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夏楠 《新闻世界》2012,(6):101-102
《中国企业家》杂志定位于“商业领袖”,关注“领袖商业”,聚焦于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企业家,而封面故事就是对这一定位的良好诠释。本文通过对2010年到2011年《中国企业家》封面故事的内容分析,对该杂志的影响力构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孟志军 《今传媒》2007,(9):0-41
封面、标题和目录.封面是一本杂志的脸面,代表着杂志的形象、气质与宣言.期刊封面除了具有保护杂志内页的作用之外,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推销杂志.封面对于《中国国家地理》无疑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要素.《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边沿是它的刊物标志红色C,是封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醒目.《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图片,都是从几百张候选图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几乎都是自然地理的内容.例如2004年12期的封面中,有八期都是以自然风光做封面.很少以人为主题做封面.只有在2004年3月推出的国花、国鸟、国树、国石专辑,封面是一个女模特裸露的后背,后背上面印有鲜花,一改过去的严肃庄重的风格,很像一本流行的时尚杂志.  相似文献   

3.
他热衷上杂志封面,从今年年初的垒“人民币墙”到“巴比晚宴”的裸捐,种种行为被人解读为作秀,但他认为,自己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带动中国的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中国妇女》杂志为研究对象,对1949~2008年样本期刊中的封面人物图片进行定量研究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妇女》杂志60年来建构的封面女性形象由雄性气质向女性气质过渡并最终形成多元气质;2.《中国妇女》杂志60年来封面女性形象从生产偶像向消费偶像转变,即从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转变为消费主义者形象。  相似文献   

5.
谭琼 《编辑之友》2011,(12):66-69
男性杂志是相对于女性杂志而言的媒介术语,主要是指以"男性为目标受众群的生活、时尚类杂志,它是集消费、娱乐和休闲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读物,内容往往包括时尚信息、生活指南、两性讨论等方面,也包括一部分对于政治经济话题的解读"[1]。中国的男性杂志出现得比较晚,1997年以前,只有男性化杂志,[2]没有真  相似文献   

6.
我很愿意把我二十七年以来在《生活》杂志拍摄的一百张封面的情况作一个简括的说明。我知道,很多读者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而且,很自然地要向我们提出对拍好杂志封面的有关问题。我并不相信,由于我是拍摄了《生活》杂志一百张封面的唯一摄影家,所以我就比那些只拍过一张封面或者甚至连一张封面也  相似文献   

7.
王涛 《湖北档案》2015,(2):38-39
1937年新年,美国《时代》周刊照例一年一度评选年度封面人物,这一次,他们评选的1936年年度人物是辛普森夫人——英国王室变故中的女主角。从新闻的轰动效应而言,辛普森夫人当年确实超过了所有人,无论是西班牙内战硝烟中引入注目的佛朗哥将军,还是中国西安事变中的主角张学良、杨虎城和蒋介石。然而,从对未来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角度来回顾当年,我们便会发现,在1937年年初亮相的人物中,真正具有世界意义和历史轰动效应的,显然不是《时代》周刊封面上这位身着黑色礼服、悠闲地坐在天幕之下  相似文献   

8.
杨凯 《今传媒》2017,25(11)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的我国唯一向全世界发行的国家级英文女性月刊,自1952年创办以来一直承担着向海外传播中国妇女真实形象的任务.其封面呈现的中国妇女形象作为海外受众首先接触到的杂志内容,对他们形成中国妇女印象有较大影响.本文选取2012至2016年《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封面女性人物肖像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具有的社会特征和视觉形象特征,并指出当前《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在构建中国妇女形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提升传播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宽松的环境     
大家都承认,丰衣足食、文化繁荣、科学发明、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进步,对我们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要丰衣足食、要文化繁荣、要科学发明、要制度创新,等等,都要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宽松的环境。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经验:改革开放30年高层决策回忆》从高层决策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传媒资讯     
《记者摇篮》2012,(8):67-68
新华社首款新闻类互动数字杂志《阅读中国》(Read China)近日"登陆"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用户下载后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触摸到"最新发生的重要财经新闻以及对中国经济新闻的专业解读。《阅读中国》英文版聚焦财经领域深度报道,面向全球关注中国经济的中高端人士,主要栏目包括封面故事、经济观察、中国百问、在华外企等,通过一键分享、评论反馈等实现与用户互动。专设的彩虹桥栏目支持中外企业新华社首款新闻类互动数字杂志问世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31日,香港《东周刊》杂志在其封面刊登了香港某当红女星当年被人强拍的裸照,一时使大众的目光汇聚到了娱乐圈。社会大哗,艺人抗议,人们纷纷指责传媒的事业操守及道德底线。最终,这一事件以该杂志停刊、相关主编离职而告一段落①。然而,结合近段时间两岸媒体对娱乐圈中种种事件的报道:影  相似文献   

