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未来时期还会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国的反贫困从某个角度来说,主要是西部的反贫困,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中国经过多年扶贫后,贫困有所缓减,但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寻求合理的反贫困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反贫困,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利用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不仅要发挥输血作用,也要发挥造血作用。反贫困需要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是农村贫困人口长期以来在教育培训、健康保健和就业转移能力方面,人力资本存量过低,所以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反贫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村反贫困的终极目标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反贫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和反贫困机制,是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规避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贫困社区及群体积极参与的农村反贫困制度,并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稳定并在承受能力上有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蕴含有丰富的反贫困思想元素,标志着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在这一巨著中,马克思考察人类贫困的历史和具体的事实,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贫困化现象,从贫困认知、贫困批判、贫困抗议、贫困消解、贫困终结等多方面探索人类贫困问题,构建起反贫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论体系。《资本论》的反贫困,既是制度的反贫困,又是实践的反贫困;既是绝对的反贫困,又是相对的反贫困;既是物质性的反贫困,又是非物质性的反贫困;既是历史的反贫困,又是现实的反贫困;既是生存的反贫困,又是道德的反贫困。由此形成的反贫困理论,在理路构思、规律揭示、内容界定、逻辑展开、价值诉求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文贫困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人文贫困更甚于经济贫困。人文贫困限制了农民综合素质和自主脱贫能力的提高,使其不能充分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失去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人文精神对贫困农民具有内在的价值功能,中国农村反贫困应从经济转向人文。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毛泽东反贫困理论阐述了贫困产生的根源以及怎么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毛泽东反贫困理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代启示来探析。  相似文献   

7.
本分析了社会贫困及贫困链的基本成因,指出教育贫困是社会贫困的最重要的根源。要缓解社会贫困,在城市与农村进行反贫困行动,应制定以发展教育为根本途径,将教育作为反贫困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贫困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至少有2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规定的贫困线之下,其中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在农村,因此我国反贫困工作任重道远。在众多的反贫困措施中,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根源。邓小平认为中国的贫困有三大根源:一是长期的闭关自守;二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破坏;三是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相应采取了四项反贫困战略措施:其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其二,坚持改革开放;其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其四,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反贫困的经验在于:从实际出发;保持稳定;以农村改革为切入点。邓小平的反贫困思想无论对我国部分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还是第三世界贫困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低收入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以城市贫困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从规模、生存现状、演变趋势、解决策略等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城市低收入群体。试图从理论上对其做出清晰的概括和解释,为城市反贫困的政策推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日益加快的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是改善农村现状,推动农村和谐社区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问题,农村社区建设对社会进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它对能否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在我国和谐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制约因素,亟需我们突围,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乡村空间重构和规划是当今中国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转型滞后、小城镇空间集聚功能弱、村庄空废化等问题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乡村空间重构提供了契机,乡村空间重构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城乡统筹规划是乡村空间重构的立足点,整合重点城镇发展空间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关键,整治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重点,改造传统农业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走过了20多个春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仍有3000万左右,初步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有6000万左右,还有一批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其温饱的标准相当之低。“消灭贫困”和防止“返贫困”现象的发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核心问题是要尽快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农业现代化,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如下功能: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加速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实现和维护农民的切身权益,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蜕变的过程中其纠纷日益复杂化,与之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也逐渐多元化。同时,作为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国家法律制度在当今的农村社会纠纷解决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法律与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共同建构了当下中国农村社会中的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文章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探讨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帮扶与救助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贫困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开展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的支持,应涵盖生理、心理、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本文尝试从社会状态、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状况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生的现状,针对现有高校贫困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求进一步探索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影响新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新农村老年体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体育建设情况还很不乐观,存在着体育思想观念不正、体育场地设施差等诸多的影响因素,如何促进新农村老年体育的发展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新农村体育工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呈现出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之态.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使得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在教师数量结构不合理、工资福利偏低、个人与专业发展受阻以及社会地位不高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为此,合理调配编制,落实阶梯化补助和福利保障政策,建立更加合理的职评标准,加强县域培训本土化建设,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改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农村社区是一种自治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发展中呈现出社会结构封闭、经济往来贫乏、行政色彩浓重、居民趋于同质的特征,这些成为其继续进步的局限所在。虽然国家已经对农村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重新规划,使之实现了多功能的整合和集聚,呈现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但是该发展方式在农村现有的体制所形成的基本社会秩序下面临很大的发展困境。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状况,将由政府主导改为引导,注重金融的支持作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教育制度,使农村社区逐步走出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