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他力主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现代教学思想已进一步提示:“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我们要把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往今来,善于学习的人,不要求教师奉献“黄金”,而是教给他们“点金术”。因此,我们历史教师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拿着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一、巧设疑是掌握“钥匙”的前提1.疑要设在”文眼上”。所谓“文眼”,就是章节重点的关键点,在这个关键点上设疑,解决重点就会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2.
《青年必须掌握科学》,是一篇思想性、知识性高度融合的典范议论文。如何才能经济有效地教好这篇课文呢?我采用了“抓住文眼,理清全篇,落实教学重点”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审题探旨,抓住文眼。《青年必须掌握科学》这个命题是论点式的,它鲜明地亮出了作者观点。所以鲜明,是因为在“青年掌握科学”这个主谓句中嵌进了“必须”这个表示作者看法和主张的状语。抓住了这个文眼之后,我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迅速弄清了“必须”即“情理上必要”的含义。二、揣读交流,理清内容结构。在把握了文眼  相似文献   

3.
“文眼”,即文章的眼睛,是一篇文章的传神之笔和中心所在。无论是篇什么体裁的文章,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这个中心在一篇文章中往往可以凝聚为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这个句子或词语,我们语文教学中习惯地把它称为中心句或中心词。而这个中心句或中心词就是“文眼”。准确地把握一篇文章的“文眼”,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判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文眼”,让学生依据“文眼”去悉心品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的个中奥秘,使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以不断提高。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文眼”呢? 一、对于记叙文,要从情入手抓“感”点。 记叙文是以情感人的。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写景抒情,都是偏重于具体地记叙描述人或事物的情状及变化过程,使人如耳闻目见,而有所“感”。因此,记叙文的“文眼”,就要通过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去把握。  相似文献   

4.
对海德格尔关于西方哲学史上“是”、“在”、“有”的千年之辩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西方哲学史上“本体论”、“认识论”及其重大转折的认识;而对海德格尔“此在”的基本性质的揭示则对其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掌握尤其重要,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各国经过战后初期的恢复和调整,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近20年时间,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其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故这个时期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自从70年代(即1973年)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的转折,经济发展呈低速状态,缓慢与停滞的趋势占了上风,由此进入了“滞胀”阶段。那么,怎样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滞胀”现象呢?  相似文献   

6.
中考作文复习,要求瞄准“金色靶心”,箭箭入“靶”。这“金色靶心”就是中考作文的能力要求和目标取向,而我们总结的复习过程的十大制胜因素,正是授你“以箭”,希望助你成功。一、透视文题(抓住题眼,理解题义,选取角度)1、抓题眼审题直接影响选材,抓住关键词可以更加正确地选择好材料。很多同学只顾把准备好的材料套进文题里,却忽略了此材料是否符合、体现了文题的要求。例“:那一刻,我读懂了”这个文题,一定要抓住它的题眼“那一刻”和“读”。前者强调了领悟的瞬间是情节的高潮,后者可在“读”上作文章,引申为“理解“”明白”,不是真的去…  相似文献   

7.
这里有两道试题:1.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而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这是某市的历史高考模拟题。参考答案B。2.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主要指①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②东方和西方社会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③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④封建主义逐渐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开始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了,有更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学习,去掌握。那么你们目前的英语水平到底如何呢?为了迎接我们将要认识的新“朋友”,大家一起来“热热身”吧!  相似文献   

9.
陈刚  任旭清 《历史学习》2003,(10):36-37
近来,一些地区的高考模拟试题和历史类教学期刊上的文章,均涉及到“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其‘转折’主要指什么”的问题。通过教学我认为这个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2)“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3)认为前面两种观点都正确,即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和“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两项。笔者的看法倾向于第三种观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转折”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  相似文献   

10.
文眼的“眼”,关节。引申为文章的精要处,即诗文精要吃紧的文字。教学倘若把握不准文眼,势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不得要领,“以其昏昏”欲“使人昭昭”,无滋无味,哪来教学效果?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把握住文眼,就掌握了诗文的精神实质。文眼,文章的点睛之笔,不同文体的文章,其文章的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怎样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整个理论界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也是高等教育理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邓小平文选》的出版,为我们研究这个重大课题,提供了实际的、理论的依据。《邓小平文选》是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它是1975年以来党的正确领导的记录,集中了党的集体智慧,反映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突出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这历史的转折进  相似文献   

12.
谈谈“模仿”式作文的指导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教育处索玉兰小学阶段,由于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有限,认识、理解问题的能力还不强,也不善于观察和积累,所以,刚开始学习写命题作文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许多学生眼瞪文题,口咬笔杆,绞尽脑汁就是不知从何写起。在这个阶段,让学...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战略方针,经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我国的政治、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趋势。目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时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史学界对“安史之乱”的历史坐标已有定位,认为它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更是“中国社会史中的一次重大转折”①。历史赋予了“安史之乱”深层次的历史属性──历史转折性。本文通过对“安史之乱”前后主体认知变化的考察,欲从思想层面对它的历史转折性再作一番深究,以充实历史研究的内涵。 “历史转折”指的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特殊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特定历史时代的人类实践活动方式出现了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演化创新的变更趋势。②因此,对于“历史转折性”的考察,应包括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变更趋势的揭示。三者…  相似文献   

15.
吴蓓 《语文天地》2012,(10):13-14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可以透视这个人的灵魂。我们也知道“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眼”即是诗词、文章的关键处之所在,理解了“眼”,就理解了诗词或文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课眼”。  相似文献   

16.
文眼的“眼” ,关节。引申为文章的精要处 ,即诗文精要吃紧的文字。教学倘若把握不准文眼 ,势必面面俱到 ,平均用力而不得要领 ,“以其昏昏”欲“使人昭昭” ,无滋无味 ,哪来教学效果 ?诗有诗眼 ,文有文眼 ,把握住文眼 ,就掌握了诗文的精神实质。文眼 ,文章的点睛之笔 ,不同文体的文章 ,其文章的精要处、设置的位置不尽相同。一、小说、戏剧的文眼小说、戏剧的文眼一般设置在情节发展的高潮处。例如 :1.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文眼设置在主人公玛蒂尔德舞会上的“陶醉”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陶醉在人…  相似文献   

17.
散文阅读应以捕捉“文眼”和“意境”为切入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握散文阅读的方法:从散文的标题、开头、首尾、中间、结尾等位置去寻找文眼;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全文提纲等方面考察文眼。从散文语言、表情达意等方面去把握、探究散文意境。  相似文献   

18.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荷塘月色》的文眼,因为正是由于心里“不宁静”,朱自清先生才想起在月夜里去看看日日走过的荷塘,才能看到静谧恬美的荷塘月色。而在分析这个文眼时,以前的老《教学参考书》一般是从两方面解释的,大意是说,朱先生那几天心里之所以“颇不宁静”,一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这里所指的把握“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认识“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就是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概括能力。所谓概括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学生概括能力的高低往往受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时间已过去卅六年,历史是无情的,被“四人邦”妄图一笔勾销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延座讲话》更加显示出它的无比光辉;而自奉为“文艺新纪元”的创始者的“四人邦”却被人们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今天,当我亿万人民踏上新的历史征途的时候,让我们来重温和纪念《讲话》,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延安文艺座谈会正是在我们党伟大的延安整风大规模开展的时候,一九四二年五月,由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延安整风是我们党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四二年春,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转折之前,国内一九四一、四二年抗日战争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把他们绝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