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数学思维是以数和形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为载体,以认识和发展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思维作为一般思维的特殊形式,有其思维活动的独特形态,主要表现在数学思维意识力求概括化;数学思维的对象力求形式化;数学思维的背景力求直观形象化;数学思维的过程力求逻辑化;数学思维的结果力求符号化.  相似文献   

2.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教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反思即元认知,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作为对认识的认识,反思较一般思维活动层次要高.  相似文献   

3.
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是较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它是打破常规,超越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力求透过问题的表象,从创新的角度去较深刻地认识问题的本质,使问题的解决更加新颖,简捷.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点精浅体会,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
思想方法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从大量的思维活动中获得的产物,经过反复提炼和实践,一再被证明为正确、可以反复被应用到新的思维活动中,并产生出新的结果。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本质认识。所以,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应用意识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生活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思维反应。教师应该在深刻认识应用意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实践数学的过程中沟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化数学活动体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悟、强化数学应用。一、应用意识的基本内涵应用意识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1.数学知识现实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数学应用意识指"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事实和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之中。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简言之,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新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关注和培养学生数学反思的意识及反思的能力,努力让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智慧。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科理解是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思维方式的一种本原性、结构性的认识,包括三个层次:数学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和数学观念层,六个要素: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学科方法、数学学科思想、数学学科思维和数学学科精神.数学学科理解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具有关联性、发展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必须依托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在数学活动中提升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9.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的全面认识.因此,过程就是一  相似文献   

10.
数学应用意识本质上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运用数学观点和方法进行实践活动时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在遇到问题时不仅能具备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而且能伴随着数学的思维产生相应的积极行为.其具体表现为:将实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学的运用,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对感知觉的量化处理,并由此而创立了心理物理学,其后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数学便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的众多研究领域,突出的领域主要有:智力的研究,人格的研究,学习的研究,思维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脑的研究,都在于数学的成功运用。同时也要认识到,数学本身并不是心理学,也不构成什么心理学的体系,但它是推动心理学迈向科学殿堂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数学教学活动的效率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数学教学活动效率性评价是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教学教学活动效率的途径有(1)增强教学活动主体的效率意识,(2)评估数学活动内容的效率价值,(3)优化数学活动环境系统,(4)发挥数学思想方法的中介功能,(5)提高数学活动共同体的集体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widespread agreement that proof should be central to all students’ mathematical experiences, many students demonstrate poor ability with it. The curriculum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students’ proof capabilities: teachers’ decisions about what to implement in their classrooms, and how to implement it, are mediated through the curriculum materials they use. Yet, littl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how proof is promoted in mathematics curriculum materials and, more specifically, on the guidance that curriculum materials offer to teachers to enact the proof opportunities designed in the curriculum.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 approach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guidance curriculum materials offer to teachers to implement in their classrooms the proof opportunities designed in the curriculum. Also, it presents findings obtained from application of this approach to an analysis of a popular US reform-bas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design and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无疑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正确的方向,从理论上及实践上阐述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方法及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数感""符号感"与其它——《课程标准》大家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应加强科学性和严谨性.应对“(数、符号)感”、“观念”、“能力”、“意识”等词的涵义和用法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数感”的提法有一定合理性;“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则要比“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这一提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6.
指导硕士生数学教育论文写作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搞好数学教育论文写作,首先需要发展数学教育科研意识,包括观察与发现的意识,自觉的参与意识,综合运用的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针对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论文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是类型之间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兼容性.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标准是:创新性标准,重要性标准,和谐性标准和表述性标准.  相似文献   

17.
HPM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数学史的运用,提高数学教育水平。HPM主要关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相结合研究的领域。HPM视角下的数学教师应实现教师自身数学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三种观念的转变。至少有两种数学史料的使用方法:直接使用原始文献和编写适合课堂使用的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that aim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4 to ensu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The study focuses on school mathematics in particular. With regard to ensuring equitable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consider the epistemic quality of what students come to know, make sense of and be able to do in school mathematics. Accordingly, the aim is to maximize the chances that all pupils will have epistemic access to school mathematics of high epistemic quality.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Joint Action Theory in Didactics (JATD). Associated research questions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teacher-student(s) joint action and on the epistemic quality of the content. The paper draws on empirical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Developing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 (DMTPC) project (2010–12) and also on the findings of a parallel study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assessment practices in Ghana. One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is used as an exemplar to illustrate how mathematics can become more accessible and inclusive thus leading to an evolution in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high-quality epistemic access for all.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数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数学教师正在弱化“吃透”数学教材的意识。“吃透”数学教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吃透”数学教材意味着教师对“熟悉”数学教材的超越,能真正认识到新旧不同数学教材的差异,能因地制宜地分析与利用教材,能以建设性的批判眼光审视教材,能“反向思考”、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材的制约作用和内在要求,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吃透”数学教材。为了能“吃透”数学教材,数学教师还应始终坚持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建构思维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建构思维是指发现或发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命题以及形成蕴涵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个人认识.建构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构思维包括外源建构思维、内源建构思维和辩证建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