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这是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文字,它揭露了段祺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对于"浓黑的悲凉"所使用的修辞,教学参考书上没有谈及,不少学习资料和教师都把它说成是"通感"。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一、形容词短语作宾语的两个例句不当例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鲁迅《纪念刘和珍导》)句中“这非人间的波黑的悲凉”不是形容调短语,而应该是值正关系的名词性短语。因为“悲凉”在这里被活用为名词或名词化了。正如木册第明页“结构四词·的”的用法中所指:“‘的’表示它前面的语言单位修饰后的语言单位,两个词或短语间是怕正关系。如果后面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用‘的’表示前一个词或短语是定语……也可以说,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那么反之,以“的”为标志的定语的中心必定是名词。因为“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  相似文献   

4.
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又涉及到“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一句的修辞问题。高中《语文教学参考》(第四册98面)说是“通感”,而郑颐寿的《比较修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P156)说是“移用”。究竟哪一说为正确呢?教者无所适从。为了琢磨这一句的修辞格,笔者从其结构和“讲用”两个方面作了如下探讨,以求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5.
一、(记念刘和珍君) (一)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相似文献   

6.
中师教材《现代汉语知识》(第二册)在讲述形容词短语的用途时,把“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作为形容词短语,虽然语法学界有此一说,但我觉得纳入中师教材未必适当。理由如下:这个短语如按形容词短语对待,应是偏正关系的形容词短语,即由  相似文献   

7.
鲁迅写于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之后的《记念刘和珍君》,是“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的杂文,有些用语比较特殊,如果不明白当时的情形,不用一点考证的工夫,就难以弄清楚。“出离愤怒”是什么意思?何以要用“偏安”“引退”?高中语文课本虽有注释,却颇多问题。以下分别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8.
尹学军 《教师》2013,(21):118-118
疑问一:文章第一节的最后,鲁迅先生为何要"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尤其是为何要用自己的"苦痛"使"它们"(包括段祺瑞政府与流言家,但主要指流言家)"快意"?思考:这句话首先表现了面对段祺瑞政府统治下的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把持着话语权的"非人间",鲁迅先生产生的深重的无力感。既然面对"浓黑"的"非人间",面对"下劣凶残"到连"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的"我"都出乎意料的段政府,  相似文献   

9.
移就是一种常见的辞格,中学语文课本中也多有此格。先看两例:(1)我将深味这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的哀痛,就将这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相似文献   

10.
花开不败吗?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杯里这杯茶品了十一年多了,现在,是最苦的。整个冬天都是埋在教室里度过的,为了挡风,门和窗都关着,不见天日,但仍很冷,让人觉得在“深味非人间的悲凉”。耳边倒也清静,只听得见纸和笔摩擦的声音,像一首小曲,我感觉到个个都在勾勒蓝图。缺少阳光,没有音乐,也只能用这只干瘪脑袋拼命去“攻垒”,直到猛一抬头空气里全是abcdxyz。我已经很累了,我要出去透透气。天是阴的,很沉,全都是灰色,没有一点灵动的色彩,像凝固了一般。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全秃了,但还是要在凛冽的风里站立…  相似文献   

11.
花开不败吗?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杯里这杯茶品了十一年多了,现在,是最苦的。整个冬天都是埋在教室里度过的,为了挡风,门和窗都关着,不见天日,但仍很冷,让人觉得在“深味非人间的悲凉”。耳边倒也清静,只听得见纸和笔磨擦的声音,像一首小曲,我感觉到个个都在勾勒蓝图。缺少阳光,没有音乐,也只能用这只干瘪脑袋拼命去“攻垒”,直到猛一抬头空气里全是abcdxyz。我已经很累了,我要出去透透气。天是阴的,很沉,全都是灰色,没有一点灵动的色彩,像凝固了一般。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全秃了,但还是要在凛冽的风里站立…  相似文献   

12.
有人震惊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恢弘,有人迷恋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清灵,而我却独爱“海上明月共潮生”时的感动。暑假,我如愿来到了人间仙境———蓬莱。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我又一次被海的魅力所折服。傍晚时分,独自漫步海滩,我把一片片贝壳踢到海里,看它们被浪花吞没,不见踪影。无心去欣赏它们美丽的花纹,只想把它们交还大海。所来即所归。天色渐暗,风中带着几丝凉意,海面失去光泽而变成恐怖的黑色。也许凶猛的恶龙会在下一秒跃出海面。我细细品尝着恐惧的味道,咸中带苦宛如脚下的海水。浓黑的天,浓黑的海,我品着浓黑的悲…  相似文献   

