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硕 《考试周刊》2010,(55):87-88
本文从隐喻研究的发展入手,主要介绍了隐喻的认知功能.阐述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机制和隐喻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进而探讨了隐喻认知之于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杰 《文教资料》2009,(8):47-48
本文对三个不同时期隐喻理论的发展做了一个回顾,即隐喻理论的传统修辞学研究、隐喻的语义学研究和隐喻的多学科研究,着重追溯了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阐述了语法隐喻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隐喻从亚里士多德年代便开始受到关注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而概念隐喻的出现又将隐喻研究推向的了新的高度。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汉语中的"山"。从汉语中"山"的形象,特征,文化几个角度分析"山"的概念隐喻,并由此总结产生这些概念隐喻的原因,为国内一些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进而促进隐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谢文英 《考试周刊》2010,(9):119-120
本文在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模式的前提下,对隐喻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探讨了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即隐喻促进学习者对多义词的习得隐喻和对词汇构成和词义发展的理解,进一步揭示了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隐喻的发展历史和隐喻的语义产生谈起,着重从认知角度论述了隐喻的普遍性。人们的思维是隐喻性的,人们要表达新概念、新思想,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隐喻。隐喻语言和非隐喻语言没有明确的界限,前人的隐喻语言在后人看来就是非隐喻语言。  相似文献   

6.
隐喻一直以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而隐喻认知研究则更是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隐喻语言则是隐喻思维的表现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对隐喻语言进行分析,来论证隐喻的必要性以及隐喻的不对称性、系统性、和非任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修辞哲学》的出版结束了亚氏隐喻理论一统天下两千多年的局面。本文从隐喻的归属、隐喻两项结构、隐喻的界定以及隐喻成因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隐喻观,以便帮助人们更好了解隐喻发展的历史以及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英语隐喻的研究发展动态,运用理查兹和布莱克的互动理论,斯珀珀和威尔森的关联理论探讨了英语隐喻的解读途径和运行机制,认为隐喻为一种语用现象,并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探讨了英汉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隐喻的认知机制入手,探讨了隐喻研究的起源、发展及研究成果.进而主要探讨隐喻和词汇教学的关系,指出了其在外浯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隐喻对词汇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隐喻的话语动态框架和积极话语分析为基础确立了积极隐喻分析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识别隐喻、发现隐喻使用的系统性、揭示隐喻使用的作用。通过对《同在蓝天下——怎么看教育公平》一文进行的积极隐喻分析,本文发现:1)在语言使用层面关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系统隐喻较多;2)在认知模式层面体现的隐喻脚本为“(义务)教育发展是旅行”;3)隐喻使用的作用主要在于解释、说服、移情,即向读者解释如何消除教育不公现象,说服读者正确看待(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教育不公现象,最终达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识和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1.
隐喻在人类认识和描述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认知作用;同时,它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着隐喻的形成和发展,而隐喻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影响文化。本文借助隐喻的认知观和文化观,分析了英语隐喻语中反映的性别歧视这一文化现象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唐勇 《英语辅导》2010,(3):46-49
将隐喻能力与二语习得研究相结合是隐喻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二语教学的需要和目标之一。本文阐述了隐喻能力与交际能力、阅读教学、词汇习得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培养隐喻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分析了隐喻认知过程中的映射作用以及隐喻认知功能对语言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概念隐喻理论循序渐进地引入课堂,用隐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的文化内涵,理解习语,加强学生词汇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其外语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隐喻在人类认知和语言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隐喻的研究过程中形成许多观点与理论解释隐喻的产生、运作和理解机制及其功能。本文就国内外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展示了隐喻理论从早期的局限于语言修辞的传统理论到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认知理论的发展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隐喻的内部加工及作用机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认知范畴的角度论述了隐喻理论,探讨了隐喻应用于词汇学习中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与语言发展,在此基础上探讨隐喻认知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指出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可以使词汇学习方法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助于促进对词汇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角度,比较分析英汉语言中味觉词"辣"的概念隐喻。英汉两种语言在味觉词"辣"的认知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个性,反映了两个民族身体体验的相似性和文化体验的差异性。本文还验证了高级感官词可以用来修饰低级感官词,分析了英汉语言中"辣"的隐喻现象,对"辣"的隐喻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中"辣"的隐喻共性和个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英汉味觉隐喻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在跨文化层面上以爱情隐喻作为研究内容,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爱情概念隐喻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情感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语言得以发展的基础。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隐喻思维与汉语词义延伸的关系,并对隐喻思维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如何运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过去十年,我国隐喻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当前我国隐喻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却阻碍着本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当前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对相关隐喻研究课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法和修辞技巧,隐喻作为科学思维方法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探索了隐喻方法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成功范例、隐喻方法应用的基础理论、隐喻方法是横向思维的基本方法、隐喻方法在科学领域中的功能和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