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末,边缘学科“体育工程学”在国外应运而生在英、法、德、澳等国,其频繁的学术交流和先进的科研成果与产品,给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无限光明和勃勃生机。我国在新世纪初的2002年的大连体育器材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关于“体育工程学”的概念与人才培养等问题,2006年又在北京举办了首次中、英体育工程学研讨会。通过中、英双方专家们的交流,来探讨体育工程学的应用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由此极大的减小了我国与国际体育工程学发展间的差距。本文试从创建和加强新型边缘学科“体育工程学”的必要性:体育工程学的概念与范畴;体育工程学对竞技体育发展和成绩的影响与作用;创建体育工程学的可行性以及我国体育工程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探讨。以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新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品质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体育经济学的学科属性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虽各有道理,但其性质差异决定了体育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通过对经济学科的显学地位问题、经济学科的发展历程、体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体育经济学教材体系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认为:将体育经济研究纳入经济学科的研究体系,将是揭示经济、体育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比较合理地确立体育经济的研究思路,从而更好地构建和完善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科研究与学术交流以及学科的社会服务情况等方面,分析和探讨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发展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完善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促进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体育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包括体育心理学的涵义、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等5个方面。体育心理学学科发展及其学科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前提,在重视具体问题研究的同时,还要将研究成果的分析上升到理论层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5.
大学体育学科是我国大学体育现实发展的需求和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的体育学科分支。文章分析了大学体育学科产生的背景和动因,研究了大学体育学科发展的结构性障碍,探讨了大学体育学科发展中进行观念更新。提出了对体育学科整体规划,体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重新定位,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等创新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体育学科发展历程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杨文轩  龚建林 《体育学刊》2007,14(7):116-120
美国教育以宪法为依据实行分权制,这促成了美国教育的多元化,受教育多元化的影响,美国体育学科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美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多样性导致了体育学科体系的松散架构。美国体育学科发展历程中以人为本、紧扣时代需求、注重学科队伍与学术组织建设等经验以及学科发展松散混乱、社会公认度低、学科归属不明确等问题,都对我国体育学科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发展探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陈希  梁竞文  彭庆文 《体育科学》2005,25(12):3-6,21
通过学科专业设置、科研情况等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近1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发展变化的情况和特点,注意到综合性院校是继体育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后正在形成的一支新生体育学科力量;并对普通高校体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体育学科发展有赖于研究方法及其拓展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方法是制约体育学科发展的命脉,是衡量体育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拓展性、创新性对体育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继承学科研究主方法、优化学科研究综合方法、不断拓展和创新方法是发展体育学科研究方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德国体育学科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德国体育概念的争论和德国体育学科的发展历程的探讨和德国构建体育学科体系主要模式的介绍及德国高校三级学位授予体系和学科专业设置现状的概述,总结出对我国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几点启示,具体包括我国体育科学有望成为一个学科门类,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的构建应更科学、规范、合理,应不断提升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动力,高校体育学科专业(方向)设置应结合学科的诉求和社会的需求来考虑等。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学科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对体育课程甚至对学校体育的讨论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体育学科特性的问题,对体育学科特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体育学科研究的基础性研究,是一个重要和紧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用归纳的方法对体育学科特性进行了阐述,并就体育学科的特性和课程与教材建设的关系与研究课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体育工程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工程学与体育的有机结合.归纳了过去十多年中体育工程学在运动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统计分类,着重讨论了体育工程学目前在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并分析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初步探讨了促进体育工程学在运动医学领域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体育工程学学科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比较,寻求存在的问题及差异.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工程学学科体系亟待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规模及质量及人才出路方面仍然是当前体育工程专业面临的困惑.在体育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国际交往,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竞技体育相结合,与体育产业紧密结合,为体育工程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增强我国高校体育工程学科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正>一、讲解、示范与体育学科特性与体育教学特点说起体育课堂的讲解,说起体育课讲解的问题及由来,说起体育课中讲解的有效性,恐怕哪个问题也离不开对体育的学科特性和教学的特点的讨论。由于在体育学习中更多是"通过对操作  相似文献   

14.
体育社会科学创建新学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社会科学应加快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积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其中创建新学科是十分重要方面。探索新学科形成的基本要素、特征、规律、模式、动力系统及其新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理论问题,旨在为加快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创建新学科提供基础研究,并针对现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再论体育社会学的性质与对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兴起以来,学者们对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促进学科建设乃至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形成的体育社会学历史尚短,不能和一些较为成熟的学科相比,它的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目标、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方法、领域、模式、概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仍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本文的命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回顾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过程与当前理论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存在诸多困境,包括学科主干——武术与气功研究存在不足、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薄弱、缺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全球视野与国际交流。本文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引导,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急待完善。同时,借助历史学、人类学理论系统剖析这些问题,提出引入体育人类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将给民族传统体育学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援与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国际体育学科发展的历程与特征进行梳理概括.认为国际体育学科发展大致划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快速发展期和形成体系期4个阶段.国际体育学科的发展呈现出体育学科发展的整体化特征日趋明显、体育科学研究与体育实践的互动性更加紧密、体育学科之间的整合性日益深刻、体育学科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和体育学科体系分类具有开放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瑞林 《体育学刊》2003,10(1):21-23
分析了体育管理学的哲学基础和学科性质,并探讨了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和学科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社会—历史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构建我国体育环境学新学科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揭示体育环境学新学科形成的动因并对体育环境学新学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体育环境学新学科的构建提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体育科学是介于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科学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育科学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数十门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可以分为体育基础学科、体育人学科、体育对象学科、体育运动学科、体育自然学科等。在新的世纪,体育科学将呈现细分化、交融化、理论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