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深化素材,大胆想象,艺术地反映客观世界是作者从构思的层面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关键所在。同时作者艺术修养和才能的提高,可使作品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2.
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深化素材,大胆想象,艺术地反映客观世界是作者从构思的层面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关键所在。同时作者艺术修养和才能的提高,可使作品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诸如“主题转化说”、“反动说”、“破心中贼说”等等,至今仍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实际内容中反映出来的;而作品的实际内容对于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确定则更为重要.《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首先应当从神魔小说的特点出发.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翻版;任何光辉的艺术形象都不是简单的阶级概念的化身.神魔小说尤其如此.神魔小说在反映社会现实矛盾时,采取了投影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地反映;不是以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矛盾为依据,而是在幻想的形式中再现现实中的矛盾.正如鲁迅所指出,神魔小说的特点在于:“义利邪正  相似文献   

4.
正"立意"就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所揭示的生活真理。因此,"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它是统率文章的"纲"。"意"是诗文的灵魂和主宰。立意就是要为诗文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这是诗文写作成败的关键。正确,就是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就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较高的认识价值;新颖,就是别致,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立意好,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索。作者的生活积累、思想水平和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5.
武自强 《甘肃教育》2009,(24):61-61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一是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包括服饰描写)。学生学习肖像描写的手法时,不能只看到人物自然属性的一面(这个人是什么样),还必须进一步看到人物社会属性的一面(这个人为何有这个样子),这样学生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同属变形母题,都有作者的自伤自哀、讥讽社会的浓厚色彩.从美学特征、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主题思想与创作动机、艺术特征等方面对两篇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为理解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有些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选取题材,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内容,艺术地凝结在其作品中,大凡成功的作品几乎如此.然而,在表现作品主题思想而使用题材的方法上,却各不相同,或直抒胸臆,或隐晦曲折,这多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有关.在政治黑暗时期,作者对社会现实感到痛恨和害怕,而不敢直陈其言,这时的作品,其表现手法,多是隐讳含蓄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众多以史写实,借古喻今的作品,正是那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元代著名的散曲、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汉宫秋》是一部描写宫廷史实的悲…  相似文献   

8.
朱庆和 《初中生》2005,(35):28-31
作文离不开想像,想像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开阔知识视野,可以帮助全面地认识事物,辩证地分析问题.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对塑造作品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过程。作品是心灵的精华。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调。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如何去获得这些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呢?怎样才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呢?我觉得要善于向生活取经,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面手"。一、学会"摄影",开阔眼界清晨阵阵微风拂起的涟漪会发出什么样的闪光?天空像什么样子?有什么变化?只有仔细地观察过这些景色的人,才能成功地描绘出景色。所以,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  相似文献   

10.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作品的文学语言把握艺术形象,具体地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本质,体会其中所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感到欢欣愉悦。它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文学鉴赏主要内容有把握文学体裁的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现并概括作品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断、鉴赏其作品内容;赏析、评价作品的语言特色与表达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梭罗作为生态文学开创者出现的时代背景,阐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揭示生态危机及其社会根源,提倡简单生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著名老作家叶圣陶的童话代表作.这是一篇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如何理解它的主题思想,了解童话这种体裁的一般特点和它所用的拟人化手法,是教学本课的主要目的要求. 文章第一段为故事的展开交代了背景.第二段交代了石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环境正是石像产生骄傲自大情绪的根源.第三段文字含蓄丰富,幽默风趣,富于哲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点、爱憎感情.第四段写大小石头掀翻了压在自己身上的偶象,取得了胜利,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篇课文学完。学生认真学了,但对作品的精髓却被忽略,不了解。为改变上述现象,我作了一点尝试,体会到,文学作品教学需要激情。 激情,是强烈的喷发式的感情。有激情,才能激发学生感情。使学生与教者、学生与作者及其作品产生共鸣,才能愉快地进行审美活动。真正领略作品的形式美、内涵美,达到教学目的。 强烈的喷发式的感情必然有个酝酿、积聚的过程,作品并不是作者对生活的机械反照或一时冲动,而是他对生活的感知,感情的积累,认识的升华,作为教者,必须深入作品,了解创作背景,懂得作者的写作思路、情绪变化,或者说把握他对客观事物感知认识的过  相似文献   

14.
文学网络活动,是指在一篇文学作品或一个文学主题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与这篇作品或这个文学主题有关的活动。通过开展网络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作品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认识,并将作品提供的间接经验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幼儿  相似文献   

15.
纵观多年阅读教学,比对高考学生解题现状,两者没较好衔接,失分较多,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阅读是什么?"读"是种阅读活动,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作者潜藏作品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源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设计语文板书方案,应以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为目的。然而,如何抓准并且有效地突出文中的知识点,科学地把各项知识转化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的教学艺术问题。一理清课文脉络,明确文旨,重点突出思想内容。任何一篇课文(含古今中外作品之节选部份),都有作者创作的思想意图,作者的这种创作意图一旦渗透在作品里,便是主题思想。执教者只有抓住了文中的主题思想,才能确定全文的知识点,并在设计板书方案时重点突出之。请看高中第三册之《荷蓧丈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按语文教学规律教语文,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体验的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去感受和体验,对自然、社会、生活乃至人生有自己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以自我体验为基础,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的距离,让学生通过与教材、作者、作品的多维对话.知识得到不断地储备,能力得到不断地培养,人格得到不断地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文学艺术是激情冲动下的产物.作者在作品中无论表达何种心灵情感,都会渲泄某种情绪并藉此来遣情达意.因为情绪当中就渗合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作者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在作品中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为一种情绪.从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即可以看到这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心灵的律动,因而是一定时期内一个民族心灵的展示.这是文学对过去生活的艺术描述,是对群体对象在物质和精神要求上的心态的记录.正如高尔  相似文献   

19.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巅峰时期的经典作品。作家运用象征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时代的风貌,刻画了"美国梦"幻灭的历史全程。研究作者在作品中对于主导意象、场景意象和重复意象的营构,探讨象征艺术手法在揭示和深化小说主题思想中的透射作用,进而挖掘作者的写作动机及作品反映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说过一句名言:“学是人学”。这句话,恐怕在小说中体现得最为充分了吧。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的。优秀的作总是巧妙地把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尽量隐蔽在人物形象的深处,运用种种手法,凭借典型形象的性格特征折射出某个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精神风貌,传递出作的思想与看法——也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