12.
杂志封面图片类型与设计策略简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宝 《现代出版》2011,(1):50-54
封面是一本杂志的门面,一张具有视觉吸引力且合乎时宜的杂志封面图片不仅有助于彰显杂志的格调、浓缩杂志的内容,更是吸引读者订阅和购买的有力法宝。杂志封面图片按形象意义可划分为解释型和装饰型。杂志在选择封面图片时,不仅要配合当期主题,还要服从于杂志的一贯品位和格调。杂志只有在找到最适合自己风格和属性的封面的同时符合社会主流的审美取向,才最有可能获得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封面女郎:为何如此性感——解析《女友》封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 《青年记者》2007,(6):57-58
对一本杂志来说,封面就是其“门脸”。它对于公众想象与销售量异常关键,这是杂志经营业由来已久的共识。1999年至2001年担任《英国嘉人》(UK Marie Claire)杂志主编的利兹·琼斯(Liz Jones)曾坦言,“现在,人们选择一本杂志到从书架上取走它的平均时间是3秒钟,杂志成也封面,败也封面。”①杂志封面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推销与宣传的作用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女就开始作为一种化资源出现在我国各类杂志上,尤其是女性杂志,而封面女郎的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由甜美变得性感,由保守变得开放。本试以《女友》杂志为例,通过比较研究其18年的封面女郎变化,来探寻女性时尚杂志封面女郎形象变迁的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以来,中产阶级已经蔓延成了一个全球的话题。对中国媒体来说,"中产"已经变成了一些财经生活类的杂志上频频出现的热门语汇,和中产联系在一起的字眼还有"小资""品味""格调""白领""成功人士"等等。在一些杂志封面上看到的标题有《中产阶级与汽车》《6万,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回望走过的历史,我们发现,30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是环境的造就.  相似文献   

16.
张诚 《报刊之友》2011,(12):8-10
作为历史精神与主流价值体系的载体,红色历史意象对转型期下的中国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其独特的政治与历史意义使得围绕该主题而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成为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其传播形态特征出发,以庆祝活动中“红歌”这种代表性意象的构建作为案例,论述了大众对红色历史意象解读模式的演变,并从管理模式、内容监督以及媒介创新三个方面对红色历史意象的当代传播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30年改革开放的冲击波全方位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播自在其中。《中国广播》杂志自这期开始力图对中国广播30年变迁做一次扫描和表述。纵观历史性变化,可以说,30年来,广播与时代同行,见证、记录和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既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宣传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出版界的黄金时代,《世界知识》《读书生活》《中国农村》分别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出版机构先后在三个月时间内创办的刊物.与同时期其他出版机构出版的同类型期刊封面设计相比,这三种刊物封面朴素却具有代表性.文章由这三种封面图像入手,释读三家书店初创时期的文化立场与期刊封面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张诚 《今传媒》2011,(12):8-10
作为历史精神与主流价值体系的载体,红色历史意象对转型期下的中国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其独特的政治与历史意义使得围绕该主题而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成为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其传播形态特征出发,以庆祝活动中"红歌"这种代表性意象的构建作为案例,论述了大众对红色历史意象解读模式的演变,并从管理模式、内容监督以及媒介创新三个方面对红色历史意象的当代传播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南方都市报》主办)授予李辉"2006年度散文家"奖项,授奖词为: "封面中国"系列散文,以《时代》杂志封面为引,重新讲述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挫折,并在历史的缝隙里忠实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风云.这些旧闻旧事、陈迹残影的当代回声,融入了讲述者的感情,也敞开了历史新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