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对专业个教学环节进行系统、形成性和合理的评价,是专业教育持续改进的依据。本文在分析毕业要求达成度目的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课程考核成绩分析"评价方法为例,通过课程达成度评价计算、二级指标点达成评价值确定以及一级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值确定的案例计算,阐述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学生能力达成度难以量化的现状,本文基于工程认证对毕业要求评估的方法,设计了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在工程认证规范下,将毕业要求能力指标分解,然后制定与之相关的对应课程,并依据课程的支撑能力强度赋予权值分,最后计算达成度总分,并与预先设定的标准分对比,从而完成达成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要求,课程目标评价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工程专业教育持续改进的关键。作者在课程目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的关系矩阵,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科学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节中的核心与关键内容,是衡量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起指导作用,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有效办法。在总结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对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和过程进行了分析,结合实践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衡量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起指导作用,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有效办法。目前,对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中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尚无成熟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子指标,采用恰当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本文结合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谈一些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方法和步骤,供有关高校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毕业要求达成度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的重要内容,也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渗流力学"课程为例,重点从考试命题和分析角度,阐述了如何提高渗流力学课程达成度。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考试成绩分课程指标点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程目标点达成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上一学年学生掌握不好的课程指标点,在下一学年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完成课程指标点的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迎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依照标准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等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并对毕业达成度指标点进行了细致分解。“微波技术”作为核心课程亦为适应新要求进行了教学改革,修订了新的教学大纲,围绕“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重要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根据近三年课程达成度评价表和课程支撑毕业达成度评价表的数据分析,课程达成度评价值和由其所支撑的毕业达成度评价值均超过毕业达成度指标要求值。实践表明,“微波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7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论文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要性及理念进行了介绍",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专业认证的核心要求。论文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有"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评分表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论文对几种"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期望为下面申请或受理专业认证的专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本文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内容及主要教学环节对应支撑毕业要求的具体指标点,同时阐述了课程达成度评价的实施过程。教学实践相关的数据验证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能力的达成度,并指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本文相关研究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其他课程,评价结果可有效支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生的毕业要求以及毕业成果的体现问题进行研讨,提出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论指引下,通过学生对相关必修课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毕业达成度评价进行分析,重新对现有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模式进行考量,拟订一种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判评方式,需要重新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金属结构与工程起重机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系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建筑类院校的特色课程。在不改变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前提下,对考核达成度的评价指标及评判方法进行改进,并详细阐述,形成完整的课程标准及达成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