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使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入调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建的一批不同类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联盟,对其功能定位和建设路径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可能在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合作生态网络体系、促进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协调设施运行管理以及协同开放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较好的促进作用,其建设路径可能是科学家主导,也可能是政府主导,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会尽可能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进来,确保设施的发展能惠及多方面。最后提出建议组建中国基于加速器的光源技术联盟,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以优化光源设施的协同管理,供政策研究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中科院目前承担着2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工作。其中,13个已建设施运行稳定、高效,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社会保障众多领域,并在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大型科研基地建设和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设施建设采取积极探索"边建设、边运行"模式,同时加强协同创新,与地方或其他单位共同建设;中科院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工作,为国家建言献策,未来将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中继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实现原始创新、前沿技术引领、颠覆性技术突破的"国之利器",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阐述了重大基础设施的分类及特点,简要总结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发现:山东省必须更加注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基于山东省的优势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提出山东省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重点领域、建设路径及管理举措,助力创新型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4.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研究设施发展战略、科学制定设施规划对实现国家总体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篇文章深入解读了德国在制定本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的研究方法以及管理要点,并提出了关于准确把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内涵、以及优化我国设施规划制定程序等问题的思考,以期对国家制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产业融合趋势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对落实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网络比较健全,但在体系管理、服务主体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不足,根据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需要,应从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作、机制创新入手,建设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西藏经济社会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战略方向及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西藏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协同发展是西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西藏经济社会与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能。未来西藏经济社会与科技协同发展需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兴藏惠民战略和科技稳藏固边三大战略,推动西藏由传统农牧业科技主导向科技支撑现代农牧业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由引进创新向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转变,由引进适用技术向兼顾引进高新技术转变,由科技援藏向科技援藏与兴藏相结合转变,由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向注重实用性技术研究转变。为了实现上述战略转变,建议将西藏现代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高原生态环境保育、新型城镇化、创新能力提升等五大战略领域作为重点创新方向,建设经济社会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国家级创新高地,启动编制《全国科技援藏实施规划》,实施"珠峰学者"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和"高原之星"职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经济社会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创新共同体,健全基层科技管理组织,独立设置县级科技机构,为建设创新型西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型基础设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定了总体远景规划,其中新型基础设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科学地协调科技、产业、国家治理和国际战略等多种要素,从而激发出系统性、可持续的创新与发展效能是抓住当前新科技革命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的关键。文章以新型基础设施涉及的若干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判断为起点,研究了新型基础设施在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科技、产业与战略的协调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科技强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预先研究一直是我国设施建设和发展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着我国设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发展。这篇文章通过对我国设施建设项目郭守敬望远镜以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两个实例,分析预先研究阶段对于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且通过对美国国家基金会以及欧洲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论坛对于设施预先研究的管理及投资情况,剖析国外设施预先研究阶段管理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高度重视设施预先研究工作,建议建立适宜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预先研究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金秋科苑》2013,(8):7-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部署国家重人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从整体布局、管理机制、建设模式等角度,基于法国官方披露路线图、审计报告等,分析法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特点与近20年发展趋势。研究得出:(1)法国设施学科范围持续扩大、跨领域特征明显,能源转型、数据管理和生物健康逐渐成为关注焦点;(2)大型设施数量保持稳定,以材料、核物理和天体物理为主,设施类型从单体式向分布式、虚拟式转变;(3)以核心国立科研机构为管理机构、根据设施性质采取多元管理的模式行之有效;(4)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集群化建设符合国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规律,集群效应在长时间周期不断凸显。基于此,提出建设和管理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议,如国家统筹布局、总体规划,提高设施使用效能,拓展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灵活性等。  相似文献   

11.
大学作为人类知识创新和传播的主要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催化剂和动力源。我国明确将若干区域和城市率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时期一流大学建设赋予了重要使命机遇,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大学与区域创新互动的理论发展和案例研究,总结了相关模式变化规律和做法经验,针对大学与城市创新体系如何实现系统性协同的具体路径问题,通过剖析上海交通大学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实践案例,从战略路径全面匹配、组织机构重构、基础原创策源、产学研开放融合、创新创业生态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大学在对接提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过程中,其协同路径的思考与选择、设计与实施、特点与成效,以期为我国新时期区域创新和一流大学建设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立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解决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更高效地发挥中国科学院等国立科研机构在核心技术攻坚体系中的关键牵引作用,文章选取著名的欧洲国立科研机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分析、归纳和总结其在战略定位、顶层设计以及攻关体制机制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并凝练启示。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思考在新形势下,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应如何在核心技术攻坚体系中,探索服务重大技术突破的制度设计与组织机制创新,明确核心平台的战略定位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战略任务,完善对相关知识产权成果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形成基于深度信任的协同合作研发,为全面提升我国核心技术攻坚体系的效能,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作为源头创新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和源泉,是培养汇聚高层次科研人才、取得自主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的重要平台,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科研创新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广东省现有国家科研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和摸底分析,并对今后,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科研基地体系建设工作提出若干建议。加大力度推进以实验室为龙头的科研基地建设,加强协同创新,组建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和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直至产业化全过程创新链条的科研体系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路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科研基础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平台。近10年来,我国科研基础平台在科学观测水平、制造工艺水平、数据获取水平、开放共享水平、科学管理水平、开发利用水平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水平支撑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展望未来,新的科研范式变革正在悄然到来,新兴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不仅支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野外台站朝着更大规模、更精确、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其本身还将对科研范式变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加速器”与“倍增器”,成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迈进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15.
科技协同创新及一体化发展是区域提升技术创新的重要方法。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内协同创新主体日趋成熟,但主体间关联性较弱、科研成果跨界流动不畅以及转化困难等问题制约了科技协同发展。为研究以载体平台为连接枢纽的湾区内协同发展及一体化建设,与世界三大湾区载体平台发展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以创新市场主体、优势学科门类、联合实验室、孵化空间和创新联盟为着力点,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科技载体平台的路径。最后,在强化载体平台“创新枢纽”地位、构建实现多产业融合的载体平台以及深根典型创新平台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为促进大湾区内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技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科技创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管理体制转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作为我们科研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在相关领域要明确科技需求,瞄准核心问题,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原长弘  张树满 《科研管理》2019,40(10):184-192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不仅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基于中国转型经济情境,文章廓清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跨层整合了宏观层国家创新系统和微观层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并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框架。该框架打开了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互动下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自身技术创新的黑箱,探讨了企业家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机理。另外,文章拓展了现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研需求,存在科研档案不完整、档案利用率低,信息化步伐滞后、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应紧紧围绕“协同创新”理念,探索科研档案管理的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科研档案归档效率,提升档案利用价值,完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本文剖析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从体制机制创新、信息化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了科研档案管理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协同创新投入-产出-转化过程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C9联盟高校为例对其协同创新能力和过程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实证结果表明,第一,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分化严重,投入、产出和转化越向后段差距越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整体实力突出;第二,对于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产出-转化和转化-投入效率,大部分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但是产出-转化、转化-投入的效率较低,系统整体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20.
张盼 《科教文汇》2014,(4):82-83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对影视教育发展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从“协同创新”的理论源头出发,解读影视教育协同创新内涵,并以辽宁师范大学协同创新实践为个案,指出高校应从区位条件、科研能力、师资基础、学科特点、办学特色等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家、地区发展战略与政府相关部门、兄弟院校、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