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美”与“真”是艺术美学的重要范畴 ,在不同时代的艺术中它们的地位有所侧重。而总体地讲 ,在西方现代美术发展的过程中 ,“美”与“真”是此消彼长 ,出现了重“真”不重“美”的追求倾向。对此 ,从文化逻辑和美学传统出发可以找到形成这种倾向的一些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红楼梦》首回中绝句所云,“作者痴”是小说开篇的自白。分析“满纸荒唐言”四句的诗语特点,结合小说写作中对人事的类分意识和哲理思考,从情感、道德、哲理三方面简要剖析这个具有深厚意蕴和探源空间的“痴”字,领悟“痴”所表征的作者精神和“红楼”思想,乃是哲学之“真”、道德之“善”和艺术之“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个都将是不完整的。科学的发现或发明,体现出事物的客观规律,是真;科学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是善;而这种发现或发明表现出人的能动的创造力量,是美。因此,通过化学史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的“真、善、美”,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我信奉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将这句话运用于实践,并挖掘“真”字的内涵。作文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离不开“真”字。新课标在写作的阶段目标中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对作文中的“真”的基本要求。对作文教学中的“真”,我理解为:写真事,流真情,做真人。其有法可寻,浅谈如下:一、品高文自胜,心正文自真教师对学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学生做真人。真人即心地光明纯粹,品德高尚,襟…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哲学试图用存在一元论超越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论,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他将美界定为“美乃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改变了传统美学中美与真对立的局面,实现了真与美的内在统一,推动了哲学与美学的转向,但同时也在更高层次上陷入了主客对立的矛盾,美学又走入了新的迷惘。  相似文献   

6.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7.
屈原在《楚辞》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在众多的香草香木当中,只有橘作了全篇歌诵的对象。这是因为橘具有内外统一的自然美,可以隐喻屈原内外兼修的人格美;另外,橘具有“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特性,又可以表达屈原为坚持“美政”理想、忠君报国而矢志不移的坚强意志;同时,“橘”意象还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橘”意象对后世文人创作影响深远,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听了一场名曰“成功学”的报告。主讲者在谈古论今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古代凡成才(材?)的人,都是科举考试的成功者。乍一听时,颇感惊愕。古来失意科场而彪炳史册的人不胜枚举,这样的事实难道会视而不见?继而又想,不知主讲者说的是“成才”还是“成材”?若是后者,倒真能反映出某些人的观念。古今确有许多人把取得功名(今天则是考上名牌大学)看作是成了“材”,而真正的“才”反而成了次要的标准。譬如贾政:贾宝玉给大观园题匾额时表现得才华横溢,未得到他片言只语的嘉许;而宝玉不愿参加八股科考,则被他视为“不成材”,非遭一顿痛打不可。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内证法”,通过对苏雪林作品自身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的剖析,揭示了苏雪林作品诗画美、灵动美、真挚美的三美境界及其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符号 初中几何教材第二册中的解释是:符号“”读作“推出”。这种解释不够明确,当然初中教材不可能讲得更清楚,但是“”是有明确涵义的。它与“→”符号有联系。 “→”是逻辑联结词,表蕴涵“若…则…”。给定两个命题p、q,用“若…则…”(→)联结起来,构成复合命题“若p则q”,记作p→q,其中p称为前提,q称为结论。 若p真q假则p→q为假; 在p、q的其余情况下,p→q均真。  相似文献   

11.
朱志军 《阅读》2011,(4):17-18
叶圣陶爷爷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他写了许多童话、小说,出版了很多书。也许你要说了,叶圣陶爷爷真有学问。可是你知道吗,叶圣陶爷爷并没有上过大学,他只是一名“中学生”。  相似文献   

12.
美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树立高雅审美观的教育。在小学主题班会中渗透美育,其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实现高尚的人格价值,融合真、善、美的统一。主题班会重视美育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鉴别以及欣赏能力,建立追求美、欣赏美以及尝试创造美的观念,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在浩茫的宇宙中,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地球人”来说,她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给人类展现了缤纷丽彩的世界,衍化、繁育、生长出众多的国家、神奇的景观、历史悠久而又各具特色的城市。世界美丽而壮阔,孕育着诗情、诗思与诗美。1997年,一生追求真、善、美的诗人王一批飞遍了我们的地球世界,他洋溢着“星马旅情”,实现了“佛国神游”,“飞越欧罗巴”,“踏足俄罗斯”,“穿梭北美洲”,在紧张繁忙的旅游生活中,挥笔写下了132首诗歌,展现出一个又一个缤纷丽彩的“诗世界”。在《<王一桃诗世界>咱序》中,诗人…  相似文献   

