,字数众多,在征引文献资料时,难免造成一些讹误.本文拟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朝礼》部分所引用的文献资料,通过与原书校勘,分《五礼通考》之讹误、缺漏、歧异三类,讨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清秦蕙田的《五礼通考)262卷,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裁减《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等文献之资料,条分缕析,按类排比,后附案语,考辨吉、凶、宾、军、嘉五礼,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然因该书卷帙浩繁,字数众多,在征引文献资料时,难免造成一些讹误。本文拟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朝礼》部分所引用的文献资料,通过与原书校勘,分《五礼通考》之讹误、缺漏、歧异三类,讨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姚艳华 《文教资料》2007,(34):77-78
清秦蕙田的《五礼通考》262卷,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裁减《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等文献之资料,条分缕析,按类排比,后附案语,考辨吉、凶、宾、军、嘉五礼,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然因该书卷帙浩繁,字数众多,在征引文献资料时,难免造成一些讹误。本文拟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朝礼》部分所引用的文献资料,通过与原书校勘,分《五礼通考》之讹误、缺漏、歧异三类,讨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册府元龟》是北宋初期编的一部类书,引文方法却与其他类书不尽相同,主要采用合引法、重引法、存异法和补注法。文章通过比对研究认为,《册府元龟》的这些引文方法充分体现其作为史部类书的特点。这些方法利弊互见,尤其是引文不注出处可能是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2.
《册府元龟》能成书不只是从文化角度上继承"崇文抑武"政策因素外,还有是从政治手段和宗教目的两者因素上维护宋真宗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这三者因素结合共促成《册府元龟》成书。  相似文献   

13.
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人.乾隆时曾官至刑部尚书.其夙精三礼之学,按《周官》吉、凶、军、宾、嘉之目,因循徐干学《读礼通考》之体例,网罗众说,撰《五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五礼通考》详考古代礼制源流,是研究我国古代礼制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4.
《隋书》修订本中的校勘记列举了《北史》《册府元龟》《通志》等书中的相关异文。其中有些异文可以从辞例的角度予以排除。这一类异文是《北史》等著作对《隋书》原文改动的结果,不宜作为参校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5.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6.
《册府元龟》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三部书均成书于宋初,但它们并非一脉相承。经诸多史料考证,《册府元龟》的编撰是独树一帜的,整个成书过程有其独特的编撰文化主旨思想和背景,与宋初其他三部书的成书过程有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8.
对朱熹的家礼行为进行清理并与其<家礼>文本进行比照,发现其言行相顾,<家礼>的规定基本上在其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实现,但由于现实境遇和思想的变化,朱熹的一些行为也与<家礼>的要求明显不合.而最受后人重视的<家礼>"祠堂"部分则可能并非朱熹所定.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五简评论了<诗经>中<王风·君子阳阳>、<王风·有兔(兔爰)>、<小雅·大田>、<小雅·少(小)明>等四篇作品.孔子评"<[君子]阳阳>少(小)人",认为诗中写小人般的轻狂之态,有助于准确认识该诗本义;评论<兔爰>诗旨为"<有兔(兔爰)>不逢时",是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论及<兔爰>的最早言论,认为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思想感情,汉代以后尤其现当代多数诗经研究专家对<兔爰>主旨的认识,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对<诗经>作品研究的贡献不可低估;论"<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抓住了<大田>末章的思想要害,透露出孔子说<诗>的礼学色彩.孔子评论<诗经>作品往往以礼学标准评判优劣,影响了其对文学作品评价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0.
论《册府元龟》的史学价值胡养儒本文就《册府元龟》的内容、体例、作用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文献价值,作些探讨。一宋真宗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因此想编一部大书与他父亲媲美,故在他即位的第八年,不但有诏修《历代君臣事迹》之举,还为该书规定了汇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