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少研究将清末民初由报刊、出版等传媒力量所形成的“公共舆论”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混淆,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讨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这显然不妥当的。在厘清这一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对大众传媒在近代发展的基本形态、学“公共舆论”的作用、学会社团的公共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影响近代社会变革的传媒力量-“公共舆论”的特点以及它对学变革、化思潮变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制的产生与变迁,对我国教育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得以施行的三部学制之中,除癸卯学制外,壬子癸丑学制、壬戊学制都将中医学排斥在学制之外。中医药高等教育基本被政府放弃,不仅得不到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财力等方面的任何支持,也使民间的私办中医药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不合法的境地,严重影响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转型。即便如此,中医界仍然克服政府阻碍、经费无法保障、办学经验阙如等重重困难,坚持兴办中医药高等教育,为中医的薪火相传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史时,发现近代中国社会也存在着类似于西方社会的"公共领域",但大多研究局限于政治经济等领域,对教育领域研究不足。按照"公共领域"的研究范式,对民国时期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民间教育团体的生存样态进行探究,以存在时间最长且一直发挥作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个案,从其公共群体、公共结构、公共活动三方面探讨其"公共性",认清它的生存样态,为当前的民间教育社团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主张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让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和安排应以公共管理为指导,使社区矫正管理真正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行为。在社区矫正公共管理中,是将社区矫正管理作为国家或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力量将以独立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中,通过这种特殊的社会治理结构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和教育。社区矫正制度由国家主导的一元体系转向"国家一刑罚、社会一矫正"的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兴办新式教育的经验,近代中国兴学观念、学制系统乃至一些具体措施,都来自对西方国家的模仿;由于缺乏兴学资金,政府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由于引入的是异质教育,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长期难以适应.由此形成近代中国兴学过程中的三个鲜明特点:模仿发达国家的教育,广泛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教育活动,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处于难以适应之中.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藏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在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但其发展又滞后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变迁经历了清末和民国两个阶段,产生了四个学制,从其对西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来看,"癸卯学制"促使其萌芽,"壬戌学制"促使其初创。近代西藏第一个正规学前教育机构是附设在国立拉萨小学的幼儿班。西藏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02年-1911年;停滞阶段1912年-1921年;初创阶段1922年-1951年。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时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60年教育定位变迁及价值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定位是一个国家和政府将教育归入社会发展总体格局的哪个领域和部类,赋予何种功能和任务,对其承担何种职责和发挥何种作用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从理论上及历史发展看,教育定位一般经由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转向公共领域.新中国60年来,教育定位先后由"文教"、"科教"转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从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和国家利益的"国计",转向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宗旨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此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品供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共品供给的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和使用低效以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共品供给的突出问题。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垄断公共品供给体制的必然产物,由于政府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团,因而不可避免地放逐自身对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追求,从而导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政府失灵"。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教育公共品供给不均等的基础,构建教育和谐发展的新秩序。这些措施包括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教育行政体制和多方参与的教育决策机制以及教育督导的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12.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从政策、财政方面予以大力扶持。明确财政责任及其承担方式是政府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基础。民办教育发展的财政责任正当性源自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政策也为财政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以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方式作为财政责任承担的方式,可以促进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政府、民办学校、投资人三方共赢。我国需要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相关主体、购买内容、运行机制、监督结构及配套制度等方面构建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参与国际竞争,许多高校推出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改革学制。在改革试行阶段,学制改革遭遇到社会和自身的疑虑。因此,学制的设计要以人为本,发挥弹性制培养方式的优势;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应朝合理化、科学化迈进;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形式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邬大光  林莉 《教育研究》2005,26(6):48-53,67
教育是一种交流活动,教育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是实现教育交流最有效的机构之一。教育服务作为现代教育交流的一种概念和形式,正在赋予原初意义上的教育交流新的内涵,而高等教育层面上的教育交流,正在催生着教育属性的变化,或者说是教育交流在本质上的一种异化。历史上,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影响因素和根本动力, 经历了由文化力量为主到政治力量为主,再到经济力量为主的转变,而每次转变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教会大学,集中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外教育交流背后的利益冲突与政治反抗;当代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舞台上,经济因素日益成为重要方面,其中,教育服务是一种具体的表现方式,但却是一种教育异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教育遗产是文明传承的承载物,是文化遗产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武汉地区自古以来,有着重教兴文的传统,现存有文庙与官学、近代学校以及近代文化教育机构等一大批教育遗产,类型完整丰富,时代特征明显且地域特色鲜明.重视和加强教育遗产保护,提升教育遗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由传统的静态保护到动态参与的管理升级,是提升武汉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国家主动干预,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改善整个社会的教育条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维护每一个人的平等受教育权。由于传统法律部门难以回应教育公共性凸显所反映的社会要求,教育法应运而生,成为维护教育公共性的一个理性选择。2002年之前的教育立法,整体看是为了实现改革目的、实现"以法治教"而制定的法,缺乏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呼应,不能发挥社会所期待的、应有的功能,在前期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当下,教育立法必须回归教育的公共性,以教育的公共性为教育立法的核心价值基准,教育法各要素的规范也须考虑公共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和"搜狐网站教育论坛"三家媒体关于"教育乱收费"及治理政策的报道为案例,对政策议题在媒介中展现的话语形态进行框架分析,发现教育政策相关群体的媒介分布格局及接近权呈现出差异;不同类型媒介反映教育政策议题时的话语特征存在着系统性修辞基调差异;政策动员、政策论辩与诉求表达三种话语形态分别在平面媒介与网络媒介中得以展现。教育政策的媒介话语空间呈现出多元性,在成为政策信息传播通道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公共意见领域。政策话语与媒介话语的沟通及网络进入媒介后的影响,尚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未走上革命道路以前,他希望通过兴学强国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只能是一种理想;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将教育作为一种工具为革命服务,为民生建设服务,初步形成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伴随着孙中山行知哲学观的形成,他的教育理论也日渐完善,最终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对其回答之关键在于对不同论域下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以及二者之间联系的理解,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探究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是一个流变的观念,现代意义上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的本质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彼此强求关系。教育理论联系的是能够被理论指导与改造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联系的是能够改造自身的科学化教育理论。这使得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趋向更为紧密,但也失却了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各自独立品性的自我自觉和坚守。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现代教育技术的历史,我们发现有诸多的教育技术系统。文章分析、概括此类系统的共性,提出教育技术"人—机"系统概念,并以虚拟学习社区为例研讨了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的复杂系统特性;探究了大量出现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的原因所在;提出了教育技术"人—机"系统的一般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