13.
一、下边四个词语中加“△”的字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选出正确的一种。(4分)1。不期而遇A.周年B。预定的时日C。盼望D。约定时日2。无可厚非A。深B.浓C.厚道D。推崇、重视3.云蒸霞蔚A.蒸气B二团聚C.升腾D.蒸发4。侧目而视A.旁边B。侧面.C。斜着D。歪着 二、下边的四段文字选自课本要求背诵的课文,找出其中字句、出处无误的一段。(3分) A.我将深味这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痛苦,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祭品,奉献于死者的灵前。(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B.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  相似文献   

14.
教学《纪念刘和珍君》过程中,学生反映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几句话(特别是最后一句)理解有困难。于是,我采用下列教学步骤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 1、弄清“哀痛者和幸福者”究竟是分指两种人还是合指一种人。我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第一部分末了几句话“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指出:“我”的苦痛能够使“它们”快意,表明“我”和“它们”感情是不相通的,“我”的最大苦痛是“它们”(称“它们”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我将布置教室剩下的一点颜料放到美工区,忘记了收拾。一天我忽然看到许多孩子都过去玩,他们把几种颜色倒进一个小盒子里,然后混出新的颜色,玩得非常开心。看到这个情景,我十分惊喜,马上找来了许多调色盘和针管,让孩子们在美工区玩调色的游戏。悦儿把蓝色和黄色调和到一起,高兴地大喊:“祝老师,绿色。绿色。”我马上问:“是吗?你是用哪两种颜色配出来的?”悦儿想了想后回答:“嗯———是用的蓝颜色和黄颜色。”我连忙鼓励说:“悦儿,你真棒。用别的颜色再配配看,好吗?”这时奇奇说:“祝老师,你看这是什么颜色?”我…  相似文献   

16.
木乃伊惊魂     
“我这是在哪里?”马力轻轻地问着。没有人回答。 马力吃力地抬起头,眼前一片浓黑,浓得几乎使人窒息。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我采用“pH试纸颜色变化对比”的方法来检验硅酸的酸性: 在盛有硅酸的试管中,滴入适量事前用pH试纸测出显蓝色程度的NaOH溶液.待反应后,再用另一张pH试纸测出生成物溶液所显示的颜色.然后,将两张pH试纸所显示的颜色进行比较,其结果,后者颜色浅于  相似文献   

18.
鱼吃     
我的主人是一个鱼,我是一条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域里。可是我想,我们并不是和睦相处的——这很悲凉。我来自热带,所以生来喜欢温暖的感觉;主人不然,它总是冷冷的,而且像虔诚的基督教徒信仰上帝那样效忠于它们“冷鱼国”的国王。这正是我们这些人极其看不惯的。  相似文献   

19.
下午离园时间,孩子们还在三三两两结伴看图书。这时,恒恒把书伸到我面前问道:“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我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涂颜色的,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找出来,然后涂同种颜色。”恒恒高兴地说:“那我去拿水彩笔了。”“拿水彩笔干吗?”我疑惑地问道。“涂颜色呀!”“不要涂!你涂了颜色,不就等于把答案告诉小朋友了吗?”恒恒用略带恳求的语气说:“老师,我想涂颜色,你让我涂吧!”“给其他小朋友一个动脑筋的机会吧,要不还有什么意思呢?”我顺手摸了下恒恒的头。恒恒失望地回到了自己的坐位。看到恒恒失望的样子,我有些内疚。如果我能事先…  相似文献   

20.
龚定红 《教育文汇》2013,(16):44-44
这是幼儿小班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题目叫《玩色》。我一出示调色盘,孩子们便议论起来。有的说:“红颜色和绿颜色在一起摇一摇会变成黑颜色”;有的说:“黄颜色和蓝颜色在一起搅一搅,就变成草一样的绿颜色”。他们都认为自己说得在理。那么,两种不同的颜料组合后到底会是什么颜色呢?我教孩子们第一次尝试作记录:先将自己的猜想用彩笔画上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