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发展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为我国服务业就业市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国际服务外包从1980年代早期开始在美国发展,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从服务外包的发包国角度就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从服务外包的承接国角度分析服务外包对就业影响。在我国目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规模及服务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基础上,从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及就业质量多个角度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吕延方  王冬 《资源科学》2012,34(3):520-532
本文在Feenstra和Hanson(1996年)、Ahn等(2008年)估算外包比率的方法基础上,运用国际投入产出表,测算了1990年-2008年间中国主要制造业承接美国和日本外包比率水平。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承接美国增幅较大,而承接日本较平缓。之后基于贸易理论,从对象国、类别不同层次实证分析了中国承接美国、日本制造业产业外包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①劳动力投入变量显著负向影响承接不同国家、不同工序类型的外包比率;②单位资本的丰裕程度(资源禀赋)显著正向影响我国承接美国、日本外包的水平,尤其对承接美国的加工品、日本的零配件正向影响明显,但对美国和日本向中国转移资本品业务影响不显著;③企业规模负向影响承接日本的制造外包,并负向影响承接日本加工品和资本品等中间环节业务,但对承接零配件外包业务的影响不显著;企业规模对承接美国的制造外包及不同工序的外包影响不显著;④劳动力生产率对承接不同国家、工序的外包影响不一。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6):54-59
在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活动已进入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ICT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3.0时代背景下,研究信息化对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影响。理论分析认为:信息化尤其是新一代ICT技术的应用可以衍生新的服务外包市场需求,延长产业链产生正向外溢效应,增强一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有利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利用2006~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信息化对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的影响显著为正,在控制了劳动力成本等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实证检验结论依然稳健。建议政府和企业对新一代ICT技术在服务外包产业中的应用给予密切关注,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培育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Wang等(2017)的分解方法从增加值的视角将国际贸易区分为传统国际贸易,简单全球价值链(GVC)贸易与复杂GVC贸易。从生产角度追踪国际贸易增加值对国内就业的拉动,比较了不同的国际贸易参与方式对中国和代表性国家及不同区域内各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传统贸易方式的就业拉动量要高于GVC贸易就业拉动量。简单GVC贸易方式吸纳的就业量要高于复杂GVC贸易引致的就业量。对于全球而言,GVC贸易对就业的拉动量明显大于传统国际贸易对就业的拉动量。发达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对国内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而新兴市场国家则主要带动了国内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与制度视角探究了制度质量对离岸服务外包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关系.在建立了包含制度因素的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上,选用了132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总样本及分样本计量结果均表明: 离岸服务外包显著促进了东道国技术进步;制度质量与离岸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呈正相关关系,即经商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经济自由度及政府治理效率等制度方面越好的国家越能从离岸服务外包中获得国际技术溢出.上述结论对于我国进一步提高服务外包竞争力及承接更高端离岸服务外包具有重要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承接国视角,在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对一国就业规模影响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劳动需求的基本模型和引入服务外包变量后的扩展模型,并采用2004—2011年我国9个行业的静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劳动生产率要素的影响为负以外,工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外包规模等变量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就业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研发投入的影响十分微弱。同时,不同于传统的制造外包,承接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7.
