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政策性强、责任大、难度大的工作,实施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有时对这项工作驾驭不好,把握不准,导致一些低水平的舆论监督。我认为,目前急需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标准。 两篇报道两种效果的启示 为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济宁日报》在周末头版显著位置开办了《热点透视》栏目。对社会生活中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探寻原因,解疑释惑,受到读者欢迎。但意想不到的是,去年底今年初,在这一栏目中发表的同一作者的两篇批评性报道却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一篇是针对济宁市  相似文献   

2.
湖北孝感报有两组深度报道连续在全国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1986年发表的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以下简称《走廊坊》),一组九篇,荣获全国地报(1978——1986年)首届好新闻唯一的特等奖;1987年发表的系列工作通讯《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及下简称《出路》),一组十篇,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我作为这两组深度报道的作者之一,面对着新闻界“深度报道写作热”的兴起而深度报道理论研究的滞后,很想就这两组获奖深度报道的实践谈  相似文献   

3.
说来话长。《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采访、写作和发表,距今已有22个年头了。通常,有些事做过后便遗忘了,而这篇报道,却使我们常有记忆犹新之感。这也许是由于深深的激动强化了记忆的缘故,所以我还能写出这篇回忆。这篇报道发表于1960年2日28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二天,《人民日报》即全文转载,并加了热情洋溢的编者按。接  相似文献   

4.
1987年10月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记者罗荣兴、曹焕荣和祝华新合写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两篇报道(以下简称《方位》《觉悟》)。各地读者纷纷写信,称赞这是引人入胜,鼓舞士气的好文章。首都新闻界也给予高度评价。10月15日,中国记协召开改革宣传座谈会,邀请作者介绍了采写经过及其体会。嗣后,我们和他们进行了交谈,写下一些感受,以飨迄今仍对这两篇报道颇有兴趣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最近,先后看到两篇关于同一大学生行凶杀人的报道,引起了我对两篇作品作一番比较的兴趣,以便掂出深浅高低。先一篇是《体检不过关,报复招考员———嘉兴两公务员遭一应聘大学生刺杀》。杀人动因是对“体检不过关”的“报复”。至于“体检不过关”的具体细节和凶手的其它情况未曾提起。看后,感到这个大学生是个疯狂的报复者,太野蛮了,对挫折的承受力为零。除依法严惩凶手外,要接受的教训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总之,看过这篇报道,思来想去的,仅在凶手这一面。后一篇是《大学毕业生何以动杀机?》,全面细致报…  相似文献   

6.
一月五日和七日的光明日报上,先后发表了同一题材的两篇关于无人驾驶飞机的知识小品文。一篇是经甫写的《无人驾驶飞机》,这是一篇纯客观的资料性文章。文章的作者,从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的用途——“给军事部门使用”开始,到这种飞机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巨能钙事件”被炒得热火朝天,源于《河南商报》2004年11月18日的一篇报道。《河南商报》称:“我们发表这篇报道,目的只有一个:协助政府整顿混乱的保健品市场,保护消费的合法权益和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这篇报道发表以后,一些省市的药店纷纷将巨能钙撤下货架。如果巨能钙确实在食品安全上不存在问题,那么,媒体的行为侵权吗?  相似文献   

8.
送上门的线索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春天的花朵,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采访,这就是报道拐卖儿童的问题。这次采访的最后成果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失落的小太阳——拐卖儿童纪实》一书。这次采访的起因还是早在1989年间,我采写了一篇拐卖妇女的报道发表在《中国妇女报》上,这篇报道发表后,却引一些被拐卖儿  相似文献   

9.
今年六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写的《南京路大雪糕哪里去了?》的报道,批评南京路国营商店的冷饮柜台里,大雪糕失踪了。时隔五天,上海《生活周刊》发表了《雪糕在清凉脑子》的署名文章,对此发表了针锋相对的不同看法。对于同一件事情,两家报纸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过去比较少见,其实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说明在当前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和争鸣,使各种不同的看法都能反映到报纸上来。对于这两种看法,笔者缺乏调查,也不想在这里评论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二月是毛主席《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两篇讲话发表二十周年。毛主席这两个报告发表以后,延安地区的整风运动就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延安解放日报对这次整风运动作了有力的生动的宣传。现在,我们把解放日报当时发表的有关反对党八股的评论、报道摘登如下,供新闻界同志参考研究,以利于进一步改进我们报纸的文风。  相似文献   

11.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1966.2.7)上发表之后,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这篇报道的作者穆青、冯健、周原的名字和焦裕禄一样,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6月中旬,三位作者之一的冯健同志来古城西安开会。借此机会,我特意拜访了他,向他请教有关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冯健同志曾任新华社副社长,现为《燎望》周刊社顾问、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他说,我就《人民呼唤焦裕禄》这篇报道的采访过程来谈谈开掘主题的问题。在新闻采访中,开掘主题的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只有认识了它,才能报道它;认识正确,报道  相似文献   

