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她诗作不多,却不乏精品.她的诗作综合了前期和后期新月派诗歌理论的精华.她继承了前期新月派的“唯美主义“创作观,又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实践了后期新月派“回到内心世界“的理论主张.同时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在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积淀之后,她的诗风又契合了后期新月派的“主智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新月派是一个以诗歌著称的文学流派,评论者多是从格律诗的角度研究探讨新月派的诗歌,新月派的小说领域一般则是以个案的方式加以论述。本文从诗化的角度切入新月派的小说,从古典诗美与诗化、意境与诗化及虚化与诗化三对范畴入手,剖析了新月派小说的诗化特征。本文切入新月派小说的诗化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月派的小说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在与“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以及京派的文学互动中.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自由主义思想,并用创作实践着自己的文学理想,这使她成为“现代评论”派、新月派和京派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体悟智性的思考--林徽因诗歌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着“一代才女”美称的后期新月派重要女诗人林徽因,一生有着强烈而独特的生命体验,她集诗人的敏于感受与哲人的长于思索于一身,在诗中展示了其独特睿智的生命体悟与充满智性的思考,并集中体现在对于生死、孤独等人生基本命题的诗化感受与诗性超越上,从而使她的诗保持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33-39
尽管新月同人一再否认自己有派,然而从他们的诗歌文化资源、诗艺主张、活跃时间、艺术阵地和彼此联系来看,新月有派毋庸置疑。新月派的前身新月社是一个松散开放的团体,虽未实现徐志摩戏剧救国的文化理想,却在客观上促成了他与闻一多及清华四子在新诗创作上的联手,由此正式形成了新月派。新月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据守北京,以《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试验格律诗歌,发表诗学主张;后期南下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和《新月》《诗刊》《学文》等杂志,发展文学之余兼及政治。  相似文献   

6.
福建籍女作家林徽因,早年是新月派的成员,是新月派里仅有的两个女诗人之一。林徽因是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她的作品多发表于三十年代的报刊上,生前从未结集出版。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她完全被遗忘在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新月派诗歌讨论、创作和翻译的大背景,探讨了狭义诗学与诗歌翻译的选材和翻译方法的可能关系。认为新月诗学及其指导下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月派诗人诗歌翻译选材,并且是该派诗歌翻译方法的直接源泉,为在形式和音乐性两方面成功移译外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臧克家是否属于新月派?持肯定、否定或按而不断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从其创作实践和发展变化看,臧克家前期确属新月派,后期则跨出新月派的窠臼,成为新月派的革新派,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林徽因(1903-1955),又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上世纪30年代曾从事新诗、小说创作,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作风格委婉细致,讲究韵律,富有音乐性。这里所选的诗歌《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初,两位新月诗人方令孺与陈梦家在来往书信中表达了相互关爱和相互激励之情,传递着真挚的友谊。从他们共同喜爱的英国著名童话《彼得·潘》以及相互之间诗文切磋与交流诸方面来看,他们之间的友情总体上呈现出平等性和爱助性特征;两人的交游主要与南京文德里文艺沙龙、新月派刊物《诗刊》和《新月诗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以及新月派诗歌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林徽因,三十年代著名女诗人,她的诗因生活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从“飘忽途程中的美丽梦”而到“冷风吹起的记忆残片”的心理轨迹,以至给论者留下了“一个总走不出闺阁深院的,在粉红抑或枯黄的诗笺上低低倾诉的女诗人”的深刻印象。而她虽属新月派的一群,但在艺术上由于染上了中外象征诗风,采用了冷静具象、打破语言的习惯、形式与内在情绪契合等手法而显示出与众不同,是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中介。  相似文献   

12.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前期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大陆学界曾因意识形态等因素简单否定过它,导致对它的研究一度停滞。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新月派重新受到关注,学界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陆之外,只有台湾地区的研究成果稍显丰富。但总体来看,新月派研究有尚待开拓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新月派与初期象征派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诗坛上的两个主要的诗歌流派,由于新月派的主要作用在于从听觉视觉方面克服初期诗坛的散文化倾向,而象征主义诗派则重在纠正其太实、太白、太直、太露的艺术弱项,因而两者在创作方法上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6.
在众所周知的新月时代,梁实秋其实与张君劢等后来被称之为现代新儒学文化派的一些文化人士关系密切,并参与了这些人创办的《新路》与《再生》两份国家主义立场刊物的创刊及编辑,从中可以发现梁实秋不为我们熟知的另一种文化姿态,梁实秋本人否认自己与胡适的亲密关系、否认自己是新月派的原因也由此得到有效阐释。  相似文献   

17.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戏剧理论主张主要散见于一些戏剧理论文章和观戏随感散文,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新民族戏剧的构想;二是对戏剧本体的思想。新月派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超前的探索,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派的新诗创作主张,由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三美"的艺术主张,主要强调诗在内容和格式上都要拥有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  相似文献   

19.
林徽因诗歌创作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1904—1955)是一位著名的女建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女作家、女诗人。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林徽因诗集》,为研究她的诗歌提供了较全面的材料。早在二十年代,林徽因就参加过“新月派”的文艺活动,但其诗歌大多创作、发表于三十年代。这时期的“新月派”,正如艾青所说,“已奄奄一息了”,自1931年闻一多写作  相似文献   

20.
李月 《文教资料》2010,(16):5-6
新月派是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倡导并尝试用白话翻译西洋诗歌、用白话创作诗歌,从而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文体。本文阐述了新月派的形成、特点,同时也探讨了新月派诗歌翻译活动对中西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