软件外包作为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的产物,占据了国际外包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国内软件外包市场的饱和,中国迫切需要开拓国际软件外包市场。但是相对于印度、爱尔兰等国际同行,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中国离岸软件外包产业的一般环境出发,并依据中国离岸软件外包发展现状和一般环境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了中国离岸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青年劳动力开始不断流失、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化投资成为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企业如何规划部署人工智能等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避免智能化投资一拥而上导致的资源浪费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利用江苏省2008—2017年市级面板数据,对智能化投资与总就业和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用江苏经验为中国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目前智能化投资对苏南、苏北总就业并未形成显著的影响,其中智能化投资对苏北第一产业就业产生创造效应,对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没有造成影响,而对苏南第二产业就业产生了替代效应,但没有对第一、第三产业就业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人工智能等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弥补劳动力不足的角度,为中国不同区域优化智能化投资结构以及更好地发展和利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晶梅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97-1403
本文基于行业增加值数据,构建技术复杂度指数,将我国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行业及低技术行业。结果显示,仪器仪表、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通常意义的"高端"行业在我国实际上属于低技术行业。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2004-2011年全国、美国及日本外包企业技术优势及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估计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与国内非外包企业相比,外包企业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美国外包企业优势大于日本外包企业。此外,在低技术行业,美国、日本外包企业技术优势低于其它国家外包企业;但在高技术行业优势却更强。(2)总体上,我国外包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为正,且美国外包企业效应低于日本外包企业。在低技术行业,两国外包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为正;其它国家外包企业效应为负,对非外包企业生产起到"挤出"作用。(3)我国外包企业技术优势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且在低技术行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该文借助我国1990~2008年时序数据,综合采取序列平稳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科技人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农业科技财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作用尚不明显;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短期波动受到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短期变动的影响不明显,其短期变动主要受前一时期非均衡程度的影响,当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9.60%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至均衡状态;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不是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的前期变化能解释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变化情况。最后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综合考虑关系范式、知识获取对外包合作关系满意度的潜在影响,探讨了外包合作中接包方通过组织间关系管理提高知识获取效率及关系满意度的问题.以组织间关系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石,从关系视角构建了关系范式、知识获取和关系满意度的概念框架,并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关系范式中的信任、互动交流是知识获取的前提,彼此之间积极地知识获取能够增强关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扩张劳动力需求、拉动就业的强劲驱动力。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市场规模效应、经营范围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三条途径促进劳动力就业。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高学历人员占比和高技能人员占比,优化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苑 《科教文汇》2008,(23):217-217
基于国际经验,发展服务外包对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于促进外贸乃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四个方面对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国家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推导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已经具有了国家竞争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际经验,发展服务外包对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于促进外贸乃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四个方面对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国家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推导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已经具有了国家竞争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王建军  赵金辉 《科研管理》2015,36(8):104-111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从IT外包承接商视角深入分析关系对IT外包承接商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服务质量的中介作用和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37家IT外包承接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关系对IT外包承接商绩效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以服务质量为中介变量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关系对服务质量的中介作用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在企业关系弱的条件下,服务质量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越显著,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6.
从软件外包看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软件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美国模式、印度模式和日本模式。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1000亿美元,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接包市场主要是印度和爱尔兰。中国软件企业发展软件外包。需要注意国内国际市场并重,深化对日软件外包,借鉴印度模式拓展欧戋市场,重视CMM等业务流程管理,以文化为先导,加强教育培训和通过创新提升软件外包价值链。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虑IT外包中接包企业知识管理对外包成功的潜在影响,探讨了外包合作中知识管理与接包企业外包成功的关系问题。以知识管理理论、服务外包理论为基石,从IT接包企业的视角出发,并引入知识黏滞性作为调节变量,深入探析IT外包接包企业知识管理对接包企业外包成功的作用机理问题,并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接包企业知识管理对外包成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黏滞性在二者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内需求、贸易与就业——基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妍妍  牛蕊 《未来与发展》2010,31(2):43-46,55
本文利用1997--2006年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从国际收支角度出发,研究了国内就业与贸易及国内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对劳动力就业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国内需求的扩张也会促进就业增加。研究支持了相关文献中出口会提高就业的假说。当加入考虑工业行业工资变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因素时,贸易和国内需求对就业的影响更为多元化和复杂化,最终就业不仅依赖于出口扩展,同时也依赖于国内对非贸易品需求的扩大,如国内投资、教育投入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相关理论的梳理,构建社会认知、社会资本和社会认同理论影响项目绩效的理论模型。以软件外包项目团队作为调查对象,对北京和大连的软件外包企业中的188个项目团队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讨论了社会认知、社会资本和社会认同理论与知识整合行为和项目成功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外包承接企业应该注重团队中的社会关系和成员心理因素,促进成员知识共享与转移的态度和认知行为,改善项目绩效。  相似文献   

20.
殷国鹏  杨波 《科学学研究》2010,28(3):388-396
全球服务业转移与离岸外包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离岸外包业务的承接能力,从而摆脱处于价值链底部的不利地位,并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并针对我国特定国情及离岸外包实践,作者以资源/能力理论为分析基础,建立了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能力模型及评估指标,并选择北京地区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与综合分析。实证结果初步验证了作者提出的研究模型、能力结构及评估指标等,同时结合实证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承接能力现状、面临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