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受传者、信息、受众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受众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传播效果最终只能通过受众的心理接受进而转化成行动才能实现。然而,在新闻实践中,受众并不总是与传播者的意愿相一致.传播内容也未必总会得到受众的接受和喜欢,相反,有时甚至会出现相互对立、相互背逆的现象.致使新闻传播的效果无法实现、目的无法达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受众的逆反心理无疑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G时代,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信息和文化的载体的特点将越来越明显,手机的分众化传播特征也将更加突出。3G对于手机出版业务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实行有效的分众化传播策略:内容策略上提升内容质量、细分目标受众、增强人文关怀;宣传策略上重视创新、拓展渠道、加强针对性;技术策略上降低资费,提升速度,稳定信号,优化性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手机媒介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才能使手机成为真正独立于纸介质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外的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3.
党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必须重视报道内容,因为内容是吸引读的唯一途径。本就报纸的7项主要内容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报纸的7项内容是:1.新闻性信息,2.评论性信息,3.舆论性信息,4.宣传性信息,5.知识性信息,6.娱乐性信息,7.服务性信息。媒介争夺受众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党报争夺受众的关键要看其传播内容。要想提高党报的竞争力,党报工作就要从传播内容入手,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读。为此,传播要从两方面做起:一要增强受众意识,了解受众需求;二要改进传播内容,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4.
当今各种各样的新媒介为受众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信息。为了减少不良信息对受众的侵扰,需要培养受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免疫能力,增强受众的信息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使受众拒绝传播不良信息。  相似文献   

5.
编辑与信息     
珞珈 《出版科学》2016,24(6):0-0
编辑是媒体的中心环节,连接信息和受众,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媒体传播信息必须经由编辑选择、加工、整合和把关,使信息有序化,转化为有使用价值的信息,有利于向受众传播和为受众接受,才能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实现媒体的社会价值和责任。受众只有接受经过编辑工作处理的信息,才能从中受益,获取有效信息,深化吸取信息营养,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水平。在信息传播和消费过程中,媒体、编辑和受众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档案信息网相比档案馆,受众类型更加多样。要增强网站信息传播效果,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可以把受众细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制定相应的网站传播策略。最后要注意统筹传播策略和稳定现实受众、争取潜在受众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手机报以其出版快、传播广、互动性强、更新信息便捷等优点.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面对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受众阅读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结合手机特点.让手机报的编辑出版更加吸引人.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是当前手机出版界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分析手机报在内容管理、编辑形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档案信息网相比档案馆,受众类型更加多样.要增强网站信息传播效果,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可以把受众细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制定相应的网站传播策略.最后要注意统筹传播策略和稳定现实受众、争取潜在受众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传媒界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赢得受众;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传媒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功能。传媒的受众意识空前增强,一些有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与媒体     
在信息传播与消费中,媒体、编辑和受众是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媒体传播信息,编辑加工信息,受众消费信息.网络媒体兴起,媒体、编辑和受众之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例如传播主体多元化和编辑流程多样化,以及受众接受信息的交互性和主动性增强等,但是信息传播与消费的三要素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此前讨论了媒体与信息、受众与信息和编辑与信息的关系,现在再讨论编辑与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新常态下,信息爆炸性带来的快速传播性,传播的方便快捷和方式的多样性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主渠道传播的垄断。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传播时代里,时政新闻的报道必须注重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必须注重迎合受众的需求,更加全面更加贴切地为受众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受众,才能综合性地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顾筑胜 《新闻窗》2012,(5):87-87
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的媒体形态、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日趋普遍,传媒业进入“内容为王、网络为霸、终端为重、技术为先、受众为主”时代。只利『喷砬趋势,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传播手段和各类新兴终端,积极仓蜊艮酋手段,提升报道时效和整体质量,推出适应市场和受众需求的优质产品,才能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把握机遇、赢得主动、不断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凤轶群 《新闻前哨》2010,(12):31-32
分众传播是指面向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进行的传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量的激增、信息传播的迅即性和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受众需要对大量即时更新的信息进行选择,因此,受众传播越来越成为媒介传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爆炸、信息多元化、媒体密集的传播环境中,只有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传播才能在众多同类媒体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受众注意和选择的对象。个性化传播可以说是现代社会背景中传播的必然趋势和主流。个性化是主持人节目传播的重要特色,也是受众接受主持人节目的特殊审美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如何面对新世纪受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我们思考新世纪新闻工作的时候,不能不认真思考如何面对新世纪的受众。对受众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不仅是使媒体更多地占有媒介市场的份额,更重要的是媒体实现传播目的的前提与基础。如何认识和把握新世纪受众,这一问题已现实地提到新闻工作者面前。 嬗变中的受众 1、新闻、信息欲求增强。 进入新世纪,受众的新闻信息欲求增强,一方面是受我国对外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信息传播“地球村化”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面向全体社会公众传递新闻信息。从有效传播的角度来看,任何传播都是有指向性的.希望达到某种目的,得到公众认可。所以说,任何传播都是有诉求的,希望受众对信息能够顺利接受,从而通过信息的有效传播追求对市场的占有。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媒体只有找准价值诉求,才能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传媒,必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传媒的竞争,亦是市场的竞争,而传媒的市场构成要素乃是受众,其市场需求亦即受众需求,传播机构只有在正确把握受众需要,优化编辑方针的前提下,才能赢得受众、赢得市场,也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要在传播实践中正确把握受众需要,优化编辑方针,以使受众合理的需要在传播过程中得以满足,并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则必须认识并把握传播系统运动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钟馨 《新闻前哨》2010,(3):58-60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被简单地等同于“宣传对象”,是“宣传对象”受众观;80年代中后期,“宣传对象”受众观开始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过渡;90年代以来,“信息消费者”受众观日渐增强,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显。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观望期、公开期、问责期、沉寂期。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呈现新特征,自媒体传播真实快速地引发受众关注,网络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网络论坛传播对突发信息辨识度增强。传播对网络谣言的形成有三点启示:事件本身的特点制约谣言散播,政府媒体信息即时公开消解谣言散播,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阻止谣言散播。  相似文献   

20.
陈刚  郭嘉  周榕 《传媒》2009,(12)
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品牌的塑造者.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受众被称作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和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受众对信息的反应是传播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理解受众对媒体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传播.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农村居民是我国人口构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视媒体是我国农村覆盖率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因此研究我国农村的电视媒体受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