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全国中小学生教材审定委员会认真严密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不要说完美,至少也应该做到不出差错吧,因为中小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较低,难免全盘吸收,一旦出错,遗害无穷。但教材仍不时出现令人遗憾的错误。四季变化不是地球自转出来的在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为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而在这一组课文后面的《积累?运用》“阅读”里面也有一段话:“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一个斜轴。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毛衣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我之所以将这两段话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透露这样一个信息:“地球出现四季变化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荒唐至极,一本教科书竟然会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作者、编者、校对者、审定者,不知几经人手,还留下这样的遗憾。我宁愿相信这是由于他们的粗心造成的,而不愿意相信他们不懂得这样的常识:地球出现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地球的自转只是造...  相似文献   

2.
抢鲜报道     
1 移民火星——植物生长先行一步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们相信,在下一个世纪,人类登陆火星,并建立居民点将不再是梦想。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植物可以在火星上生长。由于火星上地心引力较小,大约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热传导与沉积的过程不同于地球,水的张力也容易散开,这些都对基本生物的存活造成困难。科学家们指出,只要找出动植物体内依赖引力的基因,就可以引用现有的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以适应低引力环境的动植物,为人类最终移民火星逐步创造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们最近又拿出新证据,证明地球的邻居火星上的确曾有生命存在:他们从1.3万年前落到地球上的一块火星陨石中发现了简单细菌的石化.这个消息也许能给怀有移民火星梦想的人们增添一份信心.据媒体报道,科学家们的新证据是从一块1984年在南极洲发现的火星陨石中找到的.据介绍,这块被命名为艾伦·希尔斯84001的陨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霍金曾经说过:"除非我们移民太空,否则,我不认为人类在未来一千年还能幸存下来,因为会有太多意外事故降临到栖身于这颗行星的生命身上。不过我是个乐天派,我相信人类会走出去,找到适合居住的其他世界。"火星就是霍金认为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为了给移民火星做准备,目前一批科学家正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模拟火星生活,寻找挽救地球和生命的办法。模拟太空舱生活一切遵循太空规则  相似文献   

5.
《学子》2004,(7)
据《新京报》报道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基地,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要建立基地就面临一个吃饭问题。据一些科学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在月球上种蔬菜的梦想将变成现实。科学家指出,要解决未来在月球和火星基地工作的宇航员吃到新鲜蔬菜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造太空温室。不久的将来,太空温室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满足他们日常需要的蔬菜。科学家们正在地球一些实验室以及加拿大迪温岛和北极圈等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进行温室实验。科学家表示:“如果将来再执行一个为期一年的太空探索任务,宇航员可能会有足够的食品和水。科学家表示,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寻…  相似文献   

6.
你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吗?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充满了各种各样且奇奇怪怪的故事。下面的数字信息也许能帮助你揭开我们星球的神秘面纱,进一步认识地球。一天永远会是24小时吗?10多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8小时,地球自转越来越慢,今天的一天是24小时。据科学家估算,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的一天将会是960小时!而10亿年前,月球离地球更近,那时一个月才20天。目前,月球仍以每年4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一个人到了火星上多重?火星上的重力是地球上海平面高度重力的38%,所以,人在火星上的重量为在地球上的38%。火星上的一年有多长?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而火  相似文献   

7.
①据联合国估计的数字,到2035年,全世界人口将会突破100亿大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难以承受人口爆满带来的压力。②出路在哪里呢?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要向外星移民,要尽快地开发月球、火星,使之成为人类生存繁__(yan)的星体。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对向外星移民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在宇宙空间建造“太空岛”。这是因为:月球和火星面积加在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家们用定位仪器预测后,都说还有24小时就会有一个被命名为火星的星球将以每秒3000公里的惊人速度向地球冲来,将给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人们知道这件事后,都惊慌失措,忐忑不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只有20个小时危险就要出现了啊!全世界的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如:造个原子弹把那个星球毁掉。原子弹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立即全力以赴制作原子弹……又过了10个小时了,啊!原子弹终于准确无误地击中了火星,但是,居然只使火星破了一点点皮毛。这一下,科学家们可着急了!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在今年3月举行的"行星科学展望2050研讨会"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一个疯狂的想法:在火星周围设置一个巨大的人工磁气圈,以恢复火星的大气层,使其变得宜居。火星是那么的吸引地球人,为了将火星环境"地球化",即把火星改造成接近地球的可供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家提出了不少设想。1.人造磁气圈火星环境极其恶劣,人类要移民火星必须克服稀  相似文献   

