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国都纷纷选择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扩大区域内经济合作,以推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认识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达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目的.在分析我国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以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广泛的区域教育合作是一种大趋势.这一趋势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新技术革命为内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教育互联互动,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的国家、地区进行跨地域的教育交流合作,成为区域内各成员提升教育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行、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程度不断加深,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与趋势。战后特别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在这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必须树立全球意识,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大力发展科学,实施以“知识促进发展”的“国家战略,只有这样,广大发展中国才能快速实现现代化。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是发展中国家惟一经历了经济全球化全过程,并经历了从自由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新自由主义3种现代化战略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独立最早的地区,是发展国家最发达地区,是发展中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目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惟一一个开始了南北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战略的一个大“实验场”。从这个实验场精心选取五个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个案研究,探索新国际格局下拉美现代化战略实践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美国偏以压巴的政策和一些地区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导致了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中东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热点问题。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对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及地区形势和国际局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东问题的复杂、多变必将影响国际关系的走向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中东相对公正和持久的和平,美国必须改变其支持以色列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东剧变导致该地区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持续的动荡冲突,既打破了中东各国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态势,导致国内政治中世俗力量与宗教势力矛盾的加剧,也打破了整个地区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导致地区力量日趋失衡,地缘政治格局呈"无极化"的发展态势,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缘政治环境也正发生着重大改变。从整体看,目前的中东政治态势已经进入了一个破旧立新的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 ,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和利弊互见的发展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务实而明智的抉择。但是 ,在中东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话话中正在悄悄地用“全球化”来置换“地缘化”其表现是人们更加相信,经济全球化或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无疑会给各国社会带来财富和希望,这样一种憧憬使用“全人类利益”包装起来的“奶乐文明”又成为一个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9.
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不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有利于区域内各国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和比较优势,互利互补,促进产业转移与分工,合力提升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从地缘角度看,台湾有必要也理应参与该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以及APEC在缓解金融危机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促使了东亚“10 3”合作框架的形成。“10 3”合作优势和劣势并存,从发展前景看,“10 3”区域合作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但要在较短时期内成立经济共同体的想法不太现实。因此,“10 3”地区首先应从某些具体部门入手进行合作,中国应因势利导,从中选择有利于本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东亚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发挥巨大的效能作用:为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为中国和平统一进程发挥积极作用;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其关键就在于建立能充分体现区域优势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就要看它是否与区域优势、区域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否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本文在阐述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合理化程度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评价,并对各区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述近期东北亚各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东亚经济的变化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向,并谈及黑龙江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当前一些东北亚国家在寻求扩大内需、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同时,也在探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思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日韩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明显加强,特别是中国作为东北亚国家在开展对东盟经济合作方面已取得实质进展。这些有关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新趋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埃尔多安就职土耳其总理以来在内政外交政策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对内打击军方势力,扩大新兴阶层的影响,调整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对外正发党政府实现了外交的多元化,其外交政策显示出更大的独立性;同时正发党政府以“零问题”外交方针改善了与中东各国的外交关系.中东剧变后,正发党政府适时调整自己的中东政策,巩固了土耳其的地区大国地位,使正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得到进一步施展.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东亚区域内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和贸易发展迅猛,并为该地区经济增长和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依存度看,区域内贸易依存度呈下降趋势,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依存度显著上升,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日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区域内比重看,两者均显著提高,说明东亚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体化在不断增强;从密集度看,两个指数均大于1,再次力证了东亚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高度集中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从流向看,中国、东盟是东亚区域内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和贸易的主要流入地,是东亚经济增长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此,东亚各国或地区应继续壮大经济力量,并加强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以深化区域内投资和贸易合作,进一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体化进一步加深和加快,尤其是在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与中亚中东乃至欧洲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背景下,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充分发挥.新疆作为我国具有特殊地域优势的边疆地区,其特色产业的发展将决定新疆的经济格局,同时影响到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成败.采用内外环境的优劣势分析方法,不仅分析和总结了新疆特色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而且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新疆特色产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前十年,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军事反恐,重心在中东。但是"反恐战争"的目标并未实现,伊斯兰世界更为极端的势力却乘机崛起。同时美国经济依旧疲软,其在世界上的"领导力"也在下降。同期的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带动下却高速发展,使得二战后形成的亚太格局发生"失衡"。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是"制衡"中国。这是冷战后美国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国际政治环境和发展。美国的战略调整激化了该地区固有的矛盾,离散了区域合作,也使竞争与依赖并存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化。本文试图通过探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及动因,分析"再平衡"战略布局及其局限,评估"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最重要的大国,具有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空前的进展。但由于历史问题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时常出现波折。历史问题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但中日关系的发展也有诸多有利因素:经济上的相互合作、文化上的频繁交流、安全上的相互借鉴,已成为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中日两国应从大局出发,积极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推动中日关系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引起东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虽面临诸多问题,但前景看好。中国在东亚地区举足轻重,面对世界经济大势,中国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审时度势,发展自己,发挥自身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建  杜薇 《教学与研究》2007,(12):14-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的国际生产网络正在东亚快速形成并发展起来.中国作为东亚国际生产网络的中心和枢纽,对区域经济和贸易的促进作用日益扩大,但是要想真正分享由区域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根据本国及外部经济发展的现实进行合理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