12.
《农村普通党员的楷模——靳月英》是鹤壁日报推出的典型报道,这篇长达万余字的人物通讯,1998年12月22日在鹤壁日报头版头条配评论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河南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鹤壁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了开展向靳月英同志学习的决定。鹤壁市市直各部门及县区纷纷召开座谈会,下发《通知》、《决定》,要求掀起学习靳月英热潮。这篇通讯在1998年度河南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特别奖。一篇好的作品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回忆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  相似文献   

13.
我在1985年《新观察》第21期发表的一组报道,包括《丹东的发现》,《紧锣密鼓大东港》、《大陆桥头远望》、《挤进世界造船之林》、《曾被遗忘的营口港》、《鲅鱼跃出海面》、《会打扮的城市》、《盘锦争取“油老三”》、《锦州猎奇》这九篇报道,再加上《渤海金圈》这篇报道,都可以看作是人们常说的“旅途通讯”。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一日《北京日报》头版发表的《她教出了高考英语得满分的学生——记执教山区十三年的怀柔县一中英语教师孟雁君》的通讯,是一篇颇有新闻性、又有鲜明主题的引人注目的报道。一九八三年高考,北京市的近五万八千名考生中,有两名考生英语考试成绩获得满分,这两人又同来自怀柔县一中。这件事,在高考阅卷的教师中一时传为美谈。八月七日,《北京晚报》在头版用短消息报道了这一喜  相似文献   

15.
不多见的首长批示 2011年12月29日,《解放军报》二版头条位置发表通讯《具体到人,落实到位》。当天,一位军委首长在刊有这篇报道的报纸上作了如下批示:这篇报道好!南京军区某部的这条经验朴实无华.但反映了基层建设的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普通人的故事》是大众日报的一个名牌栏目,并获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为了增加这个栏目的可读性、形象直观性,我尝试着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采写了《杨金明:爱心创奇迹》、《房东奶奶张静怡》两篇新闻稿,两篇稿件发表后,当日就被评为优等稿,开创了这个名牌栏目用摄影形式报道的先例,受到大众日报编委们的好评。通过这两篇优等稿的采写,我受到以下启示:一、深入生活发现素材摄影记者只有多深入生活,才能了解和发现许多方面的新闻线索,有了好的线索,再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才能抓拍到一些有情感的、典型的精彩瞬间。2000年3月10日,在德州市德城区官屯乡堤岭村采访,我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0月14日,《济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通讯《交警之魂——记市公安局副局长兼市交警支队队长李长水》(以下简称《交警之魂》);15日头版发表制以通栏标题的长篇通讯《阳光下最光彩的人——济南“交警效应”透析》(以下简称《阳光》。这标志着《济南日报》对“交警现象”的报道形成前所未有的高潮.这两篇报道见报之日,正值全国公安系统学习济南交警先进经验现场会召开前夕,对宣传济南交警的先进经验和动人事迹,对引导社会舆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是广大读者热情称赞报道搞  相似文献   

18.
从8月12日起的整整一个月内,《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现场短新闻”,很受读者欢迎。这是《人民日报》进行新闻改革、版面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在这方面,《人民日报》为各地报纸带了个好头。纵览《人民日报》发表的几十篇现场短新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0月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记者罗荣兴、曹焕荣和祝华新合写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两篇报道(以下简称《方位》《觉悟》)。各地读者纷纷写信,称赞这是引人入胜、鼓舞士气的好文章。首都新闻界也给予高度评价。10月15日,中国记协召开改革宣传座谈会,邀请作者介绍了采写经过及其体会。嗣后,我们和他们进行了交谈,写下一些感受,以飨迄今仍对这两篇报道颇有兴趣的读者。没有“背景”敢于报道热点和难点的题材我们和参加座谈会的一些同志都认为,《方位》和《觉悟》连续登在头版上,篇幅又长,显得份量很重,猜测这是领导出题目布置他们采写的。“不是的。”罗荣兴摇了摇头说,“这两篇文章没有什么‘背景’,而是我们教科文部的同志近年来在改革宣传报道中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关广梅现象”深度报道从1987年6月12日到7月27日,共历时40多天,期间,《经济日报》共发表评论员文章5篇,通讯4篇、消息7篇、关广梅本人来信1篇、小言论4篇、综述报道1篇、读者讨论稿件、信件56篇;期后,又发表跟踪抽样调查报告4篇,合计82篇。这一报道的背景是: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了“两权分离”(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