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各阶段教学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却始终没有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一味地模仿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帮助不大,也限制了高职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声乐课堂中是现代教学模式下的重要尝试,在提高高职声乐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很有帮助。本文简单分析了翻转课堂应用在高职声乐教学的意义,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翻转课堂是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与学的顺序颠倒,以实现教学的人性化。随着翻转课堂的日益成熟,将翻转课堂融入课堂教学中成为高职教学的新思路。因此,应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课堂的可行性,构建新型的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当前教学热点翻转课堂,并对高职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包括高职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意义、具体实施时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对策等,力图通过翻转课堂探寻转变高职教学的途径,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由于在高职教学中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当前教学热点翻转课堂,并对高职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包括高职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意义、具体实施时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对策等,力图通过翻转课堂探寻转变高职教学的途径,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由于在高职教学中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谷岩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391-391
通过分析翻转课堂的应用环境,讨论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归纳了关于如何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职教学。目的在于提高高职课堂的有效性,以及对师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型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摒弃传统教学的惯性思维并重新认识与组织翻转课堂。文章以教学组织为切入点,在重新认识翻转课堂的基础上,基于高职采购课程,重构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多元互动"组织翻转课堂课外学习与课内讨论,以期通过高效、实务的教学组织,提高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现有研究资料,结合笔者在高职院校相关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就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及其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应用过程,最后针对翻转课堂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和英语教改的深度融合,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逐渐进入高职英语课堂。翻转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的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高职核心英语中"工作面试"视听说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索了视听说英语翻转课堂在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变革教学流程的翻转课堂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手段,着重探析了高职英语学习者对于翻转课堂的接受度。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普遍持认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将翻转课堂引入高校声乐课堂,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还能促进高校声乐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笔者在对我国当前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明了反战课堂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对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