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浅析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图书馆是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搜索引擎是有效组织网上信息资源供用户利用的工具,用户先连上这些节点,采用主题查询、分类浏览或输入特定关键词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资源,检索所需信息。数字图书馆与搜索引擎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功能。  相似文献   

2.
信息组织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组织的概念无所不在。试对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学科信息门户和搜索引擎中的信息组织的特点作一论述,并对其可能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信息组织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阐述了网络信息组织的类型及主要特征,比较分析了搜索引擎,面向公共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个人数字图书馆四种网络二次信息组织工具的异同,并探讨了网络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的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从传统图书馆组织模式,到搜索引擎组织模式,到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的变迁,并介绍了各种组织模式的特点,最后指出在网络环境下,三种组织模式各有其优点,不能相互替代,只能彼此共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高校图书馆正从传统图书馆转化成数字图书馆的过渡阶段,与数字图书馆并存于物质性的传统图书馆中。传统图书馆积累的上百年献组织与献服务的经验与理论,为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各种信息提供了深层次的增值信息服务,对献资料与现代技术信息资料的科学管理,是当前各图书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大学图书馆读者借阅情况的调查及其查阅途径的分析,阐述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具有的优势,从而得出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竞争中共存互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论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当我们迈向21世纪的时候,数字图书馆正成为全世界图书馆的一种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它所体现出来的与以往图书馆所不同的特点将对当代图书馆学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1数字图书馆的五大特点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和功能,这些特点及其功能,正是传统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1信息资源数字化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的,这也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比较和分析,指出藏书建设、文献检索、信息服务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9.
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复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机融合的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可以在信息资源、人才、技术与设备、管理、业务、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复合。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14日,美国网络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公司宣布,将与世界著名的5大图书馆合作,筹建全球最大的网络图书馆。4个月之后,2005年4月27日,由法国国家图书馆牵头的欧洲19所国家图书馆负责人在巴黎签字,并发表联合共建欧洲数字图书馆声明,以对抗美国搜索引擎Google公司的数字化计划。从此,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走进了模式新、规模巨大、免费服务、世界竞争的新阶段。本文主要对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新阶段的Google与欧洲数字图书馆计划进行评介,对数字图书馆新阶段的意义、特征、影响、发展瓶颈进行论述,对社会的两种不同评论进行分析,并提出筹建亚洲数字图书馆或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读者流失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作为获取信息服务的入口,许多高校图书馆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到馆读者减少的问题。通过对高校读者使用信息资源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使用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并没有明显的减少,图书馆应该更多关注改进信息服务的方式,以适应新环境下读者对信息服务方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搜索引擎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何有效地利用智能搜索引擎,特别是将它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中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及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分析,探索企业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思路,对搞好企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利用个性化信息环境开展网络服务,提高企业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文阐述了许可资源、数字化馆藏资源、OA资源、Web搜索引擎、学术主题网关、隐形Web资源、机构知识库、Blog和Wiki等在学术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希望它们能得到学术图书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打造网上图书馆的状况,指出网上图书馆给用户获取知识信息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图书馆的工作带来影响和挑战。图书馆面对这样的新信息技术环境,首先需要加强相关领域间的合作,奠定更加开放的知识理念;其次应发挥行业优势,创新服务模式;再者应顺应挑战,采取面向未来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美两国共7家WAP手机图书馆的检索系统进行调查,分别从检索功能、检索效果、用户负担三个方面分析两国手机图书馆检索系统的特点。调查结果指出,中美手机图书馆检索功能仍需加强,可借鉴主流搜索引擎进行完善;中美手机图书馆检索效果存在较大差距,查准率成主要影响因素;中美手机图书馆检索系统需加强用户友好度;国内手机图书馆检索系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可采取多种方案提高整体水平。最后,指出完善检索功能、优化检索效果、提高用户友好度成为手机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详细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产权问题,并针对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对策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特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燕菘 《图书馆论坛》2005,25(2):218-221
着重对香港地区各大学图书馆的馆舍建设、馆藏资源建设、数字化建设、网上咨询服务、图书馆管理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Google的成功给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红 《图书馆论坛》2008,28(1):70-73
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更是网络的时代.因此,公共图书馆不能再仅仅局限于重视馆舍面积的多少,是否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等外在的内容,而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转移到构建优秀的网站建设上来.如何构建优秀的公共图书馆网站呢?众所周知,Google搜索引擎以其雄厚的技术为支撑,凭借其强大的检索功能和高质量的检索服务,脱颖而出,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搜索引擎之一.文章介绍Google的成功秘诀、独特的检索功能、技术优势,论述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librarians have been studying, discussing, and developing digital libraries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but understanding ultimate use of images from digital libraries remains a mystery for many of them. Most articles written on digital library use focus on users’ search retrieval needs and behavior. Few mention how digital library patrons use the images they request. Like many digital libraries,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 Digital Library makes high resolution images available to its patrons. Image delivery is achieved by an automated system, titled the Digital Cart Service. An unexpected benefit of the Digital Cart Service is the reporting mechanism that produces data that includes intended use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nalysis of this data to determine why images were used, what products were created from the images, and what implications this has on digital library management.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creates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digital library innovators can better promote and design digital libraries, and describe and select the content in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