10.
据联合国估计的数字,到2035年,全世界人口将会突破100亿大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难以承受人口爆满带来的压力。出路在哪里呢?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要向外星移民,要尽快地开发月球、火星,使之成为人类生存繁衍的星体。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对向外星移民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在宇宙空间建造"太空岛"。这是因为:月球和火星面积加在一起还不及地球的陆地面积,可利用面积小;月球和火星上没有大气;月球上的引力也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对人体不利。更不利的是,月球上昼夜14天一更换,人生活在月球上,得连续过两个星期的黑夜,难以适应。按现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把地球称作“生物圈1号”,与此相应的,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上建造的一座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全封闭式实验基地便被称作“生物圈2号”。它是将人类送往月球或火星旅行的庞大计划的前奏。 远远望去,“生物圈2号”像一座用玻璃建成的玛雅人神殿,而它的内部构造则像一个微型地球。“生物圈2号”高28米,占地1.2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那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们人类生活在方圆十公里视野的土地上,每天感受着日升月落,信仰着天圆地方。很久以后,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原来是在一个球形物体上生活,这个地球不仅围绕着地球公转,还在拼命自转,这产生了白天和黑夜;一昼一夜,我们计算着属于生命的时间……可是,地球为什么自转?太阳为什么自转?其它星球又为什么自转?我们却不多研究,一直视而不见。转动种种几乎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我们感觉很平常;水星的自转周期是58.8天;金星自转周期是243天,慢吞吞,比它的公转周期还慢;火星自转周期是24.…  相似文献   

13.
人类登陆火星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科学家们为了能早日实现这一梦想而忙碌着:设计人类在火星居住的房屋、让火星周围的大气升温……现在,美国科学家又开始研究能在火星上生存的转基因植物了。科学家发现:从表面看,植物不会像人一样出现不安,但是植物也会有精神紧张的感觉,同时发出化学信号——超级氧化物。超级氧化物会使一切植物转入“惊慌”状态。超级氧化物是有毒的,数量太多则对植物有害。火星上低压、低温而且干燥的环境,会促使一般的地球植物产生大量的超级氧化物,从而很难生存。但是有些微生物,却能在类似火星的条件下兴旺繁衍。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现     
火星上发现“干冰喷泉”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火星上发现了“干冰喷泉”,能把干冰喷到数百英尺的高空。通过一个安装在火星探测器“奥德赛”号上的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科学家们发现火星的南极有干冰像喷泉一样喷出,速度达到每小时100英里。照片显示,从火星内部喷出的干冰带起大量尘土,在冰盖上留下了各种黑色痕迹。科学家们解释说,火星表面受到太阳照  相似文献   

15.
据联合国估计,到2035年全世界人口数会突破100亿大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难以承受人口爆满带来的压力. 那么,人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要向外星移民,要尽快地开发月球、火星,使之成为人类生存繁衍的星体.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对向外星移民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在宇宙空间建造"太空岛".建造"太空岛"的设想,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罗博士提出的.起初,他将自己的设想告诉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师生们在一起进行各种计算,提出了一个实验性小型"太空岛"的设想方案,然后他们逐渐将这一设想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2 .2 8亿千米 ,地壳是由硅酸盐所构成 ,其土壤成分为氧化铁 ,所以它看起来是带红色的。火星的直径为 6 790千米 ,体积约为地球的 1/ 7,虽然只有地球一半大小 ,却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 :火星上的一天是 2 4小时 37分 ;火星的地轴是倾斜的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 2 3°59′;火星具有大气 ;一样有四季变化。因此 ,火星被称为“天空中的小地球”。在地球之外的太阳系行星中 ,火星最让人着迷 ,因为火星不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认识 ,而且是人类寻找地球之外“第二家园”的理想场所 ,人类也…  相似文献   

17.
最古老的火星陨石 陨石是大自然惠赠人类的太空礼品,因此科学家们常戏称它们为"穷人的空间探测器".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科学家们陆续发现地球上的某些陨石来自火星.其中,有一块名叫艾伦山84001(ALH84001),它在1996年夏季成了举世曙目的科学"明星":一些科学家认为,它首次向人类揭示了火星上曾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剧情介绍:公元2176年,位于太阳系附近的恒星多鲁突然发生爆炸,巨大的能量使附近的宇宙空间充满了大量电磁波。太阳系也受到了波及,严重的电磁辐射使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不再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于是,人类开始了一场异常浩大的移民工程。180年后,到了公元2356年,人类在地球、火星、土星、木星等各行星上都建立了巨大的宇宙基地,而为了在这些宇宙基地间进行有效的联络,在各行星之间还建立了许多太空站。在其中的一座空间站上有一个名叫“星之路”的宇宙学院,这座学院的任务就是培养有能力完成特殊任务的少年宇航员。学员们开始…  相似文献   

19.
火星上吃啥?     
去火星探险或移民一直是科学家们的梦想。但是如果有一天此梦成真,抵达火星后的人类该吃些啥呢?美国科内尔大学科学家琼·亨特领导的研究小组为未来进行火星之旅的宇航员们排一份火星食谱,这份食谱包括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科幻片《红色星球》中,人类在2050年移民火星,那些人生存的基础竟然是地衣。地衣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都特别强,它们改变了火星大气的成分,让火星能够适应地球移民生存。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令人不可思议吧,可欧洲空间局的科学家正打算这么做,他们希望把地衣移栽到火星上,让地农成为人类移民外星的“先遣部队”。他们最近的实验表明,地衣能够适应严酷的外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