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性的完整规定了学习的"完整性".从完整人性出发,至少可以将学习划分为三种形态:"作用于身的学习"和"作用于心的学习"以及由学习价值失调所导致的"异化受动学习".学习要实现"完整人"的生成.就必须克服自身价值的分裂状态,从根本上改变和破除身与心、虚与实、自我与世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融入内在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成...  相似文献   

2.
现实学习活动中较为普遍的被动学习、片面学习、底线学习与工具学习等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在学习活动中借鉴美学精神,让自由的美学精神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敞亮与澄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学生学习活动中不良现象的存在,自由的美学精神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价值追求,学生"自由自觉"的"类特性",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借鉴美学精神的必要性、必然性与可能性。推行学习自由,开展审美学习,唤醒学习自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借鉴美学精神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罗明智  孙建平 《教师》2015,(1):42-4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拓宽学习、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自我学习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发展所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小组中与其他成员共同学习,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水平,进而提升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5.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关注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操作体验,更能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才能与组织能力,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情景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的批判:校本学习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发生在真实的情景之中"、"学习以个体的先前经验为前提"、"学习是一种合作交往的互动过程"是情景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假设.然而,当这些学习假设被直接引用到教学实践中时,常常被乱解和误用.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这些学习假设背后所隐含的具体文化适应性.本文对情景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假设"同学乃知识拥有者"、"学习者日常经验"和"学习的群体互动"进行了反思,明确指出学校与课堂学习的基本原则在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经验转化"和"教师角色的理性回归与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7.
"创客"理念与综合实践课程所倡导的"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立足发展学生实践、创新、探究的能力"不谋而合。"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启迪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创客"精神,创新和改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合理开发信息技术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当下我们所提倡的"学程导航"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非常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标也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更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所在,只有不流于形式的有效合作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兰琳 《西北职教》2007,(10):51-51
新课改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积极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是针对传统教育的"接受学习"而言的,"接受学习"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完成学习□兰  相似文献   

10.
夏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1,(15):186-187
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的需要,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健康第一"。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较,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本文就本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时所得到的收获和所产生的困惑提出几点思考,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陶晓俐 《华章》2008,(19):150-15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师生问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拓展探究问题空间,提高学习绩效.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与实践途径怎样才能与教学相衔接,构成了本文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2.
陶晓俐 《华章》2008,(20):150-15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师生问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拓展探究问题空间,提高学习绩效.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与实践途径怎样才能与教学相衔接,构成了本文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3.
培育军事院校研究生学的习精神是贯彻落实军委"能打仗、打胜仗"指示精神,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探讨了军事院校研究生学习精神的培育问题,从进行经常的教育引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参与丰富的学习活动、开展丰富的学习激励四个方面探讨了军事院校研究生学习精神培育的举措,对于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习精神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体会。一、自主学习的定义及特点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  相似文献   

15.
陈杰 《考试周刊》2013,(67):111-112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思想,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质疑问难精神主要是通过"疑"与"问"这两个关键词体现出来的。关于"疑",我国古代学者认为,有学习发生的地方就一定有"疑",质疑与学习具有等值性;学习是一个从不疑到疑再到不疑的过程;质"疑"能够克服心理成见与定势获得新意。关于"问",我国古代学者认为,"问"是求知解惑的重要途径;"问"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习中既要向他人发问,也要反躬自问;"问"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处。疑与问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疑、思、问三者相互制约,循环往复,就会把思维引向深入。质疑问难精神是深造自得的心理保障,是问题意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正是凭着这种质疑问难的精神,许多学者敢于破"人蔽"也敢于破"己蔽",从而走出一条独立创造之路。作为当代的学人,我们有责任将这种宝贵的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层面上理解人类学习,将学习理解为"技术工程",使学习涵义窄化或片面化。以"语言—逻辑分析"和逻辑思辨为方法,对学习的本质进行分析,会发现学习具有人类精神积极向上的灵性,学习是学生生命的超越过程,因而必须强调学习的"去容器性"。从整体观看,学习是人的一种自我更新的生存活动,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人类学习的本质,只是使现代学习的表现形态发生了改变,信息化学习方式只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工业化的技术过程。  相似文献   

18.
顾菁 《中学教育》2007,(11):48-49
"分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利用分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  相似文献   

19.
"生本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与改革所产生的教育思想。在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与挑战性,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从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自主学习”是这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心理过程,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即教育蕴涵着教育者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要使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能动地生成和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