14.
《阅读》2012,(3):F0002-F0002
“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双语小学始终坚持以“尚美教育”为突破口,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求真、尚美、健康、快乐、成长,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办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读书育人先进学校”“全国优秀校园合唱团”“江特色学校”“金陵书香校园”“南京市合唱艺术教育基地”“南京市百家优美校园”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杨树亚 《阅读》2008,(4):15-16
学习完《赶海》一文,杨老师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有的同学写道:“赶海真是太有趣了!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赶一次海!”有的同学写道:“等我去赶海的时候,我一定也去捉一只‘武将’。”还有—位同学兴奋地说:“我准备跟妈妈学唱《大海啊,故乡》这支歌!”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 ,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培养审美意情趣 ,丰富审美经验 ,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优美的个性 ,可以达到“以美引真 ,以美启善 ,以美导情 ,以美明理”的效能 ,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狮子”     
於刘 《阅读》2010,(5):28-28
去年暑假,叔叔家要拆迁,便把他家的狗——“狮子”寄养在我家。 记得那天天气很热,叔叔刚把“狮子”抱下车。我便忙跑过去看。哇!好大的一只狗呀!只见它一身土黄色的毛。一对机灵的眼睛正四处张望,嘴巴里喘着粗气,血红的舌头吐在外面散热呢!那样子,真像一头狮子!  相似文献   

18.
克劳塞维茨说:“到处要争取的相对优势,就必然要到处争取出敌不意”。如何才能做到出敌不意呢?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假隐真。只有采取的军事行动十分秘密,才能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以假隐真就是使敌人判断失误,达到保密的一种方法,克劳塞维茨说:秘密和迅速是出敌不意的两个因素。《兵经·秘》中讲:“谋成于秘,败于泄。三军主事,莫重于秘”。这里虽然过大夸张了秘密的重要性,但一般以出其不意致胜的军事行动,都与巧妙地欺骗和麻痹敌人有关。要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就得通过许多假象把真象掩盖起来,使行动的秘密不被敌人发现、觉查。  相似文献   

19.
于飞 《阅读》2006,(12)
今天中午我很想出去和小伙伴们玩一玩,可妈妈非要让我睡午觉,还对我说:“我随时会到你房间看你睡觉的情况。”真没劲!睡吧,又不甘心;不睡吧,又害怕被妈妈惩罚。怎么办呢?我突然想出一条妙计:做个假人放在被子里当我的替身,应付妈妈一次吧。说干就干,我找来了自己的帽子做“头”。可怎么看也不像,太扁了,对了,要鼓一点才行。于是,我在帽子里面塞上了报纸,帽子慢慢“长”了起来,“头”终于做好了。该做“身子”了。我从衣柜里抱出了几件衣服塞进被子中,看了看,正好和我的身体差不多大。呀,真棒!我看着被子中的假人,为自己的杰作暗暗得意,这下可以瞒天过海了。我悄悄地溜出了房间,玩得可真痛快。等我玩累了,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妈妈正站在房间门口等我呢。一看妈妈的脸色,我就知道完了,全露馅了。真没想到我的“杰作”还是难逃妈妈的“法眼”。妈妈大声对我说:“想在我的眼皮下耍花招,你还嫩点!”说着伸过手来想要打我,我连忙讨饶:“妈妈,放我一次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妈妈看着我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我也大胆地笑了起来,屋子里充满了我和妈妈的笑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读罢此文,我们仿佛看到小作者那童真、机智的面孔。小作者“扮假人”,却难逃妈妈的“法眼”,妈妈...  相似文献   

20.
清人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天地之间,风云日月,人情物态,无往非吾诗所自出。”可见天地间的一切,无一不是写诗的好材料。但要做到这一点,有个前提,即首先得从“风云日月,人情物态”中发现诗意。所以,罗丹在他的名著《艺术论》中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他又进一步指出:“所谓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看出美来”而“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